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修改及语法知识(含答案解析)
修改及语法知识
四川省广元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1.(12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是仁义(lián)耻、孝亲敬老,中国还是那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砖一瓦……
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古印度并非印度,古埃及也并非埃及,而古巴比伦今已不存,所以在史书上它们前面都要加一个“古\"字。唯有自公元前,2800年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shuò)果仅存。因此,史书上并无“古中国文明”之说,它从来都叫“中国文明\"。
中国文化厚重深远,绵延至今。每一次的天朝(lún)落,都会继之精卫填海,卧薪尝胆;每一次的血海没顶,都会有(kūn)鹏展翅,凤鸣岐山。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到无法从地球上抹去的文化,是亡国灭族都无法让它中断的文化,是连征服者也不得不心服口服虔诚皈依的文化,是抽去它世界历史就得完全重写的文化!中国文化成为了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和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和国家形象。
民族欲自强,国家要稳步发展,文化是最根本的支撑。坚持文化自信,是在世界文明繁花中敢于绽放独有色彩的勇气,是在理性取舍后始终持守初心的(dǔ)定,是在时代洪流中坚持民族本色的执着。青山百代,仍荫后人,构筑文化自信,(dì)造发展新篇章。 (3)依据文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之一。 B.中国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C.中国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D.中国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的“……”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 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
C.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卧薪尝胆讲述的是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D.孝亲敬老、绵延至今、博大精深、稳步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四川省广元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每小题3分,共6分) ①“醉眠秋共被,(xié)_______手日同行。\"唐天宝三年(744),33岁的社甫与44岁的李白初次相遇于东都洛阳。他们遍游山水古迹,他们(chàng)_______谈诗酒人生,他们相约、相伴、相行。虽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虽然杜甫刚刚崭露头角,虽然他们整整相差了11岁,却因着“宿命”相识、相知、相惜,结下了一生最为珍贵的友谊。 ②“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白狂歌放酒、恣意潇洒,他高昂着头,看到的是蓝天的浩_______(miǎo),雄鹰的搏击,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辗转漂泊、半生蹉跎,他低垂着头,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沟壑的幽深,因而忧心冲忡,歌声(qī)_______苦。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出世,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一生都在现实的(jīng)_______棘与泥泞中跋涉。李诗秀于神,杜诗美在骨。两人都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都以博大的胸_______(jīn),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
3.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谱出了一段“文人相重\"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B.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C.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在文学史上被谱出。 D.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被谱出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三个“虽然\"构成排比,使句子内容层层递进。
B.第①段中“宿命”加上双引号,强调两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C.名满天下、恣意潇洒、辗转漂泊、忧心忡忡,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第②段中“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很难。文中用“崎岖”一词实写杜甫站在山顶所见到的景象。 四川省广元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月是故多明,食是故多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卒属于自己的“广元\",她或许是巷子里斑 (bó)的砖瓦和热闹的苍 (ying)馆子;或许是记忆里那一声声“老板儿,来碗凉面”的 (yāo)喝;或许是将酸菜的清香和豆花的细 (nì)清甜完美融合的那一碗酸菜豆花稀饭……
千百年来,随着人们的不停迁 (xǐ),食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是,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故多的味道固执而热悉:早晨新挖的竹笋,经过简单处理,盛上餐桌,就是一道只有春天才有的下饭菜——竹笋炒内,令人垂涎欲滴;从山里择拣的青 菌、牛肚菌……经过最原始的烹饪,就成了一罐鲜美的菌汤,让无数“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的广元人挂怀;还有青川铜锅牛肉、朝天核桃饼、白龙湖鱼鲜……这些厂元特有的味道,成为身在异乡的广元人永远的牵念!对广元有乡愁的人实在太多,与其说是乡愁,倒不如直接说:你的嘴,又 (chán)了!没办法、广元人都好这一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脑海中,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只有故乡的味道固执而熟悉。
B.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在脑海中,只有固执而熟悉的故乡味道。
C.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熟悉而固执的故乡味道。
D.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在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固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元人都好这一口”的“好\",表示“喜欢”的意思 B.文中连用三个“或许是\",构成了一个排比句。
C.长辈对晚辈说:“小心请你吃竹笋炒肉!”这里的“竹笋炒肉\"并不是一道菜。
D.“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中“馔\"和“食”的意思完全不同,两个字 的位置不能互换。 修改及语法知识
四川省广元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1.(12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是仁义(lián)耻、孝亲敬老,中国还是那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砖一瓦……
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古印度并非印度,古埃及也并非埃及,而古巴比伦今已不存,所以在史书上它们前面都要加一个“古\"字。唯有自公元前,2800年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shuò)果仅存。因此,史书上并无“古中国文明”之说,它从来都叫“中国文明\"。
中国文化厚重深远,绵延至今。每一次的天朝(lún)落,都会继之精卫填海,卧薪尝胆;每一次的血海没顶,都会有(kūn)鹏展翅,凤鸣岐山。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到无法从地球上抹去的文化,是亡国灭族都无法让它中断的文化,是连征服者也不得不心服口服虔诚皈依的文化,是抽去它世界历史就得完全重写的文化!中国文化成为了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和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和国家形象。
民族欲自强,国家要稳步发展,文化是最根本的支撑。坚持文化自信,是在世界文明繁花中敢于绽放独有色彩的勇气,是在理性取舍后始终持守初心的(dǔ)定,是在时代洪流中坚持民族本色的执着。青山百代,仍荫后人,构筑文化自信,(dì)造发展新篇章。
(3)依据文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之一。 B.中国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C.中国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D.中国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的“……”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 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
C.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卧薪尝胆讲述的是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D.孝亲敬老、绵延至今、博大精深、稳步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3)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原句“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中国”和“古文明\"搭配不当,把“中国”改为“中国文明\";“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语序不当,应改为: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故选:C。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有误,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B.正确。
C.有误,“精卫填海\"是神话故事。
D.有误,“绵延至今”是动补短语,“稳步发展\"是偏正短语,“孝亲敬老”“博大精深\"是并列短语。 故选:B。 【解答】答案: (3)C (4)B
四川省广元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每小题3分,共6分) ①“醉眠秋共被,(xié)_______手日同行。”唐天宝三年(744),33岁的社甫与44岁的李白初次相遇于东都洛阳。他们遍游山水古迹,
他们(chàng)_______谈诗酒人生,他们相约、相伴、相行。虽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虽然杜甫刚刚崭露头角,虽然他们整整相差了11岁,却因着“宿命\"相识、相知、相惜,结下了一生最为珍贵的友谊。 ②“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白狂歌放酒、恣意潇洒,他高昂着头,看到的是蓝天的浩_______(miǎo),雄鹰的搏击,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辗转漂泊、半生蹉跎,他低垂着头,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沟壑的幽深,因而忧心冲忡,歌声(qī)_______苦。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出世,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一生都在现实的(jīng)_______棘与泥泞中跋涉。李诗秀于神,杜诗美在骨。两人都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都以博大的胸_______(jīn),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
3.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谱出了一段“文人相重”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B.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C.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在文学史上被谱出。 D.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被谱出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三个“虽然”构成排比,使句子内容层层递进。 B.第①段中“宿命\"加上双引号,强调两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C.名满天下、恣意潇洒、辗转漂泊、忧心忡忡,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第②段中“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很难。文中用“崎岖\"一词实写杜甫站在山顶所见到的景象。
【分析】(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题要根据多层定语的排列规则修改病句。多层定语的顺序口诀是(从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b、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c、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么样”;d、形容词,形容词短词表示“什么样\";e、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表示“什么”)。据此可知,“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定语的排列顺序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
A.有误,三个“虽然”构成排比,是并列关系,并非“层层递进\";
B.正确;
C.有误,“名满天下”“忧心忡忡\"是主谓短语,“恣意潇洒”“辗转漂泊\"是并列短语;
D.有误,“文中用‘崎岖’一词实写杜甫站在山顶所见到的景象”理解错误,此处喻指社会、人生的苦难。 故选:B。 【解答】答案: (3)B (4)B
四川省广元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月是故多明,食是故多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卒属于自己的“广元\",她或许是巷子里斑 (bó)的砖瓦和热闹的苍 (ying)馆子;或许是记忆里那一声声“老板儿,来碗凉面”的 (yāo)喝;或许是将酸菜的清香和豆花的细 (nì)清甜完美融合的那一碗酸菜豆花稀饭……
千百年来,随着人们的不停迁 (xǐ),食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是,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故多的味道固执而热悉:早晨新挖的竹笋,经过简单处理,盛上餐桌,就是一道只有春天才有的下饭菜——竹笋炒内,令人垂涎欲滴;从山里择拣的青 菌、牛肚菌……经过最原始的烹饪,就成了一罐鲜美的菌汤,让无数“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的广元人挂怀;还有青川铜锅牛肉、朝天核桃饼、白龙湖鱼鲜……这些厂元特有的味道,成为身在异乡的广元人永远的牵念!对广元有乡愁的人实在太多,与其说是乡愁,倒不如直接说:你的嘴,又 (chán)了!没办法、广元
人都好这一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脑海中,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只有故乡的味道固执而熟悉。
B.即使离家多远、漂泊多久,在脑海中,只有固执而熟悉的故乡味道。
C.在脑海中,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只有熟悉而固执的故乡味道。
D.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在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固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元人都好这一口”的“好\",表示“喜欢”的意思 B.文中连用三个“或许是\",构成了一个排比句。
C.长辈对晚辈说:“小心请你吃竹笋炒肉!”这里的“竹笋炒肉\"并不是一道菜。
D.“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中“馔\"和“食”的意思完全不同,两个字 的位置不能互换。
【分析】(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语序不当,将“固执\"和“熟悉”调换位置。 故选:D。
(4)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 ABC.正确。
D.有误,“馔\"和“食”的意思相同,都是“食物、饭食”的意思,可以互换位置。 故选:D。 答案(3)D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