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X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爱玩科技网
X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第三章项目场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15)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0)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23) 第六章公用工程 (36)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 (45) 第八章节约能源 (49)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52) 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54)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58)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63)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项目负责人:*** 建设性质:新建 1.1.3建设地点

**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选址在行政新区内,位于411省道与**行政新区中原大道交叉路口东南侧,紧临县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项目占地15亩。

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基础设施建在乡镇主要街道附近。

项目规划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是各乡镇人口集中的区域,适宜本项目建设。

1.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

2、《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1]761号)

3、《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5、《**县城市总体规划》

6、《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7、《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点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和服务设备配臵参考标准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08?1059号)

8、《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实施办法》豫劳社劳务[2006]3号

9、《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 10、《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8号令)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1.2.2编制范围与内容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1.3报告内容概要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

**县当前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薄弱。**县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全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失业保险及失业保险

基金管理。办公场所与局机关合署办公,没有的办公场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公分散,分布在**县城5个不同的地方,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办公场地狭小,为一些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同时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有的经办机构是租赁别单位的用房,办公场地存在不确定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硬件设施不全,信息化程度不高,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功能不强。劳动保障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发挥劳动保障整体功能。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城区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办公场所与局机关合署办公,没有的办公场所。在求职高峰时期,基本无法向用工单位与求职者提供合适的洽谈场地。另一方面由于**县县地域分布较分散,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求职需到县城人力资源市场,给就业者求职带来极大不便。

**县绝大多数行政村无信息网络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的用工信息很难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劳动者,这样就造成了供求失衡。全县就业服务体系较低的就业率既反映了**县的用工信息不畅,也存在劳动者的择业观念需要转变,职业指导有待加强。为了给城乡劳动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一个就业管理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同时,为了今后全面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奠定基础,方便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保费的缴纳、查询、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咨询等,也急需有设施完备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健 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社会保障。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地促进**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1.3.2场址概述

**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县行政新区,占地15亩,位于**县411公路南侧,中原大道东侧,***以北。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基础设施建在乡镇主要街道附近。项目规划区,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适宜项目建设。

1.3.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筑总规模为5200平方米。其中:**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楼房一幢,框架结构,四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基础设施项目建在四个乡镇:**镇、***乡、**镇、**镇,每个乡镇建设楼房一幢,单面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四个乡镇建筑总面积1200平方米。

项目设备配臵费80万元。 1.3.4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生活污水排污去向为化粪池进行沉淀处理,然后排入城市排污系统,不会导致水质恶化。固体垃圾定期由外运至垃圾处理点妥善处理。

1.3.5项目组织与实施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直接对局主管领导负责,以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完成。

1.3.6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1016万元,其资金来源:申请上级扶持资金7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316万元。

1.4结论建议

1、**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分别位于**县行政新区及4个乡镇主要街道附近,项目规划区,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且供电、供水及通讯条件优越,因此,适宜建设本项目。

2、本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状况,向全社会提供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和满足需要的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缓解全县就业压力、提高社保经办能力和促进

社会保障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和投资方向。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平台成为当前引导就业、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迫切要求。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有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和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承办单位简介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县负责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咨询、享受就业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现有工作人员138名,下设6个股室及7家副科级事业单位。2009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获得“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先进单位”、“花园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1、就业服务机构

**县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全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失业保险及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设6个股室,共20人,办公场所与局机关合署办公,没有的办公场所。

2、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失业保险所隶属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86年,负责全县失业保险及基金管理和使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征收和发放等。现有工作人员7人,统筹全县375个单位,18500人。办公场所30平方米,有档案室15平方米,档案没有实行微机管理。

企业养老保险中心于2005年市级统筹,工作人员18人,参保单

位11个,参保职工13105人,离、退职工4931人,负责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发放和管理。1988年成立以来办公场所不固

定,租赁的方式变更了几次,现办公地点在原破产企业原办公场所。

**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7人,负责全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发放和管理,没有自已的办公场所,现有办公场所是租凭**县建设银行的房子。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础性数据管理全部手工操作。

**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3名,负责全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征缴、发放和管理,没有自已的办公场所,现有办公场所是租用**县财产保险公司的房子。

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现没有自已办公场所,现有办公场所租用**县建设银行用房。

3、**县于2005年在全县13个乡镇成立了民政和劳动保障事务所,办公场所60平方米,编制5人,共65人;在**镇的七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共7人,办公场所30平方米。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设在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镇、***乡、**镇、**镇。

2.2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素有“中原腹地,豫鄂咽喉”之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润,自然条件优越。全县13个乡镇,共有51万多人,城镇人口9万多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职工1万多人,城市工业、企业职工有8700多人,农村人口有42万多人。**县属于老苏区县、山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00元,全县

至今尚有2万人未有脱贫,关注民生,尽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成为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5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每年有15万富余劳动力需向非农转移。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

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在这种形式下,就业和社会保障就显的尤其突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尤为必要。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和谐,能起到托底和保障的作用。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县的劳动保障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形成了一个以促就业、保民生为目标,以五大险种为基本框架的劳动保障体系,并且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3人;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就业援助服务体系,援助上岗成功率超过90%;城镇登记失业率2.2%;开设各类技能培训班172期,共培训9480人;创业培训 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2796人,其中输出规模181459人,劳务外派432人,转移劳务收入154958.58万元,其中输出劳务收入1061.78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5020人;直接组织劳务输出1550人;就业型企业新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安臵937人,其中社区就业610人。

2、社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4万人(其中退休人员2.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2万人;生育保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