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29卷第4期 2012年7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1.29 No.4 July 2012 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陈东升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近年来,和各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学院中家庭困难学 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家庭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是实现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如何完善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的认定体系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救助体系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深入研究学院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全面剖析认定工作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工作。 关键词: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12)04—0069—04 长期以来,和各级地方高度重视高 生形成的根源之一。据{2011年江苏省教育事业 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资助与措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省“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 生规模略有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00%。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43.6l万人,比上年 增加0.34万人;在校生165.94万人,比上年增加 1.00万人”。…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连年扩 学院,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 系亦得以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院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以天平学院为例,根据近三年资料统计显示,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从2007年的627人已攀升至 2011年的901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8%。 招使得越来越多家境一般的孩子能够进入学 院读书,同时也直接带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 量的增加。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财政部、教 育部决定从2010年秋学期起,国家助学金的生均 学习成本高端化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形成的根源之二。学院是普通高校办学资 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别 于普通高校。学院学生的学费是按照教育成 资助标准由原来的2000元上调至3000元。那 么,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资助资金,不仅影响资助 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 教育平等的实现,更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 因此,作为学院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环节就显得格外重 要。 一本来收取的,以江苏省为例,学院学生每年学 费为13000元,收费标准是普通高校的3倍,加之 住宿费1000--2000 年,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导 致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的支出,这些都使得许多 中低收人家庭陷于“人不敷出”的窘境。 学生群体差异化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形成的根源之三。在学院的学生群体中, 学院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成因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 收稿日期:2012—03—11 大多数学生家境较为殷实,但同时存在着一部分 作者简介:陈东升,男,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69 特殊人群,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些人群主要包括:(1)来自农村地区。学 院主要面向省内招生,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众多 农村学子也加入到报考学院的行列,特别是 来自苏北农村的孩子,他们家庭收入较低,经济基 础较差。(2)家庭结构改变。比如父母离异、亲 人过世等,家庭一旦发生这样的变故,学生就失去 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3)因病致贫。家庭成员 患重病,导致开支增加或收入减少。(4)多子女 上学。以农村地区最为典型,家庭中有两人以上 接受非义务教育,学费负担加重。(5)突发性变 故。如家庭遭遇天灾人祸等。 二、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的现状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认定工作中,由于 众多原因,目前尚没有一套既定的、科学的家庭困 难学生认定制度和方法。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在 落实此项工作时存在诸多难点和疑点。 1.概念不清晰 何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不少人对此 做过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有:“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 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 食标准,目前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 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_2I‘‘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指因经济困难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业顺利 完成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由于家庭 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等”。 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 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暂行办法》中,则进一步明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 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 全日制在校学生”。 这些界定都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但在操作层面有待补充和完善。“贫困”是 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高校所在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不同, 使得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贫困以及贫困程度 等缺乏统一的界定方法和评判标准。 2.证明不真实 在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 《调查表》)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的先 7r) 决条件,其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认定的最终结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三种情况可能导 致《调查表》失实。其一,少数学生不诚信。有些 学生和家长对国家有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助有所了解,知道提供相关证明就能给自己 经济上带来较高的“收益”。因此,少数不诚信的 学生争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二,当地不 作为。学生提交的《调查表》需生源地乡(镇)或 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由于乡(镇) 或街道民政部门并不负责直接发放资金,对于他 们来说,敲章只是“费举手之劳,送顺水人情”,并 未切实履行其审核职能,继而给高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评定环节带来诸多困扰。其三,家长“资 源”不对等。马克思曾经对“人”做过精辟的概 括,即“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部分在社 会上打拼了多年的学生家长,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对他们而言,开张贫困证明不费吹灰之力。但同 时也存在着另一部分家长,他们信息闭塞,人际关 系简单,沟通能力有限,鉴于对所谓“困难”的畏 惧,往往主动放弃自己本可获得的权益。 3.方法不科学 为了能够较好地贯彻济困助学的宗旨,不少 高校在工作中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以笔者所在 学校为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大致 如下:学生本人申请一提交《调查表》一资质审查 一填写认定表一民主评议一公示。虽然这样的评 定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 的原则,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比如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证明材料的真伪辨别、民主评议的依 据确定、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受到伤 害等。有少数学校甚至出现“评选”、“答辩”等广 而告之式的评定模式,这种做法虽然推进了工作, 但同时也伤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脆弱的自尊, 严重背离了助学的初衷,极不可取,亟待改进。 4.制度不健全 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的评定 制度的建立,能最大程度降低实际工作中的“风 险”,促进工作的良性发展。依照笔者的工作实 践,至少有两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尤其值得引起重 视。第一,对于各个高校助学金额的确定,要秉持 科学合理的原则,最好不要以高校在校生人数或 作为刚性政治任务来进行配额,看似“皆大欢喜” 的普惠,恰恰给后续助学工作的开展埋下隐 患。特别是近年来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受 助学生比例大幅度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 库中的总人数甚至少于可受资助学生数,这样不 可避免地导致了不少学生补办材料,争做家庭经 访的方式并不实际,故采取电话调查、函调的方式 更为直接有效,通过询问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 会、社区,能最大程度地确认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 情况,同时能较好地降低从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工作人员的责任“风险”。 2.量化评定,促进公平 济困难学生。第二,责任追究制度有所欠缺。在 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下,学生不诚信所付出的成 本相对较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有机可乘,勇于 “冒险”。 三、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1.把好入口,去伪存真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目前 评定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重要依据,但不可作为 唯一,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 维度的考察体系,把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 作的入口,尽可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扫清障碍。 首先,应进一步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诚信 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大学 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理当成为 诚信的倡导者、实践者。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诱 惑之前,大学生更应当保持真诚无欺的态度和实 事求是的品质。“强化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 诚信意识教育,既能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又能 通过他们的影响去带动周围的人,形成一个良好 的、人人讲诚信的氛围,进而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整 体诚信素质”。 其次,注重对学生原始资料的收集。对于高 年级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两三年的接触, 对他们的情况比较了解,把关相对比较容易。而 对于大一新生,由于时间短(对学生的了解)、任 务急(认定工作通常在每年的十一月前后开展), 甄别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就需要通过其他一 些途径进行必要的考察,比如新生的档案材料。 对于大多数家庭困难学生来说,导致家庭贫困偶 发性因素的比例相对较低,他们的家庭贫困状况 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些都可以在档 案的某些材料中得到证实。另外,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对于大二至大四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格认定工作中要严防“后来者”由于“利益”的 驱使,突击加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列。故除一 些能够印证的偶发因素外,应提高准入门槛,加强 辨别。 再次,通过相关途径进行调查确认。由于高 校生源地相对分散,除高校所在地区以外,采取家 助学金的金额随着资助力度的加大不断提 高,对于每个家庭贫困学生而言,受助额度的多少 事关切身利益,如何确定受助等级和金额是众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的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不妨遵循“有理、有据、有级”的原则,“有理”即 “贫困优先、品德优先、学习优先”;“有据”即提供 必要的、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有级”即分为“特 殊困难、经济困难、一般困难”三个资助等级。对 所有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中的同学采取 “民主评议,逐一考核,集中认定”的方法,“民主 评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主 持下,通过组织座谈、讨论、评议等活动,让每个学 生依据预先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就申 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消蓿J隋况、学业等情况 等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对讨论对象 一个合适的判断,从而界定所在集体中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的范围、等级、资助标准等。”_6 在班级 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根据既定标准采用分值量化 排序,由得分的高低确定最终受助的等级和金额。 加分项目和分值详见表1: 表1 项目 等级 得分 备注 单亲2人 2 家庭结构 及以 家庭户籍证明作为凭证 非单亲3—4人 1 … ’一……… 非单亲4人以上 3 读书情况 兄弟姐妹 大学及… 就读证明作为凭证 以上1.5 本人和直系亲 重病 2 医院证明或者残疾证 属身体状况 残疾 1 作为凭证 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 5000元以下 2 街道民政部门证明或者 家庭年收入 5000—10000 1.5低保证明作为凭证;家庭 年收入3万元以上不参 10000—20ooo l 与贫困认定。 一般 1 消费水平 低 1.5评议小组评议结果为准 非常低 2 烈士子女 10 烈士证明作为凭证; 特殊情况 家庭遭受自然灾害10 此项加分和一、四类 孤儿8 不重复加分 71 3.跟踪管理,惩处有据 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 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贫困,在对比之中,或许也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续跟 踪管理机制,着重解决责任追究办法的制定和专 职人员的配备,以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 严”的目标和效果。建立动态的管理数据库,通 过对学生德、纪、俭、绩——志愿服务、遵守法纪、 是一种财富,是锻炼个人心智与毅力的一种方法。 如果一个学生能真正走出贫困,到达自强的境界, 那么,他必将是一个坚强的、勇敢的人生跋涉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帮困的同时更要从细微 之处观察、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让他们保持 一勤工俭学、校园一卡通(饮食消费)、学习成绩等 方面的跟踪考察,及时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动态情况,对受助生的酗酒、吸烟、高额消费等行 为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惩戒;同时,公布专项工作人 份生活的热情,极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自强不息 的灵魂家园 员的电话、电子邮箱、博客等联络方式,接受学生 的监督与举报,从而剔除或减少假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助学金的效用,确保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统计局.2011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R].南京:江苏省教育厅,20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有序地开展。 4.受助感恩,自强不息 [2]冯友梅.建立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长效机制【J].中国党 政干部论坛,2005(7):43—44. [3]张剑锋,罗浪,赵燕,等.高校贫困生的界定[J].江西教育科 研,2005(5):39—41. 相对于有形且可量化的助学金而言,如何在 给予受助生经济扶助的同时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地 成长,显得更为重要。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和 出身,但可选择前进的道路。引导受助生逐步树 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懂得知恩于 心,感恩于行,从小事做起,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尽 其所能,做力所能及之事,回馈社会,回馈他人,从 [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S].南京:江苏省教育厅,2007. [5]费鹤祥.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 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郑州: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 心.2006. [6]王晓兰,薛深.高校民主评议贫困生制度评析[J].法制与社 会,2(107(2):553—555. 而实现自我价值,这理当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助学工作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海远) Studies and Reflections on DisadVantaged Students’Identific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CHENG Dong—shen (Tianping College,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ve increased their financial aid for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The number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growing year by year. 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se students so a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financial aid.In this sens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various problems occurring in disadvantaged students’identiicatifon work seriously and perfect the qualiicatfion inecha— nism to build up a sound scientiic aifding system.Afte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auses for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qualiicatfion work in an all—round way,trying to come up with effective meas— ores to improve the identiicatifon.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s;disadvantaged students;identiicatfion 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