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

1.下列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打一个哈欠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2.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飞机 B. 地面 C. 飞行员 D. 模拟气流

3.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 B. 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C. 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甲车 C. 乙车 D. 路灯

5.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 身高16m B. 质量40kg C. 体温37℃ D. 1min心跳75次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只能读50个字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B. 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左右 C. 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 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正常能骑行600m

7.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 135m/s B. 168.75m/s C. 2.25m/s

2

D. 2.81m/s

10.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刻度尺前,没必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 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 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1.(多选)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 B. 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C. 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段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 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这运用了组合法

12.(多选)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所示).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2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知( )

3

A. 乙的心率为48次/min B. 乙的心率为 75次/min

C.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5 mm/s D.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0 mm/s

13.(多选)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0m/s

三、填空题

14.甲型HI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IN1病毒引起的,图中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所成像与刻度尺的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______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7m的N95型口罩______(能/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IN1病毒.

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___;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

4

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m.

16.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比为2:3,速度比为3:4,则它们所用的时间比为_________.若物体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速度比为_________.

1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____________; (2)两物体都做____________运动.

18.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mm、4mm、463mm,此物体的长度是mm.

三、简答题 19.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四、计算题

21.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2.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

5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选项,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s之间,不会接近1s,故A错误;B选项,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B错误;C选项,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6~20次,即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多一点,故C错误;D选项,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2.【答案】D

【解析】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不符合题意;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飞行员坐在飞机上,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和模拟气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因为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而不是没有误差了.故A、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5.【答案】A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4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此选项符合实际. 6.【答案】B

【解析】A,较快速度读书,1min大约能读300个字,故A不正确;B,健康人的脉搏1m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s~5s,故C不正确;D,正常骑自行车1min大约行驶150m~300m,故D不正确. 7.【答案】A

【解析】(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

6

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相同判断运动快慢. 8.【答案】B

【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是正确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C错.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所以D错. 9.【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10.【答案】C

【解析】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A错误;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可以把其它刻度线当做零刻度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边缘要对齐被测物体的左端或右端,故D错误. 11.【答案】BD

【解析】A选项,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每秒内平均通过的路程为3m,故该选项错误;

B选项,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故该选项正确;

C选项,AB段的平均速度是AB段路程与AB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故该选项错误;

D选项,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把刻度尺、停表组合起来使用,应用了组合法,故该选项正确. 12.【答案】BC 【解析】甲图,波长λ度v=λλ

.

=25mm,心率是f甲=60次/分=1Hz,所以周期T=1s,电图机图纸移动的速

f甲=25mm/s,故C正确,D错误.由于两张图图纸移动的速度v相同,则有:

=1.25Hz=75次/min,故A错误,B正确.

=20mm,乙的心率为f乙=

13.【答案】BC

【解析】A选项,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路程为

S=×10m/s×2s+10m/s×2s+×10m/s×1s=35m,故该选项不正确;B选项,在0~6s内,物体

经过的路程为S=×10m/s×2s+10m/s×2s+×10m/s×1s+×10m/s×1s=40m,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在0~4s内,物体的路程为S=

×10m/s×2s+10m/s×2s=30m,因此平均速率

7

V=S=

==7.5m/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10m/s×2s+10m/s×2s+

×10m/s×1s+

×10m/s×1s=40m,因此平均速率

V===6.7m/s,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4.【答案】1.20×10-7不能

【解析】甲型HIN1病毒的整体宽度是3.60cm,即0.036m; 实际整体宽度为

-7

N95型口罩透气孔径为3.0×10m,远大于病毒的整体宽度,所以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IN1病毒. 15.【答案】米(m) 刻度尺 dm

【解析】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课桌的高度是80dm; 细胞核的实际直径为

16.【答案】1:2 1:1 【解析】根据时间的计算公式

可以得到,

;由于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所以在任何时间任何路程的速度都是相同点,所以速度之比为1:1 17.【答案】快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判断甲物体的速度为15m/s,乙物体的速度为10m/s,所以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快.

18.【答案】463

【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平均值的结果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9.【答案】以小明为参照物,书包是静止的;(以楼房为参照物,则书包是运动的)

【解析】因为本题没说明参照物,所以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但要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给出.如选小明为参照物,则书包是静止的;以树木或楼房为参照物,则书包是运动的等 故答案有多种,只要说明参照物,则可静止也可运动.

20.【答案】以小明为参照物,书包是静止的;(以楼房为参照物,则书包是运动的)

【解析】因为本题没说明参照物,所以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但要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给出.如选小明为参照物,则书包是静止的;以树木或楼房为参照物,则书包是运动的等

8

故答案有多种,只要说明参照物,则可静止也可运动. 21.【答案】(1)平均速度:v1=(2)全程的平均速度:v=

6m/s;

=5m/s;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应当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题意,告诉了李明家到书店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2)求出全程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22.【答案】解:南京到上海所需的时间为:

答:需要3小时时间.

【解析】题目告诉了南京到上海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所以可以根据

,计算出需要的时间.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