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题报告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护理学院 吴颖知 指导老师 夏海鸥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分析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复旦大学护理学院07、08、09年毕业且毕业后直接就业的30名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个人性格兴趣、家庭环境、实习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建议:要注重培养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重视护理本科生的优势,要改变对护理职业的看法,提高护理本科生选择护士职业的比例,同时积极探索发挥护理本科生能力的临床工作实践。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areer choice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nursing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eer choices. Methods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30 university graduates of School of Nursing, Fudan University. Results Career choice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nursing are related to personality, interests, internship experienc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Suggestion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nurses in university graduates, teachers of clinical settings should cultivate graduates’ interest in nursing profession, focus on their advantages, respect them and treat them equally, and all ranks in society should change their opinions about nursing profession. Clinical work that makes us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dvantage should be explored. Key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nursing; career choices; influencing factors 引言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整顿、提高和发展。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也迎来了再度发展的曙光,护理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了意义深远的转折点。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1979年,为整顿护理教育,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提出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计划二三年内选择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试办护理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4年。1983年天津医学院首先开始护理本科教育[1]。1984年1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座谈会,明确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地位及作用,调动和激发了试办高等护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次会议不仅是高等护理育的促进会,也是护理学科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据此高等护理教育在停办了30多年后,从1985年起逐步恢复,北京医科大学等10所医学院校于1985年相继招生,为专科和本科教育。1987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护理学专业被列入正式本科专业,从法定程序上正式确立和规范了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明确了高等护理教育的方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等护理教育在1999年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的扩招。同年招收护理本科教育的学校达到47所。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2]。此后高等护理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到2001年本科院校达70所。各个学校的招收人数同时大幅度增加,高等护理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护理本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为10817、32534、19,全国注册护士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护士仅占1.3%。2004年,护理本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为13097、43823、4186,护理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5.6%。2005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79所;2006年底,我国共有142.6万名护士,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30.1%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护理本、专科专业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有近250家。这一数字较1990年全国首批开设高等护理教育的11所高校相比,增长了20多倍[3]。虽然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仍不能适应提高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需要。据报道卫生部在纲要性文件《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规定了:“2010年本科及以上护理教育招生比例要达到20%的结构目标”[4]。 作为护理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在与学长学姐的聊天中以及与辅导员老师的谈话中,我听说了护理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去医院做护士而选择改行的例子;在自己初步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后,深深感受到护理学专业的专业性远远强于其他很多专业,我们接受的所有的理论教育和操作训练都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为目的的;此外,护士短缺的事实使得本科护士就业行事比较好。那么为什么接受了针对性如此强的系统教育的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会放弃护士这个行业而选择改行呢?对于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我充满深厚的兴趣,所以决定对此进行一番研究。 本课题将研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课程设置、见习实习经历、高校招生等因素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提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招生部门以及医院实习见习带教管理部门,给予其工作一些指导性意见;希望可以使护理本科毕业生不选择护士职业的比例降到最低,缓解护士短缺的现状。 1.研究目的 1.1调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理由; 1.2分析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做护士或选择不做护士的影响因素; 1.3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生选择护士职业的比例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意义 2.1通过对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既可了解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是什么,又可了解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做出该就业选择的理由。 2.2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医院、社会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建议。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设计:质性研究 3.2研究对象: 3.2.1研究总体: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3.2.2研究样本: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07、2008、2009年毕业并选择就业的本科生。 3.2.3样本入选标准: 完成护理专业学校课程教学,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自愿参加本研究,无精神心理疾病者。 3.2.4样本排除标准: 其他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的毕业生;本科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的毕业生。 3.2.5样本量的确定: 本研究在复旦大学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07、2008、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中进行,2007年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中直接工作3人;2008年本科毕业生中直接工作23人;2009年本科毕业生中直接工作 13人,合计39人。 3.3研究工具: 本阶段的研究为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前设计了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为: 1.请问你毕业时的就业选择是什么? 2.请问你选择做一名护士的原因是什么? 或请问你选择不从事护理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3.4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是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预先设计访谈的简要提纲,作为访谈的指引,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访谈时,按照预先所设计的简要提纲进行,并且根据访问时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调整,有些问题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其中,十六个访谈为当面访谈,根据被访者意愿采用访谈录音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每个案访谈时间大约三十分钟;另外十四个访谈为网上访谈,将访谈文字整理后即为访谈内容,每个访谈大约一个小时。 3.5资料分析: 访谈后,将录音和聊天记录整理成书面材料。反复阅读前三份研究对象的会谈书面资料,寻找可能的主题,建立编码纲要和编码原则;反复仔细阅读所有会谈资料,并根据编码纲要进一步提炼主题;进一步提炼主题和类别;对各类别中研究对象的回答进行思考,对各类别、主题形成初步的描述;将形成的最终资料返回研究对象进行内容效度验证;形成结构化的描述和对就业选择的原因分析。 3.6伦理原则: 对研究对象说明研究内容、目的、接受访谈所需的时间。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对参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的访谈内容予以保密,本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均只用于本研究,确保资料的保密性。 3.7质量控制: 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重复访谈对象的表达,在分析资料过程中有发现不清楚的内容进行回访。 4.研究结果 符合样本入选标准的样本量为39,由于2位访谈对象已出国联系不到,4人无联系方式,3人拒绝访谈,所以共完成访谈30个。 4.1研究对象的就业选择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7、2008、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并且选择工作的本科生。其中,15人毕业时选择护士职业,另外15人选择非护士职业,如医药销售、公务员、企业部门助理等。 4.2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性格、兴趣和身体状况三方面,有22位研究对象在选择职业时考虑了该因素。在选择护士职业的本科生中,9人考虑了性格的因素,有的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认为不适合企业公司的工作环境;有的因为自己耿直单纯认为自己不适合企业公司的复杂人际关系;也有1位研究对象认为自己的性格是喜欢照顾帮助他人的所以选择做护士;有2位研究对象明确表示选择做护士是因为自己喜欢护理。在选择非护士职业的研究对象中,7位研究对象是因为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有两位研究对象认为自己性格外向开朗因此选择去企业工作做销售类的工作。有5位研究对象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佳认为不能胜任医院里的护士工作而选择了非护士工作。 4.2.2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指大学期间习得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有11位研究对象在就业选择时将此因素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中,6位选择在医院做护士的研究对象认为:自己是护理专业的,学的知识非常专业,如果不做护士有点可惜。另外5位研究对象虽然没有选择做护士,但是在做出就业选择时依旧以专业相关为前提,分别选择到医药企业、市血液中心、卫生学校以及人寿保险公司工作。 4.2.3实习感受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本科毕业前都经历了医院40周的实习,这40周的经历感受对他们最后的就业选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有5位研究对象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而最终选择了护士职业,她们有的在实习期间发现自己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有的因为受到了病人的感谢而开心,有的工作一天之后觉得很有成就感。15位没有选择护士工作的研究对象都提到在医院实习时的不愉快,其中7位认为护士每天做的事情(例如:铺床、换补液、倾倒引流液等)是低级的,让他们失去了本科生的自我价值感;另外8位分别提到在医院带教老师过于严厉、面对病人死亡时很难受、医生病人对护士态度不好、本科生在临床受到排挤等,因此决定不选择护士工作。 4.2.4护士工作性质 工作性质包括工作压力、收入、休假制度、工作稳定程度、工作强度、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选择护士工作的研究对象中,有5人认为护士的工作稳定,只要不出大错一般不会丢饭碗,而且收入比较多;然而,在选择非护士工作的研究对象中,有4人觉得护士的收入会有瓶颈,因此选择了销售的工作。 有10位没有选择做护士的研究对象指出,护士的工作需要翻班,而且双休不固定,很难有长达一周的假期,这些让自己不能接受,所以决定不做护士。 在职业发展这个因素上, 2位选择做护士的研究对象回忆说当时医院管理层承诺将她们培养成助产士,她们认为这种职业发展是不错的,所以选择了做护士,有1位研究对象认为学什么做什么才会有最好的职业发展因此选择做护士;有5位没有选择做护士的研究对象提到自己没有选择做护士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做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太有限。 在工作压力方面,3位研究对象认为医院工作相对企业公司而言比较轻松因此选择护士职业,6位研究对象认为护士的工作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选择其他工作,还有2位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有压力的,而且压力都是差不多的。 此外,有9位研究对象认为护士工作的强度太大,3位研究对象认为医院工作环境太危险,8位研究对象认为医院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这些都是她们就业选择时考虑到的因素。 4.2.5家庭因素 家庭对研究者的就业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位研究对象因为母亲是医生而且家里对医疗工作者比较尊重因此选择做护士,1位研究对象描述说当时自己不想做护士但是因为父母的强烈最终还是选择了做护士,还有10位研究对象无论是否选择护士职业,但是家庭的支持让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4.2.6社会因素 6位研究对象在选择护士工作时考虑了该因素,其中4位说因为当时就业压力比较大,看到自己的朋友找工作都不容易于是决定做护士;还有2位提到因为当时是非典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比较高大,于是自己决定做护士。有8位研究对象表示因为护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所以自己不愿意做护士。 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临床和社会的建议 社会应该改变对护士职业的看法,帮助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医院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兴趣、尊重本科生,同时积极探讨如何发挥本科生的优势,给予本科生合适的工作。 6.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6.1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研究条件的有限和时间的仓促,本研究仅调查了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2007、2008、2009年毕业且直接参加工作的本科生,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推广性存在一定的局限。 6.2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建议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制定量表;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必要可行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本科毕业生选择做护士的比例,以减轻高学历护士紧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中国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1):5-8. [2]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7-9. [3]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和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0-42. [4]朱海利,陈洪华,任小红.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 2006,20(8A):1982-1984. 其他: 《质性设计研究》 【美】Joseph A. Maxwell著 2008.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主编:林聚任 刘玉安 副主编:泥安儒 2008.6 《护理学导论》 主编 李小妹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及相关情况的调查》 隋树杰、仰曙芬、杨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 致谢:衷心感谢“曦源项目”为我搭建的学术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在本科阶段接触学术研究。感谢护理学院教务处老师的辛苦工作!感谢导师夏海鸥老师给与我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浸透着她的辛劳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