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 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鼯 蠹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510006) 【摘要】采用量表法以212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被试研究了高校 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是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 素,但主要以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作为心理健康的考量标准,较 少从主观幸福感这一积极心理学角度考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I前言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 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假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性 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2方法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1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 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Diener的定义:“主 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它 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2.1被试。从广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数据库中随机抽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有效被试212人。 2.2工具。2.2.1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1l—Being)。 生活事件(Life Events)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可称作生 活变化,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 由Campbell等人1976年编制,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 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的社会生活情景和事件。生活事件按性质 分,可以分为积极生活事件和消极生活事件。 福程度。此量表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 问卷。根据国内姚春生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 (p<0.001)。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843。 2.2.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nig Life E— vents Check List,ASLEC)。由刘贤臣等1987年编制,共27个项目, 主观幸福感的状态理论认为幸福是许多小的快乐时刻的总 和,一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幸福实践的 多少,个体经历的幸福事件越多则主观幸福感越高。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有密切关系。虽 然生活事件是否影响主观幸福感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看法,但国内 外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和人们的幸福感关系密切。如国 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适用于 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的评 定。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42。 外一项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主观 幸福感肯定存在不良影响;Atkinson的研究发现,报告发生了重大 生活事件的个体的幸福感重测信度低于没有报告重大生活事件的 个体;国内肖建伟、王晖等人发现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黄晓艳研究发现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 2.3程序。本研究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最后 统一收回问卷。 2.4数据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对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有相关性,是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杨玲等以民族地区高 校新生为被试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受惩罚、健康适 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显著 负相关;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显著负相关;主观 幸福感总分除与健康与适应因子得分相关不显著外,与生活事件其 他各维度得分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情感指数得分除与健康与适 应因子得分相关不显著外,与生活事件其他各维度得分显著负相 关;主观幸福感生活满足感除与丧失因子、健康与适应因子两者得 分相关不显著外,与生活事件其他各维度得分显著负相关。 应等生活事件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推行,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数量已占在校生人数的15%一30%。这个群体近年来受到了 、学校、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 心理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虽然近年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者在大 学生中展开了主观幸福感研究,但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被 试的研究仍不多见。国内为数不多的涉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表1 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矩阵 LE LE IR SP BP 1 0.87 0.83’’ 0.93 1 0.72‘’ 0.7l” 1 063’ .IR SP BP L HA 0 SWB IGA LS 1 L HA 0.81.‘ 0.90 ’ 0.50‘’ 0.76’ 0.45 ’ 069。 .0.58 079‘’ .1 068 ‘ .1 57— l O SWB IGA LS 0.94‘ 0.34 一0.28 一0.29 0.71 ‘ 一0.26 ‘ 一0.26’ 一0.20 0.65 一036’‘ .0.84 一0.29 ’ 一0-27一 一0.23‘‘ 050 .0.83 0.19 一O.12 —0.19 1 —0.31 ‘ —0.30’ —0.24‘ l 080 ‘ .O16 .0.29‘ 一0.3I ’ ~016 .l 一0.12 090 .0.45 l LE一生活事件IR一人际关系 sP一学习压力 BP一受处 健康教育、辅导,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公平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 围,尽量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几率和危害性。与此同时,高校 要建立、发展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及时发现、了解预警对象的 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报,进而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和心理辅导使预警 对象能及时得到帮助。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压 力,避免他们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使心理健康受损。 6结论 罚 L~丧失 HA一健康与适应 O一其他 SWB~幸福感指数 IGA一整体情感指数4讨论和分析 Ls一生活满足感 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显著负相关,这一研究 结果支持了Veenhoven的观点,说明主观幸福感会随事件的变化 而变化。国内顾凡、施听强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 活事件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不同主观幸福感水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 之间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 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事件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本研究结果看,负性的生活事件降低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提升了消极情感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5局限和建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2): 542—575. 5.1局限。第一,为了方便取样,本研究只从广州地区高校 中的广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中选取了被试,样本的代表性还不 够,所得的分析结果缺乏普遍性。 [2]孙荣光.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 范大学,2008. 第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被试不容易取样,有效被试 不多,且专业、年级、性别等分布不均,可能会对某部分测试结果 产生影响。 [3]黄晓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 事件的相关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7. [4]杨玲,罗伟,黄玉风.民族地区高校新生生活事件与幸福感的相关研 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84—585. Es][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 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2 83. 5.2建议。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 其身心健康发展,就要完善负性生活事件的预警、干预机制,及时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负性的情绪。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经济上的后 顾之忧,同时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深入的心理 [7]顾凡,施昕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 贫困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l4—116. (上接第30页) (二)在“承诺”方面,注重对青少年的人生规划教育 有许多青少年目前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他们不知道学习知 能够避免不良思想的产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方面。 (四)在“信念”方面,改善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法制教育落后,法制教育往往停留在法 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 值观。如何培养学生对于整个社会的信念,关键在于法制教育。 由于青少年的特殊阶段,需要学校采取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教育 形式来传授法律知识。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开展以 识是为了什么,也不懂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应该 从小培养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尊重学生个人的理想,为实现 学生的理想提供更好的条件。当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都 比较明确的时候,他心中就会产生对未来的憧憬。当有犯罪因素 诱导他时,他也能够衡量犯罪的利弊,轻易不会铤而走险。毕竟青 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规划,所以学校有义 务提供这方面的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参观打击犯罪的专题 展览,收看法制教育电视片,观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 的电影、文艺演出,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只有通过教育让青 少年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才能够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犯罪学》,曹立群、任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 132页. (三)在“参与”方面,学校尊重青少年的个人兴趣,提供参与机会 个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全身心 的投入。如果青少年的个人兴趣高尚并且积极,那么学校就应该 予以尊重。当青少年缺乏对于自身兴趣的情感寄托,那么闲散时 思想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去接受犯罪的诱惑。因此,学校要尊重青 少年的个人兴趣,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远离犯罪的思想根源。 [2]“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陈晓明,青少年 犯罪问题,2004年第4期. [3]《理论犯罪学》,沃尔德、伯纳德、斯奈普斯著,方鹏译,中国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31页. 学校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最好的平台,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 与机会。比如说对于喜好文艺的同学,学校可以鼓励其参与“文艺 活动第二课堂”,为喜好体育的同学提供更多的锻炼设施,组织更 多的社区活动促进青少年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等。充实的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