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童谣是孩子们唱短诗,强调节奏,强调节奏等,这通常是通过广泛的口服形式分发。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中,有很多被按照传统的仪式过程成语流传童谣的,有些是根据历史事件进行处理。彝族儿歌的歌曲在彝族居住的黎平县大小村庄广为流传。彝族人用自己的语言唱歌,语言清晰易懂。侗族童谣歌曲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黎平县侗族童谣在慢慢消亡,说明了侗族文化的不断淡化,所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侗族地区的童谣儿歌进行保护对传承侗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黎平县侗族童谣歌曲的特点、童谣歌曲发展的现状、童谣歌曲的作用三个方面入手,对黎平县侗族童谣歌曲的传唱与传承展开研究,然后提出一些如何更好传承和发展侗族童谣歌曲的建议,为黎平县侗族童谣的传承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字:黎平县;侗族童谣;童谣传唱
一、引 言
童谣,贯穿于孩子的童年生活,它承担了孩子们太多的快乐时光,它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动画和玩具等,童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个健康,积极的童谣歌曲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为农村孩子学习的思想和道德。这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的孩子幸福成长,影响儿童的思想道德,并在他们未来的行为发挥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黎平侗族童谣歌曲在黎平县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儿童们的成长过程中的歌、它是孩子们童年生活中的诗。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黎平侗族民间童谣的传唱:民间童谣的特点、功能和现状、解决措施和建议,分析了优秀的黎平侗族民间童谣对现代黎平县的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童谣歌曲的特点
第一,童谣歌曲取材贴近现实生活,简单的内容和简单的思想是其重要特征。童谣是孩子童年时期演唱的歌曲。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感知能力增强,慢慢发展成模仿成人的言语运动,直到他们终于学会了童谣的歌唱。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审美享受。童谣歌曲在内容上相对比较显浅,很容易被幼儿们理解,用单纯简洁的话语描述事件,说明一般事物的道理等。
1
第二,童谣歌曲拥有想象较为丰富的内容,情趣感十足。整首童谣歌曲篇幅比较简短,结构比较单一。因为孩子对孩子周围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理解比较简单,但对于童谣歌只是口碑而言,所以童谣歌曲一般是空间短而精致,结构比较简单,不宜过于复杂。常见的童谣,通常只有少数歌词,偶尔可以看一些较长,但不简单明了的歌词。就连每个句子的字数也不多,大多数都是三到七个字,有的小孩子只要听旁边的小朋友念一两次就能熟记于心。
第三,童谣歌曲的歌词中,语言活泼,比较讲究音韵,孩子们念起来琅琅上口。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游戏类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童谣歌曲不仅要与游戏相互配合,要表现出童谣歌曲的节奏感以及当地音乐性特征,还要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顺口诵唱。从儿童年龄方面来看,他们都比较好动,而且还处于对语言的模仿学习期,这是老师和家庭提高孩子们语言方面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而比较富有音乐感、节奏感又比较鲜明、有生动形象的童谣歌曲就能引起幼儿去感受其中的美感,并使他们感到愉悦感,从而不知不觉的激发出了孩子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三、黎平侗族童谣传唱的作用
童谣歌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在孩子中传唱,其地方特色十分浓厚,同时兼备幽默、和谐、形式简短等特色,是儿童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然而,童谣歌曲在儿童教育中主要起到一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童谣歌曲充满童趣,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童谣原本出自民间,取材于民间社会的各个生活细节,其中的内容有着满满的童趣意味。这是儿童喜欢童贞之歌的关键原因之一。 童谣这首歌非常有趣,并且拥有非常活跃和生动的儿童游戏。在儿童游戏中,孩子们充满活力,充满了内心。参与游戏活动,儿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已在游戏中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日常活动中,儿童最有价值的生长活性,和孩子们的喜爱的活动。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的教授,激发儿童们对其民间文化艺术的强烈兴趣。下面以侗族儿歌《筑塘歌》为例。
2
《筑塘歌》是一首知名的侗族童谣,具有典型侗族民歌的特征。
首先我们从①旋律、②节奏节拍、③调式调性、④声部结构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旋律部分的特点。
①旋律中,音高时值节奏调式等特点的逻辑排列,是表现音乐最重要的关键手段。从旋律的角度来看,《筑塘歌》是基于五声音阶。典型的音乐音调组合是\"la do re\",它由一个主要的音乐组成,包括一个主要的音调以及它的变体。这个三音组具有主要下属的明显功能关系。另外,有\"do re mi\"的第21小节及其音调组合,然后回到主要的调式主音la,并且音调以旋律的形式被再次强调。总体来看,侗族童谣《筑塘歌》由五声音阶的级进进行(即大二度和小三度的进行)来使歌曲形成流水般微波荡漾的旋律特点,这和侗族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流水般的音乐进行特点使歌曲的起伏不大,音域也不宽,但却旋律平稳,有一种念诵的感觉,朗朗上口,易于儿童学习,给人一种柔和舒缓的感觉。此外偶有音程间的大跳与倚音过度,与平稳进行的三音组做出反差对比,加强了音乐的跳动与趣味,进一步增加了儿童对音乐学习的新鲜与趣味。音符的跳动就像是从时间节拍时间的河流。它再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和形象生动,这不仅使音乐的表现更加丰富,而且有机结合人类和自然。
② 节奏方面,《筑塘歌》的节奏平稳简单,从纵向来看,两声部之间节奏基本相同,在音乐进行中相互同一制约,加强了演唱时的力量。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连音线,体现了旋律进行中某种自由性。此外,歌曲也用于短命的方式,依靠不同的结构和旋律本身和不同色调的图案表达的跌宕起伏的抒情安排表达了兴趣,使歌曲更加有节奏和让歌手更加强大。
③从风格的角度来看,调式调性方面《筑塘歌》是一首羽调式风格的歌曲,淡淡优雅的风格是羽调式风格音乐本身的独特色彩。祝凤喈说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韩婴也说羽音可以使人恭敬而好礼。著名学者赵德义通过研究发现95%以上的侗族歌曲都是羽调式,侗族人民在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选择了羽调式,体会着自然赋予的宁静和平和,尽显了侗族本民族文化独特的气质和性格。
3
④ 从声部结构来看,《筑塘歌》的旋律由上下两个声部进行,首先是高低两个声部齐唱,和音在五度之内,色彩稳定和谐。然后交替演唱一次,并给这首歌的倒影变化旋律,让这首歌充满了立体感和层次感。加强了旋律对音乐形象的统一塑造。
分析完《筑塘歌》旋律部分的特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歌词上的特点。这首歌歌词由实词和衬词两部分组成,事实上,这也是侗族民族音乐的特点。无论是实词和歌词显示在合唱中旋律的特征在于点和点的组合。
(二)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童谣歌曲音韵和谐,有助于激发儿童审美能力。黎平侗族童谣歌曲音韵比较和谐,语言相当质朴,节奏也非常明快,语句通俗易懂,还有琅琅上口等特征都比较符合儿童的学习成长特点。孩子们在学唱童谣歌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童谣歌曲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因为良好的童谣歌曲是对美好生活表达,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传颂等。
(三)有助于儿童的情感表达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推器,通过对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的欣赏和学习,可以让孩子们从中获取到一种无比轻松愉悦舒适的感受。当孩子在学儿歌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唱童谣歌曲,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孩子们接触的童谣多了就会在遇到与童谣描述的事物相类似的情形时,就会用学来的童谣或者以及创作的童谣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增强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琅琅上口,有助于发展和增强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简短易懂,还拥有很好的韵律感,记住容易,吟唱也容易,而且它还是经过很多代人口耳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音乐文化。儿童们参加游戏活动,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东西,这就很好的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在娱乐中学会了交流沟通,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甚至能达到教育中所提倡的寓教于乐等目的,做到真正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认识。
四、黎平侗族童谣传唱存在的问题
4
童谣歌曲自古就有,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从小唱着童谣歌曲长大的。在现代社会里,童谣歌曲的传唱模式并不是传统的传唱方式:由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传给小孩了。在现代,信息丰富,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如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学习。这些新的传唱形式,让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的传唱更加广泛,使得黎平县侗族和外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方便,也更便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也同样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和学校不重视
一方面,现代的社会,每个家长都无比的重视儿童教育,但有更多的家长仅仅只看中了应试教育这方面,却把最具民族性的童谣歌曲以及能为孩们带来快乐的童谣歌曲给忽略了。
另一方面,学校在童谣歌曲的传唱方面的教育可以说也是极度匮乏的,自从孩子们踏入学校那一刻起,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就只有各种考试,有趣的童谣歌曲多半都是道听途说来的。
(二)缺乏创新和改编
在新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世界,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也是崭新的,社会上的各种环境都是崭新的,于是,在面对这样的新环境,童谣歌曲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儿童文学创作的,我们一定要注意童谣歌曲,整合大量的知识和做事的一些道理来创作童谣歌曲。不幸的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中。现在的市面上、也有一些儿童读物,家长为了关爱孩子,这类图书就显得很好销售。但是,这类书籍是旧作的翻版,严重的缺少新内容。但在家长以及社会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当下,趣味性良好而又能得到广泛传唱的新童谣少之又少。儿童们喜欢挂在嘴上的童谣,也仅仅只有那么几首而已。对于儿童来说,每一代人都有些不同的需求,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已经不同以往了,所以,对童谣歌曲的创作应该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满足当代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
(三)不良童谣的负面影响
虽然童谣歌曲在黎平侗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今天看来,有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认真去唱那些陈旧的童谣歌曲。在孩子们觉得没有新奇有趣的童谣歌曲的情
5
况下,孩子们便开始自娱自乐的创作,并不会考虑什么文化内涵等,只是纯粹的觉得好玩。如今,许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们会唱“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和其他负面情绪的童谣。现在的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一般情况下还是来自于老一辈人的口耳相传,也有一部分是来自电视节目或者道听途说等。产生不良童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儿童自身因素
首先,有很多儿童对成人们的世界总是怀着一颗探索的心,他们利用自身的好奇心,想更多的了解成人世界。其次,孩子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心智不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再次,孩子还会对自己的情绪进宣泄,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叛逆心里,心情不好时就利用不良童谣进行宣泄等。最后,孩子也有寻求刺激的心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玩,为了追求刺激。
2.社会因素
由于儿童正处于学习模仿比较强的年龄阶段,所以,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就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他们身边的人很优秀,模范工作做的很好,那么孩子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较少一些。
首先是政治因素,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我们,所拥有的言论自由权利和国家的福利是相对开放的,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放。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下,孩子自然受到影响。
其次是经济因素,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运行,人们都有一颗追求效率的心,为了加快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难免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于是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发泄自己的压力,而孩子们在和家人相处的同时也就受到了相应的感染。
再次是文化因素,当今社会,各种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儿童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有很多负能量信息或者错误的价值观念就会被一些人以不良童谣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完善和发展黎平侗族童谣传唱的建议和措施
6
(一)营造学习童谣的良好氛围
童谣歌曲大多音节连贯,听起来十分和谐,给孩子留下很多的幻想空间,幽默风趣,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语言表达方式等很有益处,对于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接受知识,增进孩子们快乐学习等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如果儿童们能从家长和亲人那里接受到健康积极的童谣,在学校的时候就可以和他们的同学做出各种交流,这样就会越传越多,同时就获得童谣歌曲传唱和传承的效果。
(二)编创适合儿童的童谣
儿童天性纯真稚嫩,孩子们的心灵就想一盆清水,没有太多的杂质。如果孩子们只把好的童谣传唱作为快乐和有趣的方式,那么就没有什么。但是,在儿童阶段,孩子长期被坏童谣污染,他们会下意识地想到和模仿。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认知加以引导,最终导致了他们偏激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导致了儿童对生活和价值观的不良形成。因此,童谣歌曲编辑必须根据变化的时代在创作童谣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把那些能对孩子好品德的养成有用的和对孩子的知识或者生活有好处的内容,都融入到童谣创作中。让儿童们在愉快的接受童谣歌曲的过程中过去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举办童谣征集活动
在黎平侗族地区大力开展童谣歌曲征集活动。在征集的黎平侗族童谣歌曲过程中,负责筛选童谣的工作人员要注意选取那些比较优秀的侗族童谣歌曲。还可以通过电视台相关栏目去征集黎平当地童谣歌曲,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个活动,也可以开展有偿征集活动,这样就能更好的调动民众积极参与。不过,在开展侗族童谣征集活动时要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就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来开展侗族童谣征集活动。
就国家层面而言,要选取那些歌颂党和国家的优秀侗族童谣,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也就不会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聚居的民族分布形式。
7
就社会层面而言,要选取那些歌颂公正、法制、自由、平等的侗族童谣,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种下遵纪守法、自由平等的社会理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就不会去干乱纪违法的事情。
就个人层面而言,要选取那些歌颂真善美的侗族童谣,赞美祖国,奉献给工作,诚实和友善,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为国服务的基础。如果没有优秀文化的影响,就不可能有高尚的情操。
(四)的支持
文化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推广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作为黎平侗族地区甚至其他侗族地区的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文化部门宣传推广侗族童谣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使用电视和电台开展童谣传唱活动,普及和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对侗族童谣歌曲进行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文化的宏观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传唱与传承的重要性。
2.组织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对黎平县侗族童谣的研究和挖掘
地方行政部门还需要对黎平侗族地区的相关童谣文化习俗等进行研究、保护和收集,以便于今后的传唱、传承与发展。侗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侗族孩子们的童谣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研究和挖掘可以更好地继承优良的易儿歌。
3.收集优秀童谣,自费出版成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更好地传递侗族儿童童谣,将优秀儿童童谣编成书籍然后出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于口口相传的方式而言,书籍可以保存很久,而且不容易出错,口头传承的方式容易产生口头上的错误,不利于侗族童谣歌曲的科学传承。
(五)社会的配合
如今,文化市场不断获得繁荣,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它们充当着社会的文化机构,应该在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着力去建立适当的童谣歌曲培训班,开展对童
8
谣传唱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系统的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黎平侗族童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对于报刊和杂志等相关媒体,可以作为童谣歌曲的最好传播者,对当地童谣歌曲的宣传应注意精神文化的开发,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促进人类社会的更加和谐与发展。
(六)个人的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黎平当地的我们,应该适当积极的宣传黎平侗族童谣歌曲的文化。可以在相关的学校活动中,把黎平侗族童谣歌曲改编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儿童作品,然后拿到台面上来给大家欣赏,让更多的人体会到黎平侗族童谣的文化魅力。最后,作为文化传承的个人来说,应该认真学习我们本专业的知识,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文化涵养,进一步深入了解并学习黎平侗族童谣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以后能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黎平侗族童谣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 语
黎平侗族童谣歌曲本身就是民间文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包含着黎平侗族人民的重要思想文化以及情感和道德等等元素,并且还保存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形式,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作为优秀的黎平侗族童谣歌曲,它们充当着当代孩子们精神乳汁,滋养着孩子们成长成才。所以,运用黎平本土的优秀侗族童谣歌曲,对儿童进行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极为符合当今儿童发展成长需要的。同时,也只有不断的让黎平侗族童谣文化与时俱进,创作更优秀的童谣歌曲,才能不断满足孩子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并不断使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作为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断挖掘出黎平侗族童谣歌曲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使当地童谣歌曲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儿童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促进儿童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