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中考语文真题 (15)

广东中考语文真题 (15)

来源:爱玩科技网
………线…………○………… ………线…………○…………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学校10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号……考_…订___订…__……___……__:……级…○班_○…___……__……___……__:…装名装…姓_……__…_…__……___…○__:○…校学…………………外内……………………○○……………………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榭 烽烟 破斧沉舟 墨守陈规 B.风靡 抉择 再接再励 独出新裁 C.炫丽 对峙 见风驶舵 油然而生 D.喧闹 蛊惑 含辛茹苦 走投无路 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B.“我读了以后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他担任初三班主任、科任以后瘦了斤,为啥?亚历山大呀!”“亚历山大”巧用谐音,突出了工作压力之大。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病句。

第1页 共10页 ◎第2页 共10页

………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诗歌鉴赏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四、名著阅读 14.名著阅读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线…………○………… 有约不来过夜半, 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4.5.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6.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之久。

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韵味。 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

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三、句子默写

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填空(任选有把握的4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8分) 可。罢罢罢!彀了!”

8.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9.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朝的________(人名)。 10.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1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3)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12.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___ 13.耳听为虚, 。(熟语)

第3页 共10页 ◎ 第4页 共10页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五、综合性学习

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7分)

15.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 贯的句子。(4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星、喜星) 相照相伴, 而这“五星” 都分别寄托在北斗、蟠桃、仙鹤、松树、柏树、瑶池、南岳(南山)、椿萱、芝兰、桂兰、青鸟等等的身上。这其中的柏树, 也就有了长命百岁、百年归老、百子千孙、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百病消除等多种含意。因此,客家人的迎亲嫁娶、乔迁志喜、庆贺寿诞、摆满月酒、逢年过节甚至办丧事都要折一些柏枝柏叶挂在门楣上, 以示吉利。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 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延年之说。

_…___…○___○…__……__…:…号……考_…订___订…__……___……__:……级…○班_○…___……__……___……__:…装名装…姓_……__…_…__……___…○__:○…校学…………………外内……………………○○……………………照万物的无私; , 。

④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尤喜爱柏树的精神与风格。柏树是四季常青的乔木, 木材质地坚16.总有一些歌谣,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客家童谣是伴随客家人成长的摇篮曲,又硬, 是建筑的上好材料。用柏树锯糠制成的卫生香, 格外芬芳, 令人心旷神怡。柏树生是客家人从小开启智慧、认识社会的启蒙书。客家童谣中唱:“蟾蜍罗,咯咯咯。唔读长在村庄里、寺庙旁、高山上, 不怕骄阳酷暑,不怕严霜寒雪,不怕狂风暴雨, 不怕雷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你从这两首童谣中读出了什鸣电闪,无忧无虑地顽强生长, 潇潇洒洒地活上百年、千年……客家人爱的就是柏树么信息?(3分) 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风格。

17.选文从哪些方面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8.请对本文第四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语文方面的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作 客家人与柏树 (10分)

简要回答。(提示:只能提一个问题,如果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4①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柏树。只要留意, 不难发现, 凡是客家分)

人居住的村庄,及村庄周边的庙宇、社坛、寺庙、祖祠必有虬干曲枝的参天柏树。据说,问题:_________ 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时, 携带之物除了公鸡、母鸡之外, 还捎带了各类树种、答案:_________

树苗, 树种、树苗中便有柏树。

19.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②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常爱把“柏”与“百”相联系。A.文章开头引用传说,体现了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只要留意, 但凡客家人操办的红白喜事, 许多对联都与“柏”(百)有关。如:祝寿的就B.“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这副对联可用于纪念或有“柏翠松苍,人寿年丰”、“柏节松心宜晚翠,童颜鹤发胜当年”、“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悼念先烈。

柏态古稀年”、过年的就有“岁寒松柏茂,春暖杏花红”、结婚的就有“松柏常青,百年好合”、C.客家乡村至今都保留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造新屋乔迁新宅的就有“凤舞鸾飞龙吟虎啸,竹苞柏茂枝秀兰芬”、纪念或悼念先人或D.选文的每一自然段都以“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开头,这样能使文章层次分明,主题突烈士的就有“松柏长春, 永垂不朽”、“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 九天含笑意故出。 园桃李又芳菲”……至于有关“柏”(百)的诗词、文章、歌曲、书籍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③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客家人的乡土民俗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向来崇尚真、善、美, 而战胜残缺 拥抱美丽 (10分)

柏树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客家人总是希望总能有“五星” (指福星、禄星、寿星、吉

①毋庸讳言,残奥会上的运动员在肢体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缺,而残缺本身总是令人

第5页 共10页 ◎ 第6页 共10页

………线…………○…………

遗憾的。不知道是谁最早提出了“残缺美”的概念,这种独特的欣赏眼光,把残缺这种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的遗憾,与理想境界中的至美连缀在一起,启发人们从残缺中提炼出美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视野。

②谈到“残缺美”,自然会想起卢浮宫里的著名雕塑“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的美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来自残缺——正是因为维纳斯断臂后不再完美,所以更显凄美;有人认为来自暗示——你可以把她的手臂想象成各种样式﹑姿态,故而美不胜收。 C.残疾人选手身上散发出的“残缺美”,不是来自残缺本身,而是源于这种残缺没有也无法掩盖住那股旺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之大美。

D.健全人能藐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失意,战胜各种缺憾带来的人生挑战,始终不言弃,也是一种残缺美。

22.(小题3)选文②③段在论述维纳斯的例子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线…………○………… ③不过笔者却认为,维纳斯的美不是缘于其所缺,而是来自其所有:如果不是由于断

臂后的维纳斯,仍然拥有优美的曲线,健康的躯体,圣洁的神态……她身上折射出的七、文言文阅读 美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尽管此身已残,但维纳斯所承载的无瑕的艺术之美,却仍陋室铭 (12分)

旧执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这种美更加具有动人心魄的能量。所谓“残缺美”,应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在此。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④残奥会赛场上的各国运动员,没有谁因为残疾而放弃对生命的热爱,他们以自己在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不幸面前所拥有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战胜了残缺带给人生的遗憾,拥抱了健康,展现23.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了活力,诠释了精彩。这是又一种美。

A.何陋之.有 ⑤观看残疾人选手的比赛,是一种审美的经历。如果说他们身上也散发出了一种“残缺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美”,那么这种美不是来自残缺本身,也不是来自人们对这种残缺的同情,而是源于这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种残缺没有也无法掩盖住那股旺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之大美。

D.醉翁之.意不在酒 ⑥与残疾人相比,健全人无疑是幸运的。然而,漫漫人生路,难免道阻且长:考场上24.翻译下面句子(3分) 的失意,职场上的不顺,情场上的挫折……都可以打碎人们对生活的完美想象。把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问青天,又有几人从不残缺?残缺美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美。让我们从残疾人运动员身25.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上汲取力量吧,藐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失意,战胜各种缺憾带来的人生挑战,始终26.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不言弃,书写传奇!

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20.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中心论点。(4分)

21.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2分﹚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A.维纳斯的美是来自其断臂后仍然拥有优美的曲线,健康的躯体,圣洁的神态。 .?”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B.维纳斯的美来自残缺——正是因为维纳斯断臂后不再完美,所以更显凄美。

.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

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第7页 共10页 ◎ 第8页 共10页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2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号……考_…订___订…__……___……__:……级…○班_○…___……__……___……__:…装名装…姓_……__…_…__……___…○__:○…校学…………………外内……………………○○……………………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八、话题作文

29.(题文)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哈,书到用时乐其多!” 是啊,书到用时,苦乐自知;书到用时,感慨系之。

要求:①请以“书到用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得套写、抄袭。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D

【解析】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这里A应是破釜成舟;B应是再接再厉;C应是见风使舵。 2.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固定搭配。A中“抑扬顿挫”是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这儿形容小说情节,不合适;B中“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不能用来修饰“问题”;D中“才思敏 捷” 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主要用在文学方面,结合语境,前后矛盾。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A.“令爱”指的是“对方的女儿;“高足”指的是“赞扬别人有才华的学生”。 4.5.C 6.7.B 【解析】

4.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故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6.7.试题分析:“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的心情。故选B。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衣冠简朴古风存 9.晴川历历汉阳树 10.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1.落英缤纷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眼见为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默写时注意到“汉阳、渡、缤纷”等几个字即可。 14. (1)明 吴承恩 (2)孙悟空偷吃人参果 (3)表现了猪八戒贪吃、急躁的性格特点。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名著作者、朝代,这是比较传统的考查题目。学生平时要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对名著作家、作品、朝代、主人公等常识要加强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名著中的著名场景或精彩情节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或概括的能力。学生平时对名著要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西游记》这部名著,在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初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该题要注意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及个性。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示例1: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2: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3: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16.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客家人认为读书才能有出息)。 【解析】

15.本题考查根据例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时注意句式的一致、修辞的一致、词性的相对等方面的细节即可。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唔读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来读其中的信息。

17.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乡土民俗和柏树的精神与风格这四方面来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18.示例1:问题: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增强了语言

答案第2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气势,更加突出了柏树顽强不屈的风格。示例2:问题:句中的“无忧无虑”“潇潇洒洒”为什么不能删去?答案:因为这两个短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柏树积极乐观的心态。示例3:问题:划线句子中,“雷鸣电闪”是否有逻辑错误?答案:有逻辑错误,因为打雷时,闪电在先,响雷在后,应为“电闪雷鸣”。(说明:如果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 19.C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2、3、4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从“修辞、词语”等角度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 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延年之说”,可以看出C项分析的不全面。

20.我们要战胜残缺,拥抱美丽。 21.B

22.运用了对比论证,证明“残缺美”不是缘于其所缺,而是来自其所有。 【解析】

20.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1.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是作者摆出的一些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2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语段。 23.C

2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5.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6.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认知能力。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2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

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语才行。翻译此句时注意省略的“于”即可。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作者的品德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可。 26.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从哪几个方面来“陋室不陋”,然后根据“不陋”的方面来感悟作者的节操和情趣即可。 27.A 28.D 【解析】

27.试题分析: A项“孰可使嗣”中的“嗣”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继承”的意思;在“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中是副词“随后”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作为“子孙”讲,如“后嗣、子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8.试题分析:本篇文章没有涉及到“谦虚谨慎”这个方面,所以D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到文中看一看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其作为的原因、结果,来龙去脉。即根据选文内容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做全面的剖析,然后再分析几个备选项,选出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人物的品质的一项。 29.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以“书”或“读书”为话题,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作为中学生,每个 人都有丰富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经验体会,感触自然更深一层。由此看来。此题显然落到了中学生话题的中心来了,写起来自然也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如此,首先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其间自然有成功和喜悦也有失败和烦恼;其次是读书过程结果中的故事、经验和体会了,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断和感想都能让我们咀嚼出无穷无尽的意味;还可以畅想未来,设想将来读书的情况。此外,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也是“读书”这个话题中的内容。只要你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选取上述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记叙,或议论,或抒发感情,作文就有把握了。

答案第4页,总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