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外贸发展与比较优势

江苏省外贸发展与比较优势

来源:爱玩科技网
,l 地方贸易 娠 l砀 欠 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苏省 张二震~优势 马野青 徐忠 ~J 千7} 发展概况 品一直占7O 左右,重工业产品占 2O 左右,农副产品占10 左右。 (二)江苏进口贸易发展的特征 第一,进口总额增长迅速。1 981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 近年来,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比 年全省进口总额不到1亿美元, 之一.也是较早实行外向型经济发 重有所下降,重工业产品的比重有 1 995年猛增到5o多亿美元。 展战略的地区。以发展外贸、吸引外 所上升。 资为主要形式的外向战略的实旋. 第二,进口商品结构以生产资 第三,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 料为主。江苏的进口商品中生产资 充分发挥了江苏省的资源、劳动力 制成品为主。江苏出口产品虽然以 料和生活资料的比例,1 981年约为 等优势,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获 工业制成品为主,但主要还是以传 60:40,1 993年约为92:8,总的趋 得了比较利益。对外经济贸易的迅 统的纺织、服装、工艺品等出口产品 势是生产资料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速发展,对江苏经济的持续高速增 的资金和技术含量不高。根据海关 生活资料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一般 长起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 的统计,1 994年江苏省的纺织原料 来说,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的年份,也 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加 及纺织制品的出口额约占当年江苏 是进口增加较多的年份。 快,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1 981 省出口总额的23.6 ,而机械产品 第三,在进口的生产资料中,主 年,江苏的进口总额仅为u.93亿 仅占5.4 。可见江苏的出口产品 要是机器设备和必需的原材料及中 美元,1 995年增长到165.4亿美 基本还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产 闻产品 在进口的生活资料中;主要 元。 品。 是电视机、音响设备等耐用消费品。 (一)江苏省出口贸易的显著特 征 第四,产品经营趋于分散化。从 从1 981年到1993年的l3年间.机 i989年到1993年,江苏省专业外 器设备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维 第~.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 981 贸公司的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从 持在13—25 ,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年江苏出El总值只有1O.97亿美 l989年的绝对垄断地位下降为 的比重一直在5O 以上 而在机器 元,1 995年出El总值增加到115.3 1 993年的34 左右,平均每年递减 设备进口中,又以成套设备、轻工设 亿美元,短短十几年间增长了近10 1 5个百分点,而地方外贸公司和三 备、电子仪器及通讯设备为主。这与 倍,年均增长超过20 。外贸出El 资企业的出口连年上升 尤其是三 江苏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 在全国的位次从1990年的第5上 资企业,出口比重从1 989年的不到 相符的。 升到1 994年第4位。 4 上升到38 ,其地位已超过省 第四,对外贸易地区间发展极 第二,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江苏 级外贸公司。这表明江苏省的出口 不平衡。江苏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轻纺工 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朝着市场 在三大块,即省级外贸公司、地方外 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水平较高,农 化方向发展,但也反映了江苏出口 贸公司和三资企业。而地方外贸公 业比较发达,但自然资源相对稀缺。 贸易经营主体日趋小型化和分散 司,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 多年米,江苏的出口结构中,轻工产 化。 52 南京五市,苏北的徐州、淮阴、盐城 国际贸易1996年第4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方贸易 和连云港等市级外贸公司自营进出 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较发达的省份。全省共有70多所大 1:3额可以基本忽略不计,它们主要 出口的机械产品也大都是一些劳动 专院校,大专院校数目居全国各省 负责省级外贸公司出1:3货物的收 密集型的小五金、小农具之类,而电 之首,其中有一流的南京大学、东南 购。 子、化工产品以及高附加价值、高科 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著名大学,此 对外贸易在江苏经济发展中起 技含量的新产品如生物工程产品、 外还有大批部、省属科研院所,科技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995年,江苏 精细化工产品等远未形成出1:3优 基础雄厚,这些构成了江苏产业升 对外贸易额占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 势 江苏的工业结构以中小企业为 级的科技基础。近年来,江苏省每年 的比重已达25.5 外贸的发展一 主 特别是乡镇企业占了半壁江山, 安排6O 的科技开发费用于引进 过努力,许多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 方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中间 也决定了江苏省的出1:3结构必然以 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经 产品及必需的原材料,满足了江苏 轻纺产品为主。 进1:3替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 第三,江苏的这种劳动密集型 平大幅度提高,其中7 的企业设 面又通过产品出口扩大了江苏工业 制造业结构还因外资的投入而强 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5 达到国 品的销售市场,从而促进了江苏经 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吸引外资 内先进水平 江苏通过引进技术陆 济的持续增长。 和开办外资企业的数量名列全国前 续开发出电子器件、计算机、精细化 茅,成为仅次于广东省的吸引外资 工、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等一系列高 大省。到1 995年底,全省外商投资 附加值的新产品.对轻纺、机械、电 苏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江苏 制定了有关,鼓励外资投向基 比较优势分析 江苏省的外贸发展呈现上述特 企业已有14931家投产开业,在江 子等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江苏还 征,是由该省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首先,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引进外资的来源多为港、澳、台地区 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外商 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品出口为主 的中小资本,在第二产业内部又集 举办“嫁接式”合资企业.加速老企 要特征,具有必然性。 中于“短、平、快”的轻纺、食品等劳 业的技术改造步伐。这些措施促进 江苏一直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 动密集型加工,通过这些小型的外 了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 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资项目引进的技术中有5O 左右 业结构的优化为出口结构的优化奠 气候温和、水网密布,种植业非常发 接近衰退期技术,40 左右是成熟 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前,经过多年的 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又是全 期技术,只有10 属于成长期技 建设,江苏省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 国人1:3最稠密的省份,劳动力资源 术。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 模和技术水平的包括轻纺、电子、化 丰富,但江苏的自然资源相对稀缺。 型制造业,在江苏开放初期是难免 工和机械制造在内的工业体系。改 这样就在发达的种植业的基础上发 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江苏的 革开放以后,江苏重视利用外资,引 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纺织业 改 潜在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苏的外 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使江苏一些 革开放初期,江苏的工业发展有一 贸出口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 定水平,具有生产劳动密集型加工 了江苏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升级,进 台阶。但总的来看,江苏省发展高附 产品的优势 但江苏出口 劳动密 步强化了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产 加价值的出口产业的潜在优势还没 有充分显现出来。 江苏外贸发展地区之间不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原因, 集型产品为主,反映了江苏的比较 品为主的出口结构。 优势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的 经济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但以劳 江苏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轻加工产 衡,苏南苏北差距很大.这是地区经 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 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但随着科技进 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苏南地区历 本改变。 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资金、 来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密布,商业繁 第二,江苏的制造业结构决定 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产品的比重还 荣。早在开放初期,这里就形成了全 了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贸结 是有所上升,出1:3结构在不断优化。 国最为发达的乡镇工业。1992年江 构 江苏的出口产品以传统的纺织 第四,江苏是中国科技文化比 苏农村社会经济百强乡镇也被苏南 国际贸易Z996年第4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方贸易 地区如数包揽,无锡县被誉为“神州 工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在世 面临着苏南强有力的竞争。 第一县”。而苏北地区虽然农业资源 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次 江苏加工工业过度发展和结构 比较丰富.文化素质也高于全国平 世界大战以后,在新科技的推 趋同现象在省内还表现为城乡工业 均水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 动下,国际分工已由过去的资源制 结构的雷同。江苏的城市工业和农 展水平远远低于苏南。苏南苏北的 约型向科技优势导向型转化 以产 村工业有一半以上的资金集中于传 经济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苏南 品为界限的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逐 统工业。90年代初.在乡镇工业中. 地区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部 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部门 机械、纺织、皮革、食品等工业产值 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而苏北地 内部的国际分工.即出现了一种以 占56 ,城市工业中这部分产值占 区劳动者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第 工业分工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分工体 50 .两者相差无几。城乡工业结构 产业比重也高。江苏出口以制成 系。在新的贸易分:[格局下,产品的 的雷同,不仅不利于发挥各自的科 品为主,苏南地区的出口所占比重 竞争优势不再单纯由要素丰裕程度 技、劳动力优势,而且加剧了城乡 自然要大大超过苏北。 的比较优势决定,而是由科技进步、 间、地区间原材料、产品过渡竞争. 发展新思路 规模经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决 加大了各自的交易成本。由于市场 定。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显然不能固 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内地也纷纷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江苏较好 守传统优势,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 发展产品加工业,使得江苏与其他 地发挥了本地区比较优势,外贸发 科技、人才优势,跳过要素比较优势 省区的区域分工不明显,产业结构 展成绩喜人。但在国内外经济环境 的陷阱,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趋同化倾向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 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江苏再维 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动 的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难以体现。 持原有的外贸格局显然是不行的 态比较优势,实现江苏出口结构的 显然,江苏要充分发挥本省的优势, 江苏外贸发展要上新台阶,应 战略性转变,并在区际贸易和国际 就要在改善省内外产业分工上下功 该有新思路。总的来说,江苏应凭借 贸易中保持竞争优势。 夫.在全国的区域分工中找到自己 自已的工业基础优势,科技优势和 其次,江苏的制造业在省内外 的定位,才能再造江苏经济新的比 人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 都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妨碍了 较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经 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 比较优势的发挥 近年来.江苏省大 济发展的利益。 集型的战略转变,刨造江苏经济的 力引进外资和技术提高了一些产业 第三,江苏经济市场结构呈“原 动态比较优势,为实现江苏外贸结 的技术水平.但产业布局并没有根 子式”竞争状态.企业规模过小.产 构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产业基础。 本性改观。从省内来看,江苏各地都 业集中度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 首先,江苏以劳动密集型产品 竞相发展那些投资少、见效快、价高 造业结构,不需要也不可能充分利 为主的出口结构制约着出口效益的 利大的加工业,造成各地区重复投 用现代规模经济。但要参与资金、技 进一步提高 在国际国内经济情况 资.产业结构同构化.使本省的工业 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就必需 已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江苏的传 结构在低水平上徘徊。即使是苏南 以高科技名优产品为龙头.以资产 统外贸格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 地区,在产业分工上也不明显。除丝 为纽带,迅速组建和培育大企业集 方面,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 绸等少数行业外,各市还显示不出 团和大公司,将各产业内部分散的 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不断上 自己的经济特色和专长。苏州、无 企业和各行业中分散的企业组织起 升,使得一般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 锡、常州高新技术产业除集成电路 来,用现代科技改造基础产业,优化 品的成本不断攀升,加上这类工业 外,都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这种被 产业结构,这对于再造江苏的动态 部门进入门槛低,中国内地资源产 称为“三胞胎”的结构趋同现象弱化 比较优势.无疑具有关键性作用。 区发展更具比较优势.使江苏这类 了苏、锡、常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际经济 产业发展的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越 苏南、苏北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趋 贸易系;责任编辑:杨德樵) 来越狭窄。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加 同现象.使苏北在工业起步阶段就 国际贸易】996年第 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