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算量计算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上部通长筋 长-左支座内侧a2-右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49 支座内侧a3+左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端支座负筋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第一排钢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 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长度=本跨净跨长架立筋 -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下部通长筋 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 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下部非通长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图51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 图52
(图52)
三、梁附加钢筋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长度=净跨长度+2*15d 说明 03G101-1P24、6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分为一级抗震和二至四级抗震等级 注: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值可参见(03G101-1P24)第4.2.3条第五款的注1与注2,即:梁侧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 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拉筋 根数计算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竖向错开设置。 03G101-1P62 吊筋 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 在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03G101-1P60 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加腋钢筋 长度=加腋斜长+2*锚固 未注明时,其梁腋的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的n-1根(且不少于两根),并插空放置,其箍筋与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图56 图55 图54 图53 附图
(图53)
(图56)
四、框架梁箍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长度计算同柱箍筋计算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03G101-1P35、62、63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图57 图58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箍筋计算
五、其它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锚固长度=hc-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端支座锚固长度:上部钢筋端支座锚固同框架梁 端支座负筋延伸长度=净跨长/5+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12d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一) 03G101-1P65 主要介绍非框架梁与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La用于弧形梁 图60 图59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非框架梁
(图59)
(图6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n1/3+支座宽+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 悬臂梁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Ln1/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图61 03G101-1P66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锚固; 当L≥4hb时,第一排钢筋需要设置为弯起筋,长度=L-保护层+0.414*(梁高-悬臂梁 2*保护层)+锚固; 说明 03G101-1P66 注: 1、通常为角筋,且根数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 2、当悬挑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以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0.75L+锚固; 图示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图62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