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7卷第2期 2013年3月 体育科学研究 Spots Science Research V01.17.No.2 Mat'.,2013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邓万金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科中的大型专业之一,在高等院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能力培养一直 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但从执行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不尽人意。为了探究其原因,对前人在此方 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根据其教学特点和社会需求,提出了改革设想,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实习实践教学提 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 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3)02—0065—05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eaching—practice Research and Reform of P.E.in China DENG Wan-iin (Department of P.E.,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lO50o,China) Abstract:P.E.,as a large professional of sports disciplines,plays a very impo ̄ant role in eoU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ractice—abili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China.However,the present practice—teaching situation of P.E.is unsatisfac— tory in recent years.To study the I ̄8son¥for it,the author has studied and summarized the papers about that made by an— them.Finally,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according t0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its social demand,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practice of P.E. Key words:P.E.;teaching practice;socil practiace;reform 教育部2002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 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 养”【1】。教育部2005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加强实践 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 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必不可少的途径。 教育实习是整个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表现的社会实践 工作,教育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体育教育的基 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综合运用于体育教 学、训练实践中,从而培养其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 练、运动竞赛组织等工作的能力。目前国内不少高等 体育院校只重视毕业前教育实习,忽视对学生整个大 学教育期间有计划、有系统的实习教育,使得学生过 于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体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笔者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与 改革进行评述,旨在探究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 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中 小学体育课改的现实要求,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 习的改革设想,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工作提供依据。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J。教育部2007年下发《关于进 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要求高校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 一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和创业能力,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 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l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注重教 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L4 由此可以看 出,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 收稿日期:2012—11—22 基金项目: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BKJGZZ2008051) 作者简介:邓万金(1975一),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66・ 体育科学研究 第17卷 1 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现状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叶盛中学者指 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形式 单一;实习生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实习生教学组织能 力一般、教学方法较传统、知识转换和创新能力不够 强;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实习评价方 式单一、实习效果一般,同时提出了在教育实习中开 展“说课”教研活动是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 教学能力的新途径。 方淑琳等学者认为,体育教育 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就业为导 向在教学计划中渗透力度不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缺 乏本位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计划不合理;教育实习 形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价不够全面。同时对体 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提出了改革建议:加深对中学体 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了解;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 养;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丰富体育教育 实习形式;改革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方法。l6 梁 英芳学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教育实习内容不完善;实习基地不固定;学生 的表达示范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同时提出了 加强领导重视,打造系统规划;调整课程设置,适应教 学实际;建设实习基地,实现互利多赢.力口大管理力 度,全面提升素质等建议。l7 陈海春学者指出:要改 进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工作,必须提高学生的专 业、理论水平,尤其要注重围绕健康体适能提升的 “说课”、片段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行“二段实 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能力,使体育 教育专业的实习现状得到改善。【8 王茜等学者提出: 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实践考核方式,编写和创作直 观的影像教材和教学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等措 施有助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育实习过程中理论 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沙雁梅学者认为,体育教育专 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知 识面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技术和技能的应用 能力较差;课余体育训练能力差;理论课教学能力差, 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语言 表达能力差。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提高综合能 力;培养课堂驾驭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实习 形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u-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改革,李壮志等 学者提出采用分散教育实习和集中教育实习相结合 的方法,教育实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习模式:即分 散教育实习在大学的第一、二、三年时间段里完成,每 年实习时间为4—6周;集中教育实习在大学的第四 年里完成,实习时间应不少于半年。L1u胡昕学者提出 “TPP”三级教育实习模式,即教学理论一教学见习一 教育实习模式。他认为:“TPP”三级实习模式是在全 程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体 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实习。他 强调:“TPP”三级实习模式以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全程教育学习为中介,以《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 “体育教学模拟实践”为切入1:1,通过全程课程体系 平台,实施全程教育实习模式。【1 张峰学者提出团队 型实习模式、集团型实习模式、型实习模式等3 种实习模式。其中团队型实习模式是实习学生成为 实习教师之前的一种过渡,其能够积极有效地帮 助实习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使体育教育理论课 贴近实践,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集团型 实习模式能够积极有效地帮助实习学生掌握教学技 巧和提高实习效果。型实习模式能够全面锻炼 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胜任体育教育事业打 下良好基础。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 力培养,张明伟等学者提出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 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 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 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 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 力等建议。【1 卢福玲等学者针对目前教育实践课程 体系改革,提出了3方面的改革方案,创设有助于培 养体育实践技能的体育科学理论课程群知识体系;创 设有助于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 创设有助于交叉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 2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现状评述 纵观学者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情况、存在问 题等观点,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些教育实习问题,归 根到底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1)课程设置过多,如《大学语文》《民族传 统体育》《比较体育》;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如《学校体育》《体育教材教法》《体育课程论》3门课 程重复内容较多;专业基础课程不突出,如《运动训 第2期 邓万金: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67・ 练学》《体育教育学》。2)课程比例和教学时数安排 不合理,学科与术科设置不科学。3)课程内容地域 特色不明显。【l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从目前实践教学情况 看,大多数学生以教育实习为主。教育实习涉及的面 较窄,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时间较短,实践过程 中的检验与反馈力度不够。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学 者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观点,笔者认为加 强学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培养,有两条途径可以实现。 一是实行全程化、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实习模 式。将实习贯穿到整个大学阶段,进行因地制宜的全 程化教育实习;培养单位积极主动与外界联系,了解 社会和学校所需,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多元化教育实 习;打破原有的集中时间和地点、单一对象的实习方 式,始终与实习学校、社会连成一体,实行机动灵活的 全方位实习方式。 二是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实践“三位 一体”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 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活动 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 的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包括课 堂教学实践、语言表达能力、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以及 多媒体运用等。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 要环节,增加教育实习次数,延长实习时间,加大实习 评价与反馈力度,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 新,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 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让其积极参与组织、管理、裁判等工作,有效促进其综 合实践能力的提高。l1 3教育实习实践体系构建设想 3.1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机制 完善教育实习,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学实践 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 的提高。高校要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 基地,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贯穿大学的全过程。 一是建立高校与实习基地合作机制。建立高校 与教育实习基地的长期互惠互利合作机制,达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稳定实习基地的建立,应该选择教 学场地设施齐全,有良好的体育教学与活动氛围的学 校。[ 二是健全教育实习层次结构。教育实习工作包 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阶段。准 备阶段包括实习前思想动员,队列队形和模拟课堂教 学演练;实习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现场教学观察,指 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训练以及班主任 工作;总结阶段包括实习总结报告,个人实习评定,优 秀实习生的汇报表演等。如何巩固教育实习成果与 有效发挥教育实习的效应,总结阶段至关重要。L1 三是构建联合教育实习机构。该机构应由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领导、中小学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及体 育学科组长等组成。机构中的导师组成员由高校深 谙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 实习基地的骨干体育教师共同组成。 3.2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实习培养模式 构建以模拟教学为基础,教学见习为辅助,教育 实习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育实习培养模式。通过 体育模拟教学,使学生较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 在头脑中建立体育教学的模糊意识。通过体育教学 见习,使学生全面接触和了解基础教育,提高教学素 养,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通过体育教育实习,把学 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在模拟教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实习生 承担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校运动队 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工作,以期获得全面的教学实践经 验。学生在学习一实践一反思一研究一再学习一再 实践一再反思一再研究的循环过程中,即能全面具体 地体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部内涵与职责,又能反 思自己的所学与所教,从中验证、再现或改进个人已 有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主动建构新的教学知识体 系。通过教育实习效果反馈,教学单位也可以反思和 改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图1)。 3.3建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好技术、技能的基础 上,如何将专业技能、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其关键 在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培养过程中, 务必克服“重技术、轻理论”、“重技术练习,轻教学实 践能力培养”现象,把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 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当中,并通过加强各种社 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全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 能力,建立科学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图2)。 体育科学研究 第l7卷 -‘。。——●‘。。——…●__…-‘一 r. /,r ● _ 、 /r \ 实习总结 l、实习生撰写实习总结 2、师生评议 —一 实地教育实习 1、实习基地试讲试教 2、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 \厂一 3、开展运动训练工作 4、开展教育实习调查活动 5、督导检查 l - I I _ 3、实习学校评议 4、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5、提出实习整改方案 ● l I ● L 图1体育教育专业“三位一体”教育实习培养过程图 一是调整课时计戈9。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 使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方式,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例如将《体育教学论》《学 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与主要体育技术 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与体育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相 配合,根据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教学能力状况,及 就业的提前,高校教学也面临课时不断压缩调整,教 学任务繁重紧迫的困境。因此,要增加学生教育实践 的环节,就必须合理安排课时,增添教学实践课时数。 每学期可安排一周或几个课时,其形式可分为集中或 分组进行,其内容可分为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课 内、课外的教学技能演练,形成系统知识、技能与教学 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二是调整课程体系。树立课程综合化的新观念, 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界线,从整体上考虑课程结构 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调整必须从学生教学能力的 形成规律出发,以学生兴趣为教学组织起点,以培养 体育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 时调整《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结构,有针对性地 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三是丰富社会实践。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 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教学基本技能大比武,组织学 生走出校门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体育课与开展课外体 育活动,协助其组织运动会或其他竞赛活动,担任裁 判员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