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投影出示上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 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

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 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 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发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

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⑴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⑵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示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示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 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女娲给小朋友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发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发生的同时,也发生了爱,发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2、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五、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发明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写一段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