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干线公路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
悬臂梁施工专项方案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主要编制依据
①、施工招标文件及承包合同书;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③、《南通市干线公路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④、《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以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2、编制说明
①、本方案由项目总工编制、报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并经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能予以实施;
②、本方案通过后由南通市干线公路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NTGL-2013-QLSG1标项目经理部负责实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撑架桥位于S336线省道K41+741处,位于启东市新港镇。由于北幅V型撑架桥斜撑杆因严重压缩通航净空,经常受船只碰撞,撑杆撞损严重,砼破损、主筋外露,需进行北幅撑架桥拆除新建,新建下部结构形式为:桥墩 T构悬臂梁中、边孔侧悬臂梁长不等,中孔侧悬臂梁长4.23m,边孔侧悬臂梁长2.63m。桥墩T构悬臂梁由8片T梁组成,悬臂梁端部设置牛腿,放置板梁,悬臂根部与墩身固结。中悬臂梁宽0.3m,边悬臂梁宽0.4m,梁高变高度1.035-1.775m。桥墩
1
身采用矩形截面,墩身厚1.5m,墩身底部为避让老桥墩身承台,作内缩切角处理。
第三章 总体组织安排
1、组织机构设置: 见组织机构网络图; 2、施工现场人力资源配置:
①、管理人员
项目 经理:朱卫兵 技术负责人:陆凤美 试 验 员:钱 辉 技 术 员:蔡伟伟 安 全 员:侯江华 资 料 员:蔡伟伟 施工负责人:陶林冬 施工 队长:张新华 ②、主要劳动力配置
工作岗位 试验 测量 钢筋班组 木工班组 混凝土班组 人数 1 1 10 4 10 工作职责 现场试验检测 测量放线 钢筋加工、安装 模板安装、加固 混凝土浇筑 3、原材料
2
①、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机械拌合的C40混凝土,使用前已做好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设计及配合比验证。
②、钢材:采用江苏沙钢集团生产的并经检验合格、监理抽检合格的钢筋。
4、主要检测仪器、施工机具准备:见附表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
1、准备工作
对施工完毕的承台进行校核,确定验收合格后可开始进行支架的搭设工作。由全站仪在承台上精确放出支架的边线,根据边线用钢尺标出各节段点,后用墨斗弹出横向纵向框线。
2、支架搭设、底模铺设
径向圆木支架,由立杆、横向木枋、对鞘木楔、竹胶板下纵向木枋、剪刀木、横撑木、扒钉等组成。
经现场实测两侧排架与承台顶面高差25cm,在承台基础上铺设20cm厚横向方木调至与两侧排架齐平, 20*20cm纵向方木间距20cm布设,立杆纵向布设6排,立杆的间距根据受力的不同做具体的分配(横向间距0.6m、纵向间距1.2m,步距0.6m),立杆高度根据悬臂梁的高度调整(具体见支架立面、侧面图),立杆顺水方向两侧各用3.5m的剪刀木做固定,剪刀木与立杆呈45°,立杆顺桥方向两侧各用4m长的横撑木做固定,立杆上边铺长8m的横向方木,每根立杆与横向方木的连接处用4根扒钉固定,横向方木上设置对鞘木楔,对鞘木楔与横向方木连接的一方固定在横向方木上,布置10*10cm纵向木枋与横向方木成90度角,用对鞘木楔上塞紧,再用扒钉固定。
在底模铺设前对支架进行检查验收,底模采用σ15竹胶板,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接缝处嵌入3mm厚的泡沫双面胶带防止漏浆,板与板之间错缝高差控制
3
在2mm之内。
竹胶板20纵向木枋横向方木剪刀木立杆纵向木枋调平方木6040800承台710支架立面图
180横向方木纵向木枋240214188横撑木立杆墩身纵向木枋18040170承台500木桩排架支架侧面图
4
①、计算依据
1、施工荷载计算项目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要求执行。
2、主要材料指标:参考《建筑模板施工手册》 ⑪、竹胶板:规格尺寸2440×1220×15mm 抗弯强度设计值[σ]=15MPa
抗剪强度允许值[τ]=15MPa 弹性模量Em=5000MPa
⑫、竹胶板下纵向木枋:规格1200×100×100mm(@0.2米) 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MPa 抗剪强度允许值[τ]=2MPa 弹性模量Em=10000MPa
⑬、横向方木:规格8000×400×200mm(@1.2米) 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MPa 抗剪强度允许值[τ]=2MPa 弹性模量Em=10000MPa
⑭、立杆:直径18cm(横向@0.6米,纵向@1.2米,立杆步距0.6米) [σ]=10Mpa
⑮、立杆下纵向木枋:规格4000×200×200mm(@0.2米) 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MPa 抗剪强度允许值[τ]=2MPa 弹性模量Em=10000MPa
3、《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手册》、《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桥梁
5
施工计算手册》、《桥梁设计与计算》 ②、检算项目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主要检算以下项目: 1、竹胶板强度及刚度
2、竹胶板下纵向木枋强度和刚度 3、横向方木强度及刚度 4、支架的强度、稳定性及刚度 5、支架下纵向木枋的强度及刚度 ③、荷载组合及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9.2模板、支架和拱架设计中的9.2.2条:设计荷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模板、木枋、支架等自重; 竹胶板: q11=0.3KN/m2 竹胶板下纵向木枋: q12=0.2KN/m2 横向方木: q13=0.2KN/m2 立杆: q14=0.2KN/m2 立杆下纵向木枋: q15=0.2KN/m2
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
按最不利截面计算:q2=1.775×25×1.2=53.25KN/m2(钢筋混凝土容重取 26 KN/m3,混凝土超重系数取1.2)
3、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普通模板荷载计算规定:
a、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棱时,均布荷载可取q31=2.5KN/m2,另外以集
6
中荷载P=2.5KN进行验算;
b、计算直接支承小棱的梁或拱架时,均布荷载可取q32=1.5KN/m2;
c、计算支架立柱及支承拱架的其它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可取q33=1.0KN/m2。 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对水平模板为:q4=2.0KN/m2。; 5、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 6、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7、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
后三种荷载根据情况予以考虑,本次计算时不予考虑。 计算强度的荷载组合为:1+2+3+4 计算刚度的荷载组合为:1+2 ④、强度及刚度检算 1、竹胶板强度及刚度检算
a、计算模型:竹胶板钉在纵向木枋(10×10cm@20cm)上,直接承受上部荷载,取承受最大荷载处进行验算,截取1m宽的竹胶板按简支梁进行验算 b、荷载计算:
⑪、强度计算时的荷载组合为: q2+q31+q4 q竹胶板1=(53.25+2.5+2)×1=57.75KN/M ⑫、刚度计算时荷载组合: q2 q竹胶板2=53.25KN/M ⑬、载面参数计算: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W=bh2/6=(1×0.0152)/6=3.75×10-5m3
7
⑭、内力计算:
Mmax=1×q竹胶板1·L2/8=1×57.75×0.22/8 =0.2KN·m
Qmax= q竹胶板1·L/2=57.75×0.2/2=5.775KN ⑮、强度计算:
σmax= Mmax/W=0.2×103/(3.75×10-5) ×106 =7.7Mpa<[σ
竹胶板
]=15Mpa
τmax=(3×Qmax)/(2×b×h) =(3×5775)/(2×1000×15) =0.58Mpa<[τ]=15MPa ⑯、刚度计算: f=5q竹胶板2L4/384EI
=5×53.25×2004/(384×5000×281250) =0.7mm<200/250=0.8mm
结果:经检算竹胶板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 2、竹胶板下纵向木枋强度及刚度检算 a、计算模型:
纵向木枋采用10*10cm松木单层铺设,直接承受底模传递下来的荷载,跨径为120cm,间距20cm。取承受最大荷载处按简支梁进行验算 b、荷载计算:
⑪、强度验算:荷载组合:q11 +q2+q31+q4 q木枋1=(0.3+53.25+2.5+2.0)×0.2=11.61KN/M ⑫、刚度检算:荷载组合q11 +q2 q木枋2=(0.3+53.25)×0.2=10.71KN/M
8
⑬、载面特性计算:
I=(b·h3)/12=(100×1003)/12=8.33×106mm4 W=(b·h2)/6=(0.1×0.12)/6=1.67×10-4m3 ⑭、内力计算:
Mmax =1×q木枋1·L2/8=(11.61×1.22)/8=2.09KN·m Qmax = q木枋1·L/2=11.61×1.2/2=6.966KN ⑮、强度检算:
σmax =M/W=2.09×103/(1.67×10-4) ×106 =12.5MPa<[σ
方木
]=13Mpa
τmax =(3×Q)/(2×b×h) =(3×6966)/(2×100×100) =1.04Mpa<[τ]=2MPa ⑯、刚度计算: f=5q木枋2L4/384EI
=(5×10.71×12004)/(384×1.0×104×8.33×106) =3.45mm<1200/250=4.8mm
结果:经检算方木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 3、横向方木强度及刚度检算 a、计算模型:
横向方木采用跨径8m,间距120cm的方木,直接承受纵向木枋传递下来的荷载。取承受最大荷载处按简支梁进行验算 b、荷载计算:
⑪、强度验算:荷载组合:q11+q12+q2+q31+q4 q木枋1=(0.3+0.2+53.25+2.5+2.0)×1.2=69.9KN/M
9
⑫、刚度检算:荷载组合q11+q12+q2 q木枋2=(0.3+0.2+53.25)×1.2=.5KN/M ⑬、载面特性计算:
I=(b·h3)/12=(400×2003)/12=2.67×108mm4 W=(b·h2)/6=(0.4×0.22)/6=2.67×10-3m3 ⑭、内力计算:
Mmax =1×q木枋1·L2/8=(69.9×1.22)/8=12.58KN·m Qmax = q木枋1·L/2=69.9×1.2/2=41.94KN ⑮、强度检算:
σmax =M/W=12.58×103/(2.67×10-3) ×106 =4.71MPa<[σ
方木
]=13Mpa
τmax =(3×Q)/(2×b×h) =(3×41940)/(2×400×200) =0.79Mpa<[τ]=2MPa ⑯、刚度计算: f=5q木枋2L4/384EI
=(5×.5×12004)/(384×1.0×104×2.67×108) =0.65mm<900/250=3.6mm
结果:经检算横向方木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 3、立杆强度、稳定性检算 ⑪、立杆强度计算
立杆为D=180mm的松木杆,横向间距0.6米,纵向间距1.2米,立杆步距0.6米,直接承受横向木枋传递下来的荷载 荷载组合:q11+q12+q13+q2+q31+q4
10
N =(0.3+0.2+0.2+53.25+2.5+2.0)×0.6*1.2=42.1KN 强度检算:
σ=N/A=42.1×103/3.14*90*90=1.66Mpa<[σ]=10Mpa ⑫、立杆稳定性计算 惯性半径i=√(I/A)
I-立杆截面惯性矩I=3.14×1804/=5.15×107mm4 A-立杆截面面积A=3.14×1802/4=2.54×104mm2 i==√(5150×104/2.54×104)=45mm 立杆的计算长度L=kμh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1.2 h-立杆步距0.6m
L=1.155×1.2×0.6=0.832m 长细比λ= L/ⅰ=832/45=18.5 当λ=18.5时θ=0.915
校核稳定性:σ=N/θA=42.1×103/2.54×104 ×0.915=1.8Mpa<[σ]=10Mpa 结果:经检算立杆强度、稳定性满足要求。 4、立杆下纵向木枋强度及刚度检算 a、计算模型:
立杆下纵向木枋采用20*20cm松木单层铺设,直接承受立杆传递下来的荷载,跨径为240cm,间距20cm。取承受最大荷载处按简支梁进行验算 b、荷载计算:
⑪、强度验算:荷载组合:q11+q12+q13+q14+q2+q31+q4
11
q木枋1=(0.3+0.2+0.2+0.2+53.25+2.5+2.0)×0.2=11.73KN/M ⑫、刚度检算:荷载组合q11+q12+q13+q14+q2
q木枋2=(0.3+0.2+0.2+0.2+53.25)×0.2=10.83KN/M ⑬、载面特性计算:
I=(b·h3)/12=(200×2003)/12=1.33×108mm4 W=(b·h2)/6=(0.2×0.22)/6=1.33×10-3m3 ⑭、内力计算:
Mmax =1×q木枋1·L2/8=(11.73×2.42)/8=8.45KN·m Qmax = q木枋1·L/2=11.73×2.4/2=14.08KN ⑮、强度检算:
σmax =M/W=8.45×103/(1.33×10-3) ×106 =6.35MPa<[σ
方木
]=13Mpa
τmax =(3×Q)/(2×b×h) =(3×14080)/(2×200×200) =0.53Mpa<[τ]=2MPa ⑯、刚度计算: f=5q木枋2L4/384EI
=(5×10.83×24004)/(384×1.0×104×1.33×108) =3.51mm<2400/250=9.6mm
结果:经检算方木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
3、预压和观测
①、预压方法和荷载计算
预压前应对支架和底模再次进行检查,根据悬臂梁钢筋混凝土重量分布情况,在搭设好的支架上堆放和悬臂梁荷载等重的砂袋(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
12
数为1.2)。施工前,每袋砂按标准装包称重,然后用汽车吊吊装就位。 a、根据悬臂梁设计构造形式和尺寸,计算支架处承受的混凝土体积为:40.26m3 荷载为:(40.26-1.5*1.775*7.5)*2.5=50.7t
根据经验及参考数据,考虑施工人员设备、模板、振捣等荷载为16t,支架处承压荷载为50.7+16=66.7t
支架预压荷载为支架承受的混凝土恒载与作用动载之和的1.2倍。预压荷载为66.7t*1.2=80t,预压面积为(2.58+4.18-1.5-0.5*2)*7.5=32m2
支架预压分级加载表
加载区 项目名称 荷载(t) 两侧支架处 单位荷载(t/m2) 单袋重量(t) 每平方袋数(个) 75%荷载 50 1.56 1 1.56 100%荷载 120%荷载 66.7 2.08 1 2.08 80 2.5 1 2.5 备注 预压采用专用编织袋装砂代替荷载,每只编织袋载重量达到1t。
b、根据牛腿及端横梁设计构造形式和尺寸,计算支架处承受的混凝土体积为:15.5m3 荷载为:15.5*2.5=38.8t
根据经验及参考数据,考虑施工人员设备、模板、振捣等荷载为6t,支架处承压荷载为38.8+6=44.6t。
支架预压荷载为支架承受的混凝土恒载与作用动载之和的1.2倍。预压荷载为44.6t*1.2=53.5t,预压面积为2.6*7.5=19.5m2
支架预压分级加载表
加载区 两侧支架
项目名称 荷载(t) 75%荷载 33.5 13
100%荷载 120%荷载 44.6 53.5 备注
处 单位荷载(t/m2) 单袋重量(t) 每平方袋数(个) 1.72 1 1.72 2.29 1 2.29 2.74 1 2.74 预压采用专用编织袋装砂代替荷载,每只编织袋载重量达到1t。 ②、监测点的布置
压重前应在墩顶两侧底模和翼缘板边缘布设监测点。预压前,测量监测点的原始标高,并作详细的记录。
观测点墩身800836观测点布置图③、预压
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进行分三级加载,三级加载依此为单元内荷载值的75%、100%、120%。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
14
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再进行下一级加载。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度,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支架发生剪切破坏。卸载完成后,要再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载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量。预压完成后根据预压成果调整标高。
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的混凝土部位先压重,后浇筑的混凝土部位后压重,根据悬臂梁的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为: a、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再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设计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b、预压首先采用纵向满铺底板达到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再横向堆放与顶板和翼板相同的重量。
c、全部重量达到75%时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分析支架的变形规则。 d、继续按上一步步骤进行压重,待压至总重量的100%时继续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e、压重至总质量的120%时停止压重并持荷一天。
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完毕观测一次,加载至120%完毕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当支架连续3天的沉降量不超过1mm/d,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④、卸载
确认支架稳定后即可卸载,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的先卸,先加载的后卸,分级分批卸载。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支架变化。
4、模板调整
15
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预留弹性变形上拱度。
根据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①、梁底立模标高=梁底设计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②、预拱度设置: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扰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扰度δ1; b、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2;(通过预压测量) c、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3;(通过预压消除) d、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4;(通过预压消除) e、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δ5。
经支架超载预压之后,根据预拱度计算结果在相应位置上设置,调节预拱度时,精确测量。
5、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由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①、钢筋加工
在钢筋场地严格按图纸尺寸进行加工,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下料单与设计图纸复核,检查钢筋下料是否有错误或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单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单放出钢筋骨架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②、钢筋安装
用墨斗或石笔标出主筋、分布筋位置及间距,箍筋与主筋保证垂直并绑扎
16
牢固,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非转角点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状绑扎,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放置塑料垫块,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
6、侧模安装及加固
模板采用组合竹胶板,板厚15mm,模板外侧四周横向50cm一道设置双钢管,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竖向钢管固定,保证模板整体稳固性。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拼缝应严密,拼缝之间夹塞海绵条防止漏浆。 ①、模板设计基本参数
截面高度 H=1775mm,H方向对拉螺栓5道,对拉螺栓直径16mm,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300mm。 a、竹胶板:规格尺寸2440×1220×15mm
抗弯强度设计值[σ]=15Mpa 弹性模量Em=5000MPa b、方木:规格100×100mm(间距0.25米)木料为:落叶松 顺纹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MPa
抗剪强度允许值[τ]=2Mpa 弹性模量E方木=10000MPa
c、钢管:双钢管横楞采用2*¢48*3.0钢管,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σ]=205N/mm2。
d、对拉螺栓:对拉螺栓¢16mm钢筋,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拉强度[σ]=195N/mm2。
②、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a、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GK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F0.22ct012V1/2 FcH
17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6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775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缓凝外加剂取1.2,该工程取1.2。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当坍落度小于100mm时,取1.10不小于100mm,取1.15。本计算方案以混凝土坍落度高度为120mm,取1.15。
F0.22ct012V1/2=0.22x25x6x1.2x1.15x1.5=56kN/m
1/2
2
FcH =25x1.775= 44.4kN/ m2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GK=44.4kN/m2 b、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活载荷标准值取值FQK1=4 kN/ m2(泵送混凝土)c、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取值FQK2=4 kN/ m2 (作用范围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d、模板验算按照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Fs=1.2∑FGK+1.4∑FQK
=1.2 * FGK+1.4*(FQK1+ FQK2) = 1.2 * 44.4+1.4 *(4+4) = .5kN/ m2 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Fk=44.4kN/m2
18
③、梁侧模板面板计算
梁侧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取100mm宽模板单元作为计算模型: a、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σ= M/W < [σ] 其中σ—— 梁侧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MPa);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模板单元线荷载为q=.5×10-3×0.100=6.45 kN/m
模板单元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I=28125mm4;W=3750mm3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0QL2
M=-0.10×6.45×0.2502=-0.0403kN.m
σ=0.04083×106/3750=10.75 MPa< [σ]=15.00 MPa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b、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fmax=0.677ql4/100EI 其中 q = 44.4×0.1=4.44 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f= 0.677×4.44×2504/(100×5000.00×28125)=0.84mm<[f] = 250/25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 ④、梁侧模板木楞计算
梁侧模板木楞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取300mm宽模板单元作为计算模型,
19
木楞截面尺寸为b*h=50mm*100mm,跨度为300mm。 a、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σ= M/W < [σ] 其中σ—— 梁侧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MPa);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木楞线荷载为q=.5×10-3×0.3=19.4kN/m
木楞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I= 4166666mm4;W=83333mm3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0QL2 M=-0.10×19.4×0.3002=-0.175kN.m
σ=0.175×106/83333=2.1 MPa< [σ]=13.00 MPa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b、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Q/2bh < [τ] 其中最大剪力 Q=0.6×19.4×0.3=3.49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τ=3×3.49/(2×100×50)=1.05 MPa<[τ]=2 MPa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c、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20
f max=0.677ql4/100EI 其中 q = 44.4×0.3=13.32 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f = 0.677×13.32×3004/(100×10000×416666)=0.18mm<[f] = 250/25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 ⑤、梁侧模板双钢管横楞计算
梁侧模板双钢管横楞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取300mm宽模板单元作为计算模型,
双钢管横楞采用2*¢48*3.0钢管,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σ]=205N/mm2。 a、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σ= M/W < [σ]
其中σ—— 梁侧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MPa);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梁侧双钢管横楞集中荷载为q=19.4×10-3×0.3=5.82kN
梁侧双钢管横楞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I= 233800mm4;W=10160mm3;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75PL
M=0.175×5.82×0.300=0.306kN.m
σ=0.306×106/10160=30.1 MPa<[σ]=205 MPa 双钢管横楞的抗弯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21
b、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fmax=1.146*PL3/100EI 其中 P = 44.4×0.3×0.3=3.996 kN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f= 1.146×3.996×1000×3003/(100×206000×233800)=0.03mm<[f] = 250/250=1mm
双钢管横楞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 ⑥、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σ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σ——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MPa; 对拉螺栓承受最大拉力 N = .5×0.30×0.30/1=5.81kN 对拉螺栓直径为16mm;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为 A=144mm2;
对拉螺栓承受拉力最大值为 [N]= σA=24.5 kN; N < [N] 对拉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7、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全面复查,检查模板标高、截面尺寸、拼缝、支撑、钢筋的数量、直径及预埋件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用高压水和大功率吸尘器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使之不得带有水、碎屑和其他附着物,未经监理检查同意,不得擅自浇筑混凝土。
22
①、混凝土由搅拌站统一供应,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汽车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悬臂段浇筑时确保每个T构对称同时进行,混凝土输送从中间向两侧对称泵送,分层浇筑,每层层厚控制在30~40cm,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保证层与层之间无施工冷缝。
②、振捣器要垂直插入,并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以保证混凝土结合良好,插入深度一般为50~100mm,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并尽可能避免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模板角落及钢筋密集的地方,辅以小型振捣器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其表面光滑。不得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当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时表明已经振捣密实,不能过振,避免粗集料下沉集中,造成混凝土内部不均匀,同一构件内混凝土强度不一致。混凝土振捣密实后1.5h~24h内不得受到扰动。
③、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松动或者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8、养护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变化很敏感,如果养护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太快,混凝土在拆模前甚至终凝前就会出现裂纹,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因此,混凝土在凝固养护期间,必须认真落实混凝土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
①、混凝土养护覆盖物主要使用土工布、塑料薄膜等具有保水作用的材料。 ②、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得使用污水及含有有机或无机有害物质的水,以免影响混
23
凝土凝固硬化。养护使用的水温不得过低,避免洒水时混凝土产生过大的内外温差。
③、混凝土浇筑硬化后,对于结构物顶面应立即覆盖洒水养护。如果于混凝土养护期间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具有覆盖条件的覆盖后继续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④、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前3天养护非常重要。实际养护时间根据气温、风力等因素延长或缩短,以使混凝土获得正常强度,停止养护后不产生干缩裂缝为止。
9、支架拆除
拆除过程中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顺序,不得分立面拆架或上下同时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除时必须从跨中对称向两侧拆除,并设专人现场指挥,以防拆架产生过大的瞬间荷载引起不应有的施工裂缝。
第五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为确保老桥拆除施工确实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加强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措施,根据公司《程序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2、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将迅速运转。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朱卫兵
副组长:陆凤美、侯江华 成员:陶林冬、张新华 工作小组下设四个组:
24
救援组负责人:仇建新 联络组负责人:侯江华 警戒组负责人:顾献兵 技术组负责人:蔡伟伟
本项目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都有参加急救抢险的义务。
3、职责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急响应工作,调集抢险力量,并指挥进行抢险救灾,及时与监理、业主及外部救援力量如110、120及航管部门取得联系。形成书面材料报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部门。
救援组:主要负责人员的抢救、疏散,排除险情及排除救援障碍。 联络组:负责事故报警和上报,以及现场救援联络、后勤供应,接应外部专业救援单位施救。指挥、清点、联络各类人员。
警戒组:主要负责安全警戒任务,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劝退遣散现场围观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技术组: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4、应急准备
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各自的工作的职责,熟悉应急处理和响应程序。
对安全隐患登记造册,实行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整改率。
各种应急器材准备要充分,认真研究部署位置,确保及时到位,加强对抢险
25
物资、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保持现场的通讯、交通畅通,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传递,抢险人员、设备能及时介入,实施有效救援。
严格现场的安全值班制度。
5、应急处理和相应工作程序
1)、在接到现场险情通知后,救援工作小组人员在10分钟内必须迅速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情况,下达人员撤离命令,并及时向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业务部门通报险情情况并通报本单位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情况。
2)、应急业务组成员应在10分钟内到齐,按本部门应急预案协调做好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3)、各业务组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并视情况及时与外部相关方联系寻求支援。联络组要在第一时间内向航务部门通报险情,视情况请求封锁上下游水上交通。
4)、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各业务组及时制定临时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5)、随时向相关部门、监理、业主汇报现场应急处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迅速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
6、应急救援措施
1)、应急救援原则
以确保工作人员生命为第一原则,其次是控制设备和材料的损失。应急救援关键是速度,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应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应急救援成员,
26
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应急救援成员的指挥。
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施救资源,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首先迅速撤离施工人员,确保人员零伤亡。 2)、现场处置
项目部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认为触电事故、机械事故、溺水事故及坍塌事故为三条桥施工过程中有较大可能发生的事故。其中:
撑架桥老桥拆除过程中易发生触电事故、机械事故及溺水事故。现将以上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如下: (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①现场人员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尽可能的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
②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③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④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①事故发生后在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
②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力综合症的发生,并转移至安全地方。
③若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出血者,应及时止血。 ④若有骨折(伤肢等)应及时的用夹板等简单的固定期。
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讲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迅
27
速转往医院。
(3)溺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①作业人员大声呼救,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施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②多人落水时,应按“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的顺序进行施救。投入木板、长杆等,让落水者漂浮水面和尽快上岸。
③溺水者脱离水面后立即检查并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 ④解开溺水者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天气寒冷或溺水者体温较低时要采取保暖措施。
⑤如果溺水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溺水者恢复呼吸为止。
⑥如溺水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⑦对溺水休克者,无论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不得放弃抢救,直到现场医疗急救医生对溺水者确定死亡后,方可终止心肺复苏。
⑧施救人员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臵、溺水人数及程度、失踪人数等。看护现场,并维护现场秩序。
⑨指派专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施救困难时,及时拨打119、110报警电话。要详细说明事发地点、溺水人数及程度、联系电话等,并到路口接应。
⑩及时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溺水和失踪人数及采取救治措施等情况报告主管领导。
(4)高空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①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方,移至安全地带。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立即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
28
碍,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和呕吐物等。
③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④视伤情采取报警或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
⑤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要进行检疫固定。 ⑥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布包裹,转送医院。
⑦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⑧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受伤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⑨、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次序,保护事故现场。 3)、事故报警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要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及时请求社会救援,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7、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在24小时内编制报告,报监理、业主及公司相关部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2)、紧急情况或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及相关人员应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9
第六章、文明施工措施
1、管理目标
坚持文明施工,促进现场管理和施工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落实,使职工养成良好的作风和职业道德,杜绝野蛮施工现象。做到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施工组织有条不紊,施工操作标准、规范,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安全可靠,现场材料管理标准有序,内业资料齐全。
2、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施工总平面管理
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道路、水、电和排水系统畅通。临时设施的布置,避免二次搭建,现场办公室要靠近施工地点,做到“三通一平”,电线不漏电,管线不侵限。 (2)、施工组织
有项目概况标牌,并注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工期要求等;人机料物合理组合;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做到工完场洁。 (3)、施工操作
工地有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导;各工班负责人必须现场搞好交接;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施工。 (4)、安全
危险处设置醒目标志、围栏;施工不穿凉鞋、拖鞋;现场有安全员,并佩戴袖标;现场有安全警示牌,工地要有看护人员。 (5)、现场材料
存料场的库房要规划布置合理,场地夯实,有防污染、防潮湿措施;材料堆
30
放整齐。 (6)、机械设备
停放场地平整坚实,不积水;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机械设备有专人管理、操作。 (7)、宣传教育
施工现场有适当的宣传语牌;有竞赛评比栏;有双增双节活动,并有记录;有宣传教育记录。 (8)、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
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与当地和群众的关系,严肃群众纪律。做到施工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并为当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南通市2013年交通危桥改造工程 NTGL-2013-QLSG1标项目经理部
2013.9.28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