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浅谈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谈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宝鸡市麟游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白亚琴

摘要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的9个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9大策略研究。

关键词 道德 核心素养 发展 策略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呢?尽管国际上所用的词汇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所在组织、国家或地区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解释。

一、我国国家层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位。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时代‛,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公民。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

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二、学生发展的9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

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

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五)、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六)、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七)、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判断等。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三、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应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构建。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

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

四、《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我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温暖的课程,它在营建学生的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深入人心,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思政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思考运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作为思政课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思政课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进行思政课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策略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

师精良少讲。

策略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

策略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

策略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策略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策略6。“游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比如教学《上学路上》时,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过马路》: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学生扮演交警,二组学生扮演行人,三组学生扮演司机。这样创设体验活动,巩固学生已经了解的基本交通信号,激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成就感,并体会到做交警的辛苦,自觉维护交通安全,努力成为一个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

策略7。“情境图”教学,引领真实生活

教材常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道德与法治信息。打开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好像打开了一本连环画,这样的教材是学生所喜欢的。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境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图的潜在资源,还需要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合理的加工,深层

次挖掘。如果每一节课的情境图都用透了,我们的课就不会存在时间有多余的情况。

从教科书中的几个典型事例扩展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帮助学生关注安全问题。经过讨论辨析后,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行为,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使情境图成为教学的纽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核心素养。

策略8。“故事”教学,以情感染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喜形于色,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顿时放出灿烂的光彩。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选择一些跟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提供给学生。

情感已做好铺垫,孩子们讲着温暖的故事,互相被感动着,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用小小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心,已深深地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策略9。回归“生活”,显现核心素养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他们走向优良的思想道德之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美好,社会的温暖……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

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