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肌力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肌力概述、常用仪器评定肌力。
熟悉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掌握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标准、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肌肉的分类;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募集、肌肉的初长度、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2、徒手肌力评定:1)分级标准,Lovett分级法 级别 名称 标准 0 零(Z) 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
1 微缩(T) 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 差(P) 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 围的运动
3 可(F)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但不能抗阻力
4 良好(G)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5 正常(N)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M.R.C分级法 级别 英文简写 特 征 5 N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 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N-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 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G+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
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4 G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G-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 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3+ F+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 对抗一定的阻力
3 F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F- 能对抗重力运动, 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2+ P+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2 P 不能抗重力, 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 作全范围运动
2- P- 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1 T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 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0 Z 无任何肌肉收缩 2)注意事项:注意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注意评定过程中的规范化;注意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评定。
3、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常用的设备及方法,等速运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