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

来源:爱玩科技网


土壤学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前言: ................................................................................................................................................................ 3 一. 实习目的、任务以及意义 ................................................................................................................. 3

(一)实习目的 ......................................................................................................................................... 3 (二)实习任务 ......................................................................................................................................... 3 (三)实习意义 ......................................................................................................................................... 3

二.实习概况 .................................................................................................................................................. 4

(一)实习时间 ......................................................................................................................................... 4 (二)实习地点 ......................................................................................................................................... 4 (三)实习天气情况 ................................................................................................................................. 4 (四)实习指导老师 ................................................................................................................................. 4 (五)实习工具 ......................................................................................................................................... 4 (六)实习地区气候地理条件 ................................................................................................................. 4 三.四川区域环境概述 ................................................................................................................................ 5 (一)地质地貌 ......................................................................................................................................... 5 (二)成土母岩及母质 ............................................................................................................................. 5 (三)气候特点 ......................................................................................................................................... 5 (四)主要土壤类型分布 ......................................................................................................................... 5 (五)土壤的主要形成特点 ..................................................................................................................... 5 四.实习内容及数据分析 ........................................................................................................................... 6 (一)黄壤观测 ......................................................................................................................................... 6 (二)紫色土观测 ..................................................................................................................................... 7 (三)水稻土观测 ..................................................................................................................................... 7 五.实习中的注意事项 ................................................................................................................................ 8 六. 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 .......................................................................................................................... 8

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可供植物

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生存条件和发展的环境,并抚育着整个陆地的生命系统。四川有多种土壤类型,其中以黄壤、水稻土、紫色土三大类土为主,本次实习选择在便于观察到此三类土壤的邛崃市境内进行,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习数据,分析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三大类土壤的成土原因与过程,以及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与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一. 实习目的、任务以及意义 (一)实习目的

1.理论层面:了解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土壤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增长野外鉴别识别土壤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带到实践中去,深入学习分析。

2.技术层面:学习在野外如何观测土壤,掌握野外土壤剖面挖掘以及取土的方法,掌握野外速测土壤基本特性的测定方法与分析,如用卷尺测量土壤层厚度,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结构类型、石类含量、根系分布状况,用手指搓捏判别土壤质地、紧实度及湿润度,用指示剂测定土壤的pH等。剖面形态特征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二)实习任务 分析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掌握三大土壤类型的特点、成土原因与形成过程,以及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与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三)实习意义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锻炼学生们的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

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使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实习概况 (一)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9日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邛崃市

(三)实习天气情况

当天为阴天,实习之前几天邛崃有降小雨。

(四)实习指导老师

余海英张锡洲吴德勇

(五)实习工具

铁锹,土钻,速测箱(包含卷尺,混合指示剂、邻啡罗啉指示剂、稀盐酸、比色卡、点滴板、小刀等) (六)实习地区气候地理条件

邛崃位于北纬30.26度,东经103.28度,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邛崃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丘、坝地貌兼有。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南部五面山、长丘山区,浅丘连绵,塘库棋布;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西南部为低中山地区。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邛崃市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南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属都江堰西河和南河自流灌区。

三.四川区域环境概述 (一)地质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二)成土母岩及母质

东部盆地区:盆地底部广露紫色岩;盆地西部为全新统母质;盆周山地为砂岩、灰岩及泥岩; 川西南山地:主要为岩浆岩及变质岩;

川西北高山、高原:以岩浆岩、变质岩、石灰岩及冰碛物为主。

(三)气候特点

属季风气候区,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属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属高原气候哦,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主要土壤类型分布 黄壤:主要分布在四川东部盆地及盆周中低山区; 紫色土(非地带性土壤):除阿坝州外均有分布; 水稻土:分布于丘陵和低山坡地,多于望天田。

(五)土壤的主要形成特点

1.母质起着突出的作用(紫色岩);

2.人为因素在土壤形成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水稻土); 3.土壤形成条件多样性,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4.东、西部土壤明显分异。

四.实习内容及数据分析 (一)黄壤观测

1.实习内容

该观测点黄壤特征并不明显,夹带一些紫色土特征,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形为三级以上的高阶地。土体内部夹杂大量卵石,说明该区域曾发生大的地质抬升,为老冲积黄壤。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丘顶有被推平,说明该处也受到一定人为因素的干扰。 本观测点地处环丘丘顶,根据山丘上的地形,我们组选择了一处地势较高且向阳的土地断面。该处土壤剖面在母质层即可,在挖掘过程中要从上往下依次整理一个新鲜土壤断面,用小刀整理出自然断面,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在土壤剖面处理好后,便开始划分土壤层。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颜色、质地、酸碱性、石灰反应、氧化还原特性、土壤结构、新生体、土壤松紧度、侵入体和其他。我们根据剖面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用卷尺测量土壤层厚度,记录观测数据。我们用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结构类型、新生体、侵入体,用手指搓捏判别土壤质地、松紧度,用指示剂测定土壤pH、氧化还原性,用稀盐酸测定土壤的石灰反应,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最终结果,并记录数据。 2.实习数据 土层 厚 颜色 质地 PH <4 4 石灰氧化还原结构 新生侵入体 反应 性 体 松紧度 枯枝落叶0-1cm 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1-38c淡红中壤 m 棕 38-98cm 黄橙 重壤 无反无还原体 小块 应 状 树根、小疏松 昆虫 稍紧 无反无还原体 块状 铁锰树根 应 胶膜 98cm暗黄 5 无反 紧实 以上 橙 应 无还原体 3.实习数据分析处理 根据实习的记录数据,此处为酸性黄壤。在淀积层,我们发现了铁锰胶膜,这些新生体是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新形成的。此观测点发现的规律和成因如下: (1)酸碱性:自然条件下,淋溶层在多雨条件下会自上而下淋失掉盐基离子,酸化最强烈,自上而下ph越来越低。但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如人为翻耕过程中,肥料种类不同、施肥深度不同,对ph都有干扰,不一定符合自然规律。

(2)质地:自上而下粘粒含量逐渐增高,下面比上面更粘重。主要受粘化过程影响,南方一般为淋淀粘化,表层土壤受外界水热和生物作用最强烈,矿物风化作用越强烈,形成的粘粒就越多,在多雨条件下,土壤表层孔隙疏松,雨水淋失作用强烈,表层形成的粘粒随着雨水下移淋溶淀积,淀积层粘粒含量更高。

(3)颜色:经过上万年的风化而黄化,铁和锰成为土壤染色剂,多雨条件下形成的水合氧化铁越多,颜色越黄。

(二)紫色土观测

该观测点位于一山丘丘顶,主要种植茶树,四周地形起伏明显,我们组所测得点种植有猕猴桃树。该观测点为幼年紫色土,土壤到母岩性质保持较一致,测两层:0-20cm,20-40cm,实习内容与黄壤处一致。 1. 实习数据 土层颜色 厚 0-20cm 质地 PH <4 <4 石灰氧化还原结构 反应 性 无反无还原体 块状 应 无反无还原体 块状 应 新生侵入体 体 无 无 松紧度 淡红粘土 棕 草根、蚂蚁、疏松 蚯蚓 小昆虫 稍紧 20-40c淡红粘土 m 棕 2. 实习数据分析处理 该点种植了喜酸的茶叶、猕猴桃,紫色土垦殖率比较高,丘陵区紫色土广泛分布,土壤较肥沃,物产丰富,人口集聚,对四川农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紫色土分布广泛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四川盆地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山地,高原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含铁,磷,钾的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紫色土壤由紫色岩层演化发育而来,具有分层特征,由深厚的粉砂岩、薄的页岩、泥岩等相互沉积组成。 (2)降雨量大,淋溶作用强烈。 (三)水稻土观测 1.实习内容 该观测点位于公路与农民居住区之间,地势低洼,积水过多,排水不畅,为低产田。由于土壤下部含水量过多(地形原因,掌心田,多分布在川南地区),土体高度分散腐烂,土壤下面易出现没有结构体的现象,支撑能力弱,易下陷,主要用到的实习工具为土钻和速测箱。将土钻处理干净,垂直向下顺时针旋转至土钻各刻度处,取0-20cm,20-40cm,40-60cm的土样,垂直下钻后拔起,刮去表面可能有污染的土壤,取内部土壤。主要测ph、硫化氢、亚铁这三方面的指标。 2.实习数据 水稻土 颜色 PH 石灰反氧化还原性 应 H2S

0-20cm 20-40cm 40-60cm 暗灰色 暗灰色 暗灰色 6.5 7 7.5 5.5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有还原体,缓慢变红 有还原体,较快变红 有还原体,迅速变红 无还原体 有刺鼻气味 有刺鼻气味 强烈刺鼻气味 无刺鼻气味 田岸上干土 暗灰色 3. 实习数据分析处理 (1) 随深度增加土壤特性 此处的水稻土呈若酸性;分别滴加邻啡罗啉指示剂,观测到土壤表面的红色逐渐加深;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硫化氢臭鸡蛋气味越来越多。 原因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通气条件越来越差,有机质含量越来越高,导致氧气含量越少,氧化还原电位越来越低,所以导致二价硫离子和亚铁离子越来越多。植物种植在此易缺锌,因为二价硫离子和微量元素锌结合,会形成硫化锌沉淀。改良该土壤,开沟排水时也要注意配施石灰。 (2)水稻土的主要形成来源分析 水稻土是耕种活动的产物。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 五.实习中的注意事项 1.因为天气原因,土壤湿滑,实习当天着装应便于活动,鞋应防滑,注意安全,严禁破坏地上的农作物、树木等; 2. 实习过程中应严格按指导老师要求进行,服从老师安排;应做好实习记录及照片采集工作;实习工具应专人保管,以免意外伤人; 3. 在挖掘土壤剖面的过程中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后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以免破坏原有的耕作层秩序; 4.正确使用土钻。取土时应保持土钻垂直并顺时针旋转,拔出时应用力平衡,防止土钻断裂; 5.在测定水稻土还原性物质时,若先滴加邻啡罗啉指示剂无反应,则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邻啡罗啉指示剂。

六. 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质的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使土壤

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认识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土壤学实习,让我们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次实习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返校后也十分疲惫,我们却受益良多,基本上达成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目标。在各个点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顺利完成了三大类型土壤的观测任务。

最后,感谢三位老师不辞辛苦的悉心指导,感谢这次实习的机会,为我们所剩不多的大学生活留下值得回忆的一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