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来源:爱玩科技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与理解。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天文训》。②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③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④维;绳子。⑤绝;断。⑥焉;这,这里。⑦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颛顼失败了。(_______)

(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_______)

(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_______)

(4)因为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_______)

1 / 19

[2]共工触山反映了古代人民( )的愿望。

A.争做帝王 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C.改变宇宙 D.改变土地

[3]下列对共工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B.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C.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有勇无谋,性格暴躁,偏激任性,破坏环境

[4]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

[5]你赞成共工触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__________)

2 / 19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

(3)冀复得兔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

3 / 19

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1]从上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关的单音词。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反义词:________)

(2)豹视之,顾谓三老 (近义词:________)

[2]填空。

“豹视之”的“之”指___________,“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一句中的“之”指___________。西门豹巧妙地处死巫婆,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4. 课文回音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遽契其舟,曰( )

4 / 19

④求剑若此( )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9

6.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

(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舍有烛而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19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7 / 19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 破之(_________) 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 (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8 / 19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9. 快乐阅读。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③树下自若④。或问之,曰:“非其有⑤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①许衡,河内县人,金末元初时有名的儒者、教育家。②怀之河内:怀州的河内县。③危坐:正身而坐。④自若:安然如常,毫不动心。⑤非其有:不是自己分内所应有的东西。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啖:_________或: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9 / 19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注释] ①抟(tuá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重。③力不暇供:力不从心。

[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___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____》。

[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

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

[4]请用“ ”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5]神话故事知多少:

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

10 / 19

献的______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_____和勇猛无敌的_____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_____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1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1 / 19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

[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

[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智其子(________)

12 / 19

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

(2)大亡其财(________)

A.丢失 B.死亡 C.没有

[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19

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

(2)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

(3)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4 / 19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_____________

15 / 19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__________ 卒业: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逢/老媪方/磨铁杵

[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1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6 / 19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理解。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17 / 19

(注释)①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②镞:箭头。③更:再,又。④居:居住。⑤尝:曾经。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亦竟射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____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__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

18 / 19

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

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

[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