石油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能源资源现状调查
----石油资源现状调查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十分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加强。因此,如何有效使用石油资源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石油能源;现状分析
1 前言
当机器的轰鸣声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响起的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了石油,1907年在延长县打下了 __第一口油井——延一井,1939年甘肃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开端。然而就在民族石油工业的萌芽阶段,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石油公司迅速进入中国。洋油以空前的规模在中国各地倾销,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民族石油工业又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949摆在中国党人面前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破败摊子。 __,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基本靠国外提供,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石油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全国需要原油1000多万吨,缺口一半以上,连街上的公共汽车都因缺油而背上了煤气包甚至木炭,各种物资更是极端匮乏。中国被世界戴上了“贫油国”的帽子,就好像以前被戴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一样沉重。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的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
来的黑色金子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甚至改变了新中国的命运:东北平原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后来为了庆祝这份礼物,将大同改为大庆。
我国在世界石油储量上排世界第九位,但是仅占世界总量的2.3%,人均
2.5 吨,仅占世界人均的11%。我们有占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然而资源占有是如此的少。在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在我们中国一样分布不均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前两个主体是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后一个包括河南和苏北等盆地,这里的累积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的近3/4;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 ,共占全国储量的70.53%,居全国之首。目前,长江以南探明的小油田,占全国储量不到0.1%,这些特点决定了北油南运、东油西送的总格局。显然,最缺油的是西南部的、云南、贵州等省区。东部以外的石油资源储量主要是在和我国海域,占全国储量的16.65%。目前的储量又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 ,分别占全国储量的8.28%、6.28%和1.55%。目前海上石油的勘探成果也与的相似,即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和珠江口盆地,浙江省以东海域的东海陆架盆地中部的西湖凹陷也相继发现了平湖等8个油气田,但渤海湾盆地的探明储量成倍增长,石油储量主要在北部。
然而就在我国石油资源在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石油资源使用效率并不像想的那样的高。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是我国工业体系普遍存在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自此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超过了自身的
生产量。近几年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产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差
距日益拉大且趋势越来越严重。到目前xx为止,仅仅22年的发展,我国石油缺口从零到2亿吨,对外依存度从零到超过60%,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带来的能源消费问题、环境问题、 __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xx年4月,中国石油进口达到每日740万桶(相当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的1/13),超过美国每日720万桶的进口量,创历史新高,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预计,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要到xx年下半年才会持续超过美国。专家预测,在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2030年则超过80%!我们的 __如何保障。应对策略
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石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加大国内资源勘探。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
二、二、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当前与今后几十年中国油气资源需求的缺口有4种海外途径获得,第一是海外油气产业的份额油,第二种是石油贸易,第三是“贷款换石油”,第四种是“市场换资源”。总之是“多渠道、多角度、多目标、多形式”寻找国际石油资源,而不是单纯被动“买油”。
三、采取一切行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加快工业体系转型,走向节能环保。一是开展节油行动,首先更新观念,改变消费习惯,向西方学习,争取在汽车上实现低排量;其次是改进技术,这方面潜力很大,日本经济每增长100个点,石油消耗才增长10个点,而我国达到80个点。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提炼,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探索中选准技术方向,发展最具长期效益的可替代能源,建
设必备的生产设施。三是石油产品价格要跟踪国际市场,减少价格管控以反映价格波动和走势,将节约或寻找替代石油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和民众。
经过近10 多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的中国石油工业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xx 年,在全球 __影响下,我国成功创造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签署了一系列大单。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从零的开始,到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工业体系,实现了持续、有效、快速、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尽力勘探和生产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利用国际油气资源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借鉴欧洲等国的能源消费经验和措施,全面推进节约用油用气,加快工业体系转型,走向节能环保, 提高油气利用效率,有效地节制消费。相信在新的形势下,依靠
科技和理论创新,中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新发展,维护好我国的能源安全.
s
账户操作计划
xx.2.25到xx.04.14同期指数涨幅
创业板指:14.31--2558.85,涨幅35.08%
中小板指:6568.07--8775.35,涨幅21.90%
上证指数:3246.91--4135.56,涨幅27.37%
本轮证券市场为普涨行情,其中创业板表现最为抢眼,主板蓝筹表现稍弱。最近五个交易日,中小板和创业板已经开始调整,而上证维持上涨格局,目前大蓝筹如两桶油和银行涨幅远低于指数涨幅,存在上涨概率。
从历次行情见顶情况,目前已接近尾声,只剩下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蓝筹为上证最后的堡垒。
如果出现两桶油及银行拉指数,而个股普跌的情况出现,则应及时降低仓位,注意风险。
中国石油
理由1:国企改革
中国石油3月14日发布文件,宣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周吉平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期间,周吉平曾表示,中石油正在积极推进上游油气开发的改革步伐,下一步将会以项目为单位,吸引民营、社会和其他例如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公司的资本进入,但其中中石油所占股份不能少于51%。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利于提高效率,吸引资本进入油气开发等上游领域,有利于增加油气供给,控制资源对外依存度。
理由2:风向标
目前大盘处于短期加速阶段,中国石油将起到护盘的作用。同时,这波明显滞涨,有很强的补涨要求。历史走势都是最后蓝筹股暴涨来结束一波行情。
理由3:技术形态良好
去年12月份的大量资金介入之后,并不会撤离,这段时间它一
直处于盘整蓄势阶段。有快速突破的迹象。
操作计划:
资金一百万,时间2个月,15%以上的盈利。 5日线附近建仓40万,如果回踩20日线加仓40万,80万耐心持有,20万做后备。如果直接突破前期高点13.26,也需要加仓到80万。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摘要 ..................................................... 3
一、石油行业概述 ......................................... 4
(1)石油行业分类 ..................................... 4
二、石油行业特征 ......................................... 4
(1)石油行业技术特征 ................................. 4
(2)经济特征 ......................................... 5
(3)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 5
三、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 6
(1)国际石油格局回顾 ................................. 6
(2)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 ............................. 7
1.国际石油价格大势渐成 ............................. 7
2.未来石油资源的争夺态势 ........................... 8
3.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9
四、石油发展战略 ........................................ 10
(1)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 10
(2)石油行业发展总体战略 ............................ 10
(3)我国石油发展态势 ................................ 11
五、石油行业成长性分析 .................................. 12
(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 12
(2)目前我过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 12
(3)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13
(4)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之路 .......................... 13
结语 .................................................... 15
摘要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xx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220万桶/日,比xx年增长3.2%,增加了250万桶/日,其中中国的增加量为83万桶/日,占世界的33.2%。 从近期市场供需关系看,xx年新增石油需求的75%非经合组织国家,xx年新增需求的近80%也将非经合组织国家。而中国在xx年和xx年新增石油需求中将起主要作用,平均占30%的份额。预计xx年中国炼油能力和加工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预计,xx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
2.6亿~2.7亿吨。过去1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成品油消耗量以约8.6%的年增长率上升,成品油消费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据
预测,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成品油市场未来10年内将以每年4.5%以上的速度增长。 xx年12月11日,我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允许外商设立合资企业从事成品油的零售业务,到xx年12月11日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资开放。届时,外资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这意味着外资公司可以大量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因此将对中石油、中石化构成巨大冲击,而这也是两大巨头面临的的最大挑战。 本报告依据国家 __、中国石化行业有关协会、及石油大学等专业研究单位等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结合我中心对行业内的企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对我国石油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进出口形势、消费与市场、竞争与发展机会、行业整合状况、行业领先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独到的、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
一、石油行业概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目前为止,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发现了688个油气田,形成了六大油气区,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四川、长庆、渤海和南海等24个油气生产基地。全国原油产量从 __的12.1万吨增至2000年1.6亿吨,列世界第5位;2000年天然气产量277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5位。目前,石油全行业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设计、施工、科研和技术服务配套的工业体系。
(1)石油行业分类
石油行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具有非常鲜明的
产业链结构和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其中,上游从事的业务包括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存储与运输,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通常情况下,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化工业),而其余统称为石油工业。国家按照该分类分别制定了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和石化工业“十五”规划两个与石油行业相关的规划。
二、石油行业特征
(1)石油行业技术特征
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 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战略,突出强调技术 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仅仅是创新和拥有,在重视科技领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从 而导致研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了当前的问题导向, 并由此引发研发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新模式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 在技术创新战略上, 突出强调把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看作是一个 整体, 强调市场和获得商业效益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用问题导向和市场导 向的研究替代了学科导向和公司决定的研究,使科技研发与市场、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 现了企业研发战略与经营发展战略的一致化和一体化。② 研发课题的变化——注重实用性 许多研究机构、 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科研开发课题的选定更加注重实用性, 不再进行高投 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研究项目,逐渐减少基于产生技术突破的基础性的长期研究项目,将 研发重点放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能够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