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管理学
门类:农业经济管理类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接受以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南京农业福建农林中国人民1 A+ 5 A 9 A 大学 大学 大学 西北农林中国农业北京林业A+ 2 6 A 10 A 科技大学 大学 大学 华南农业山东农业东北农业3 A+ 7 A 11 A 大学 大学 大学 华中农业南京林业中南林业4 A 8 A 12 A 大学 大学 科技大学 B+等(19个):西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农业大学、贵州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 B等(19个):江西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塔里木大学、宁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 C等(12个):名单略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具有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方针、和法规;
◆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
主要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
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学、农(林)业概论。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
原专业名: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部分)渔业经济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部分)、农业经济(部分)。
就业数据
表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 江 0.70 3.99 1.33 1.98 12.18 5.85 6.50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2002年 2.46 0.35 0.00 0.35 1.75 2.11 0.70 21.05 15.79 4.91 0.00 1.75 0.70 2003年 9.60 0.36 0.54 0.54 0.00 0.72 0.72 9.78 15.76 7.25 0.54 0.91 0.91 2004年 2.99 0.33 0.66 1.99 0.00 0.00 0.00 19.60 2.99 21.93 1.00 0.00 1.00 2005年 6.42 0.99 2.22 1.23 0.00 1.23 0.49 21.73 14.57 7.65 0.25 0.99 1.48 2006年 11.81 1.85 1.48 1.11 1.48 2.21 1.48 6. 16.24 9.96 0.74 0.00 3.32 2007年 9.31 1.33 2.93 1.06 1.06 3.99 0.27 2.93 7.71 5.32 1.60 0.53 0.80 2008年 8.50 1.50 3.25 0.00 1.50 1.75 1.00 0.00 9.00 3.75 1.50 3.25 0.75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4.91 0.70 7.37 4.21 4.91 0.35 0.70 0.35 2.11 0.35 1.40 0.00 10.18 0.70 1.05 0.35 1.05 3.80 1.63 12.32 0.54 1.99 1.09 0.36 0.36 0.36 0.91 0.72 0.00 5.07 0.18 0.18 0.18 1.09 3.99 2.66 9.30 0.00 4.98 1.00 0.00 0.00 0.66 1.00 0.33 0.33 16.61 1.33 0.33 0.66 2.99 4.44 1.48 3.46 0.49 3.21 0.49 0.00 1.73 0.99 0.49 0.99 0.00 15.56 1.98 0.25 1.48 1.73 2.58 1.85 6. 0.37 5.90 0.37 0.37 1.11 0.37 1.85 1.48 0.00 1.85 1.48 0.37 0.74 2.21 7.71 2.13 7.71 1.86 3.99 0.80 3.19 10.11 1.86 1.06 1.06 0.27 9.31 2.13 0.00 0.53 1.60 4.00 2.00 11.00 1.25 3.75 1.25 1.50 11.00 2.75 0.75 1.00 2.75 7.50 3.25 0.50 0.50 3.00 表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 科研 其他 医疗 其他 其他 录取 高等 金融 国有 三资 其他 自主 自由 就业 待就 机关 设计 教学 卫生 事业 灵活 研究 出国 学校 单位 企业 企业 企业 创业 职业 率 业率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就业 生 2002年 10.53 0.35 1.75 1.75 0.00 4.91 5.26 16.14 2.81 17.19 0.35 7.02 - - 6.32 0.35 74.74 25.26 2003年 9.78 1.63 4. 2.72 0.36 5.62 5.25 13.95 3.08 16.49 0.54 0.00 - - 9.78 0.18 74.28 25.72 2004年 11.05 0.51 4.11 2.06 0.00 1.80 7.71 11.83 10.28 18.51 0.51 0.00 - - 7.20 11.57 87.15 12.85 2005年 5.50 1.83 1.28 1.28 0.00 2.20 3.30 9.72 8.62 19.08 0.18 0.73 0.18 3.67 17.06 2.75 77.44 22.56 2006年 2.51 1.25 0.50 0.00 0.00 3.26 1.50 4.01 12.28 24.81 0.50 0.25 0.5 9.27 18.30 3.26 82.45 17.55 2007年 1.84 1.10 0.55 0.00 0.18 5.88 - 12.13 8.09 16.36 0.00 0.18 1.65 13.97 16.73 1.65 80.31 19.69 2008年 2.67 0.38 0.38 0.57 0.19 3.43 - 9.52 10.29 12.38 0.00 0.57 8.19 7.62 20.95 1.71 78.85 21.15 综合介绍
农林经济管理是一门以研究农林经济为主的经济管理专业。农林是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其发展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但是农林经济管理不可能把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都作为自身的对象而加以研究和阐释,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主要研究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规律,从而对农业加以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形成,农村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农业原本就因为资源分布不合理、科技投入过少以及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劣势,而在国际竞争中直不起腰来。与世界的接轨,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农产品,特别是粮棉产品将难以抵挡国外规模化生产的低成本产品,比
如国内的小麦、玉米等。另外,虽然中国的水果类农产品、畜牧业有自身的长处,但是单一的价格优势并不一定能为开辟国际市场扫清道路。可对于流通型企业却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增多,会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渠道,中国水果如龙眼、荔枝,品种极好,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中药材在东南亚的需求也极大。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农林经济,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农林经济与管理的方针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农林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学好本专业,必须了解农林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农林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明白我国国情对农林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掌握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学好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把它们综合起来运用到农林经济的管理上去。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综合部门、研究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或者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教育发展史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教育始于20世纪初,18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自设立农科大学后,于1913年开始设立农业经济学课程。北大农学院、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于1921年设立农业经济专业。1939年在陕西成立的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农业经济系。
这些学校培养的农业经济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的农业经济学者,绝大多数成为从事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教育的骨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农业经济教育事业,到8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高等农业院校,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中,设农业管理学院或农业经济系的有13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的农业高等院校中设立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或农业经济系的有33所。1987年,全国高等院校设置农业管理专业的有49个,在校生9911人,同年招生3498人,毕业生3541人。
1997年,全国专业调整后,将原来单独招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合并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进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由于对农业经济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越来越广阔,因此许多院校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又细分为几个研究方向,如农业经济、企业管理、财会、金融、贸易等。
少数农业院校,如原中国农业大学从50年代就开始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1978年后,大多数农业院校先后设立硕士培养点,到了90年代,一些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又设立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国人民大学于1952年设立了农业经济系,是当时综合性大学中唯一设有此专业的大学,并拥有硕士、博士授予权。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有计划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年设立了农业经济研究所(1985年更名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其后农垦经济研究所、农业银行金融研究所、林业经济研究所也先后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一些大学也都设立了研究所(室)。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皇家委员会报告》中出现了农村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名词,似乎为这一学科名称的始源。1913年,牛津大学成立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西方农业经济学以美国为代表,俄亥俄州立大学首先于19年设立农村经济学课程。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颇为活跃,农业经济学家如泰勒、E.G.诺尔斯、R.T伊利、T.R.约德、T.N.卡费等人各有侧重地分别对农场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农产品的价格和运销以及土地经济、农村经济等问题进行探讨。J.D.布莱克的《生产经济学》为农业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阐明了许多有关农业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系统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世纪末,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书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农民和农民问题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列宁的《论粮食》、《论合作社》等著作,为俄罗斯等国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二十一世纪中,我国的广大农村及其农业必将会实现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产品的产业化、农村的城市化以及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这一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和指导。并且需要大批的具有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人员的具体参与。尤其是现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更迫切需大量专业人才去研究新形势,去指导农业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
就业状况及趋势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部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业、厂矿、、事业单位、金融财经部门等行业从事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研究等工作。近年来,此类专业的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今后,国内人才市场对金融财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京、沪、深、浙、苏等东南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大中小型民营和私营企业需要大量的经济管理、财会类专业的人才。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启动,西部各省份也需大量人才来发展当地的经济。此外,在国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施农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可在此大显身手。现阶段我国的许多中小型企业中,技术管理人才奇缺,高层人才稀少,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制约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质量是生命,人才是效益,这是我们的共识。因此,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拥有巨大的潜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着其他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竞争。随着国家对机构的改革,进入行政事业部门工作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对单位的期望值过高,应该放下架子,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抱着一种干一番事业的态度。另外,由于现在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许多毕业生选择了攻读研究生这条道路。
总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此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毕业后从事当农业研究和经济管理专家。
可在各部委或各级的农林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和研究,参与制定和实施管理。可以成为:
部门职员;
科研、教学部门人员——从事经济和的理论研究,为部门提建议; 农林、商业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具体企业的管理工人。
院校分布部分
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宁夏农学院、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浙江林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石河子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