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4分)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爱莲湖的湖水明jìnɡ如镜。湖边一片嫩嫩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油油的惹人怜爱。但湖边也还覆盖着枯黄的杂草,扒开shuāi草枯叶,发现小草已经钻出.地表,向上探出头来。春天,万物复苏,生命鲜活明媚起来,湖边那一排排稀稀疏疏的杨柳也开始有了绿意。湖面水波粼粼,犹如一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一片浩浩汤汤的土地上。
1.下列给文段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净 yùn fǔ 哀 C.净 rùn fù 衰
B.静 yùn fù 衰 D.静 rùn fǔ 哀
2.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万物复苏 C.水波粼粼
B.稀稀疏疏 D.浩浩汤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新购的矮牵牛,小小的苗,只举着一朵花,孤零零的。
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添肥、换土、改盆,还有就是剪花,连苞带花,一并剪下。一个半月之内,它们可能没惊没喜。除了等待,别无他事。
忽有一天,花突然就开了,且是成群结队地开。一帘花瀑,倾盆而下。谁能想到,小小一景,也能如此悦目。
如果一开始什么也不做呢?它也自会发育,采日月精华一般,慢慢长成,零零星星花开花放。可是,绝不会像这样洋洋洒洒开得熏眼。
好景,是不怕等的;良辰,也不怕晚。
听说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就是它的名字。等待的意义,________,更是在等待中,剪辑出希望。
等待春天,因为春来,万物好复苏;等待明月,因为月皎如水,赏心悦目。人约黄昏后,静待友人前来,毕竟相谈甚欢能几人。游子迟迟归,慈母倚门等待,总怕外面的风太寒露太重,不比家暖。等待取号,等待上车,等待假期,等待见面( )很多等待,看起来好像白费,其实不然,那些等待,也是秩序,也是幸福。
所有的久等长盼,都会有更好的遇见。
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 C.……
B.。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 A.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换土、添肥、改盆 B.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改盆、换土、添肥 C.经验之法是改盆、换土、添肥,这种情况 D.经验之法是换土、添肥、改盆,这种情况
5.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仅仅是淌过光阴的河流 C.不光是淌过光阴的河流
B.不仅是淌过光阴的河流 D.不但是淌过光阴的河流
6.下面情境中,李太太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
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随即得体地回答:“________”日本太太听后,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她歉然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A.太太过奖了,我可比不上中国的知识女性,也比不上你们日本女人。 B.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 C.太太说得对,我俩在一起就如两姐妹,分不清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 D.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文明哺育了日本。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观 书 于 谦
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②
③
【注】 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8.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甲】黎錞者,字希声,江西宁都人也。以荐辟知四川眉州。州素难治,至因俗宜
①
②
④
⑤
③
民。秩满将归,民相率挽留之,得旨再任三年,民益敬重。子瞻称其“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⑥”。撰《春秋解》十二卷行于世。
【乙】刘攽⑦,字贡父,与敞⑧同登科。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⑨。贡父辨博
⑫才敏,出诸人上。为人疏隽⑩,不修威仪,喜谐谑⑪,数招怨悔,终不能改。 .
【丙】吾故人黎錞,治《春秋》有家法⑬,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⑭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⑮,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⑯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
⑰
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⑱。坐念故友之
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⑲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注】 ①黎錞(chún):北宋著名经学家。②辟:征调。③宜:使安定。④秩满:任期届满。⑤相率:一个接一个。⑥明而不苛:明察而不苛刻。⑦刘攽(bān):北宋史学家。⑧敞:刘敞,刘攽兄。⑨直讲:官职名。⑩疏隽:放达超逸。⑪谐谑:语言滑稽而略带戏弄。⑫怨悔:抱怨恼恨。⑬家法:汉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⑭质木:木讷。⑮黎檬子:水果名。⑯联骑:连骑,并乘。⑰鬻(yù):卖。⑱鬼录:指在鬼录,死亡。⑲泯:消失。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秩满将归 归________ .(2)民益敬重 益________ .(3)数招怨悔 数________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州素难治,至因俗宜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分析【丙】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写诗人奋发振作、情绪高昂、一往直前,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从反面说明放纵懈怠、轻薄浮躁而产生不好影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朗读者的力量 朱永新
①电视台《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行业代表人物作为节目嘉宾,既有获得“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的公众人物,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嘉宾们的声声朗读,让观众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②在第三季节目中,嘉宾们多姿多彩的故事、波澜曲折的经历,成为朗读文本的生命范本;而清新流丽、热情奔放的朗读文本又为他们的人生故事提供生动诠释。诸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生物学专家潘文石朗读自己的《野外日记》:“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含泪朗读她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我会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以百倍的热情去完成我的人生诺言,为山里的孩子和百姓们服务,为山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一切!”他们情真意切的朗读和真实精彩的人生,吸引并鼓舞了更多人加入朗读的行列。
③之前,《朗读者》节目在各地推出朗读亭,让普通朗读者读文本、讲故事、诉心声,带动朗读热潮。《朗读者》第三季又推出“一平方米”朗读亭新媒体慢直播活动,通过动态直播、
朗读实况、现场采访、连屏互动等方式,打造新的节目类型,进而升级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场大型活动。“献给太空的朗读”就是其中的典型活动,铁凝、王蒙、樊锦诗、朱邦芬、陈和生、张海迪等嘉宾倾情加入,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朗读,送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陪伴他们度过太空时光。
④“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朗读者》节目为朗读者树立了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阅读观,以声引读、以声励志、以声铸魂。朗读者通过生动鲜活的个体讲述,传递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全民阅读的时代风尚;让观众在朗读声中感受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让青少年在朗读声中感受多样文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根据选文内容,不属于嘉宾们朗读相关作品的一项是(3分)( ) A.《激流三部曲》 C.《一封家书》
B.《野外日记》 D.《朗读者》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①段写《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的节目嘉宾,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 B.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第③段中加点的“进而”一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D.第④段对全文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深化中心论点,有很强的启发性。 15.写出几条能论证读书重要性的名言警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7题。(6分) 材料一:
①电视剧《火红年华》两度在央视播出,让全国观众领略了“三线精神”诞生地——四川攀枝花的“根”与“魂”。这部剧的拍摄地大多选址于攀枝花市西区,剧中充满年代感的红砖房、蜿蜒曲折的背水小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备荒备战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
【注】
时期,西区是攀枝花开发
建设的先行者和能源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区兴建起攀枝花市第一座厂矿,开办起该市第一家商场,遗留了大量的“三线”工业遗存,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
③遗产是宝贵的。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通过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借力”,逐渐
让“三线”遗产有了新的定义,并转变成为资源。
④据攀枝花市西区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介绍,依托攀枝花“三线”建设干部学院西区分院,西区先后打造了“习风园”“初心园”和“宝鼎陵园”等“三线”教育基地,基地创新推出集理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于一体的“三线”教育培训课程,开设“苏铁讲堂”,推出“访谈式教学党性教育”培训模式。精心打造出“背水小道”VR体验式教学项目,开辟“三线建设实景公园”“三线建设体验基地”“三线事迹现场教育”等特色教学线路。随着“三线”研学旅游线路日趋成熟,西区成功与三家旅行社开展合作,签订了“三线”研学旅游项目合作协议。
(选自《四川日报》,有删改)
【注】 “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材料二:
[以上图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整理]
材料三:
《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数据来看,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各个年龄段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偏向以跟团游形式重走红色景点,“红色景点+山水名胜/人文景区”组成的线路产品最受他们青睐。而从年轻游客偏好来看,他们更热爱以自由行方式打卡城市红色景点。例如在长沙,“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成为许多年轻游客的“标配”行程。亲子家庭最喜欢的是逛红色旅游区目的地。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遗址遗迹等红色文化景区景点都逐渐成为家长们“寓教于游”的红色课堂。除此之外,红色研学游也受到越来越多亲子家庭游客欢迎,“广州5天4晚”游学之旅,包含广州纪念馆、广东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景点参观,带孩子们参与历史海报制作,进入军营体验生活。通过研学之路,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情怀,感受红色文化。
(选自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有删改)
16.下列对材料二的图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21年,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赴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比例过半。 B.2021年,喜欢和朋友同学、家人孩子一起踏上红色之旅的旅行者占六成以上。 C.部分旅行者喜欢一个人旅游的自由自在,近年来独行游客的比例已超过情侣。 D.2019年至2021年间,2~3天的“红色旅游”是最受游客们欢迎的旅游方式。 17.根据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借力“三线建设”资源,推动做强“三线建设”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西区“三线建设”红色文旅特色日渐凸显。
B.旅行方式呈多样化,中老年人都爱跟团、年轻人爱打卡、亲子家庭寓教于游,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
C.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年轻人愿意去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实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
D.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渐成常态,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形式上需要不断创新,可以借用文化、科技、教育等元素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集成电路——社会信息化的“引擎”
①集成电路是通过在半导体基片上制作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导线等,控制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并封装在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人们由其形貌,给集成电路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芯片。
②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人们常见的砂石中,就含有硅元素。一块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经过人们的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便成为集成电路。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随着设计和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就处理器而言呈每24个月增长一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上百亿个晶体管。
③得益于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约.1.8万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如今,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亿次,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测序、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也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进步,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普遍应用。
④手机、电脑、卫星、高铁、工业机器人中的集成电路千差万别,但都做着类似的事: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比如,手机扫码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还有汽车导航、网购商品、数字支付,都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集成电路构成的信息终端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交换。
⑤未来,集成电路将在更度和更大空间发展起来,前景广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需要这样的“引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这一朝阳产业将从度、多方面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说明了哪些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中加点词“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丰富的元素——硅。 B.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每24个月增长一倍。
C.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D.在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普遍应用。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3分)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天赋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天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语段摘选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是女主人公对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C.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娓娓道来的内心自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女主人公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23.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说说他是如何受到身边人的正能量影响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分)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我终于发现是什么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与蜗牛“拉钩”。
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你班开展《昆虫记》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我来复述】阅读选文,梳理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完成复述提纲。(2分) __①__→打开工具→__②__→观察效果→动嘴进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说绰号】林耀东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请你从下列昆虫中任选一种,仿照示例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2分)
①螳螂 ②红蚂蚁 ③大头黑布甲 昆虫:萤火虫 绰号:麻醉专家
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项任务,写一篇作文。
面对纷繁世事,面对生命中的暗暗长夜,林清玄以这样的信念坦然处之:“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犹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诚哉斯言,只要信念之火不熄,就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生活的转机。”信念是什么?信念是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信念是人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唯有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在追逐光明的路上行远弥坚,我们才能候得云散后的明月,才能突破生命的重围。
(1)在你的成长中,是否也有“明月为云所遮”的时候?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你写一篇记叙文,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悟。
(2)为了坚定同学们中考必胜的信念,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鼓劲加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符合文体特征;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中考模拟卷(四)
1.C
2.D 浩浩汤汤: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土地不恰当。 3.C
4.B 画线句子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改盆,再进行换土,最后进行添肥,所以句子应改为: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改盆、换土、添肥。
5.B
6.D A项,李太太的回话有点妄自菲薄,过于抬高对方,不得体;B项,李太太的回话显得拾人牙慧,“不像日本人”会让对方尴尬,不得体;C项,李太太的回话“太太说得对”有巴结讨好之嫌,没有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不得体;D项,李太太的回话就揭示了“很像的原因”是“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显得不卑不亢,也让友人不感到尴尬,最得体。
7.C
8.(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写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用典,说明了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9.(1)返回 (2)更加 (3)屡次
10.(1)眉州一向难于治理,(黎錞)到了以后沿袭本地风俗,使百姓安定下来。 (2)现在我被贬官到海南,住的地方就有这种水果,果实结满枝头。
1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对他们不随流俗、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质的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
【甲】黎錞,字希声,江西宁都县人。因别人的推荐征调到四川眉州做州官。眉州一向难于治理,(黎錞)到了以后沿袭本地风俗,使百姓安定下来。任期届满要回朝复命,百姓全都苦苦相留,得到朝廷任命又继任三年,百姓更加敬重他。苏轼称他“处事简约为人斯文,刚直而仁义,明察而不苛刻”。写有十二卷《春秋解》流行于世。
【乙】刘攽,字贡父,与兄刘敞同举进士。做了二十年州县官后,才到国子监任直讲官。刘攽学识广博,才思敏捷,超出常人。(他)为人放达超逸,不注意修饰自己的仪表,喜欢诙谐逗趣,屡次招致别人的抱怨恼恨,最终也没有改变。
【丙】我有个朋友叫黎錞,研究《春秋》有一脉相传的方法,欧阳修很欣赏他。但是(他)为人木讷、做事缓慢,刘贡父开玩笑地叫他“黎檬子”,用来形容他的性格、品德,却不知道真的有这种水果。一天,我们三个人一起骑马外出,听见集市上有叫卖“黎檬子”这种水果的,大笑之下,差点儿摔下马。现在我被贬官到海南,住的地方就有这种水果,果实结满枝头。但是黎錞、刘贡父两位老友都已经过世了。(我)闲坐着回味我们之间相聚的时光,(这样的情景)怎么能再次出现呢?刘贡父固然是一个不入俗世的人,黎錞也是一个善写文章又谨守规矩,不随流俗的人啊。
12.(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13.D 14.B
15.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③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曾国藩) 16.B 17.B
18.什么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基底材料;集成电路在各领域的应用;集成电路的广阔前景。
19.不能。“约”表示估计,说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大概1.8万个电子管组成,去掉之后与事实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0.举例子。列举了集成电路在手机扫码、汽车导航、网购商品等方面使用的例子,说明了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
21.D 22.B
23.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为保尔指明前进的方向,保尔在朱赫来的指引下,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雄。
24.(1)①察探蜗牛 ②击打外膜
(2)(示例)
昆虫:螳螂 绰号:刽子手
理由:螳螂是肉食性动物,加上有两把大刀,它甚至敢捕捉比自己体型还大的动物。 25.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