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保鲜的危害分析表 加工工序 采前准备 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 生物的(病虫害、霉) 化学的(无) 潜在危害是否显著 是 危害显著的理由 库房长期不用可能会存在病虫害和发霉物污染冬枣使其变坏 控制危害的措施 前提方案 是否为CCP 是 物理的(粉尘、金属锈) 冬枣采摘 生物的(病虫害) 否 是 冬枣生长的环境中可能会存在病虫害,并侵害冬枣,采摘过程中初筛。 冬枣在生长过程中会为防虫而喷洒农药,以致残留于冬枣。 新鲜冬枣被霉果、烂果污染 蜂胶、柠檬酸钠的浓度会影响冬枣生理活动及微生物的生长 前提方案 操作性前提方案 是 化学的(农药残留) 是 有检测部门的安全鉴定说明(操作性前提方案) 物理的(空气污染) 筛选分类 生物的(致病菌) 化学的(无) 物理的(无) 清洗沥干 生物的(致病菌) 化学的(无) 物理的(无) 涂抹蜂胶、柠檬酸钠 生物的(无) 化学的(涂抹浓度) 否 是 否 是 前提方案 及时把腐烂变质的冬枣挑出 操作性前提方案 蜂胶浓度1%、柠檬酸浓度0.2% 是 否 否 物理的(外界污染) 分级包装(装箱、装袋) 生物的(致病菌) 化学的(无) 否 否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否 物理的(无) 气调保藏 生物的(微生物) 是 冬枣内微生物导致冬枣的腐烂的生长与繁殖 涂抹蜂胶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及防褐变 是 化学的(消毒剂的残留) 否 使用前用水清洗干净 物理的(空气、温度、湿度) 是 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的处理的不当极易造成冬枣的褐变加速变坏 温度控制在0℃-2℃(±1℃)控制湿度90%-45% 气体O2:3%-5%;CO2:0.5%-2% 出库 生物的(无) 化学的(无) 否 物理的(机械损伤) 二级筛选 生物的(致病菌、霉) 是 是 在出库过程中进行挤压、碰、磕等导致冬枣损伤 经过以上处理后,还会存在个别酶变、致病菌的冬枣 在储藏过程中不免会造成挤压、损伤 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改变会影响微生物的生理活动 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改变会影响微生物代谢加速枣的腐烂 注意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 及时将腐烂变质的冬枣挑出 否 化学的(无) 物理的(机械损伤) 包装 运输 生物的(致病菌) 生物的(微生物) 是 否 是 及时将挤压、损伤的冬枣挑出 使用前用水清洗干净 温度控制在0℃-2℃(±1℃)控制湿度90%-45% 气体O2:3%-5%;CO2:0.5%-2% 温度控制在0℃-2℃(±1℃)控制湿度90%-45% 气体O2:3%-5%;CO2:0.5%-2% 否 是 化学的(无) 物理的(温度、湿度、气体) 是 销售 暂无研究出致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