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为 济 源 校 区 建 设 增 光 彩
我为济源校区建设增光彩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教育事业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是每所高校必须思考的课题,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作为济源校区的一名学生就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注重教学建设
学校应十分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升级现有的硬件设施,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加强自习室的管理,使自习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二、 注重制度的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须的内容。因此,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要制定健全合理的制度,并且体现其严肃性,一经出台,就要加强宣传,让大家及时了解,清楚明白,加强落实,使之渗透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学校相关人员要监督制度的实施,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 三、 注重后勤保障的建设
由于济源校区还正在建设之中,部分设施还不完整,所以可以加强对学院餐厅的管理,例如为中午一点前后就餐的学生特设一个服务窗口,并保证饭菜的的温度。关于宿舍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及时解决住宿学生反映的问题。而对于卫生问题,则需要老师同学以及保洁人员的全力配合,同学们要保持卫生的清洁,不能随手乱
丢垃圾,党员和预备党员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同时监督其他同学,共同维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毋庸讳言,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已透露出严重弊端,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更不要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了。学校只重视书本学习,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说似乎就是要让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走到社会再去“实习”再去实践,从而掌握各种技能,学会生存。可这样做的结果,与社会,尤其是与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需求有严重的矛盾,直白点说,就是学校培养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才,并不合用,于是有很多人读了十几年书,甚至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通过学校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各种能力,也能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本次实训,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五、 积极吸收各方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实训党组织纷纷举办“我为学校发展献策,我为新校区建设做贡献”的党组织活动。党组织的领导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我们探讨新校区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深刻意义。党组织老师参与党会并就实训内容及其相关活动指导我们即将毕业的党员怎样从自身角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具体的讲话。党主要领导代表、教师党员代表、学
生党员代表分别发言,表达自己对新校区的感情,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党员们积极发言,探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在学业有成的基础上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自己,并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班级,带领广大同学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学习的同时,同学们时刻关心学校的发展建设,很多同学通过各方积极向党组织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学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立志为新校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