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城市社会 新形势 下高 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陈璐 (郑州轻工业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摘要]创业教育是以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努力 实现新形势下大学生由“就业的一代”变为“创业的一代”。在阐述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创业教育现状与不 足以及创业教育滞后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并指出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093 1 创业教育的概念* 面,大学生创业也面临资金、场地、技术,支持上的 不足,使创业实践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和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 2-2.3大众化与精英化不相适应 精神、创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会和管理技 大部分院校关注的仍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真正参与 能,使之成为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从这个界定上可以得出 到创业教育之中并取得成绩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从各高 创业教育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创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在不 校的“创业大赛”、“创业实验室”的各类创业机构可以 断地扩大,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已经从业的人员;二是创 看出明显精英化的痕迹,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个人素质、 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更加具有综合性和现实性;三是创业教 师资力量、资金筹集、团队合作等因素,只能成为创 育是以受教育主体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作为基础。这 业活动的看客。 一概念是基于广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创业教育,具有普 遍性。 3创业教育滞后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2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但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当薄弱,存在滞后环节,导致大学生 2.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展 创业素质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 创业教育逐渐纳入教学、走入课堂,实现了创业教育 3.1创业意识薄弱 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也是对创业教育成功模式的探索和推 3.1.1 自我意识增强,但理想信念的意识不坚定 广创业教育的有益尝试;高校有针对性地为本校学生举办 大学生自我意识加强,但对于自己的未来、自身的价 创业报告会,推进了创业教育的声势和影响;创业计划竞 值没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失去了创业奋斗的动力与意志; 赛风靡大学校园,为广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 理想信念不坚定,对社会的责任感匮乏,在追求个人利益 的教育平台和实战场所,同时也展现了高校办学思路、教 的同时忽略了创业应为社会创造价值。 育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累累硕果。尽管创业教育 3.1.2竞争意识增强,但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薄弱 已经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意识是十分重要 可否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由于起步晚、范围小,仍处于 和必要的,小到学生组织的竞选、应聘工作,大到创办企 较低水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业参与的竞争,大环境的潜移默化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 2.2创业教育的不足 识,但当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往往败的不是能力而是 2.2.1创新教育缺失 竞争的心理素质,或消沉沮丧,或产生恐惧,无论哪种心 我国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大多停留在传统教育 理状态,对创业活动都具有阻碍作用。 模式阶段,对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教育,创新思维能力训 3.1.3意识提高,但自主的行动能力较差 练滞后,常常使大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考虑问题和处理问 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大。来自社会的关 题的方法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往往导致创业 怀和家庭的关爱让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主 失败。 要体现为不能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想依赖 2.2.2创业实践活动不够 国家、学校和家长为自己找工作;不能自主地付 社会和高校给学生提供的创业平台和环境局限,使学 诸行动,对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持怀疑的态度,容易受 生在创业意识上“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纸上谈 他人的影响和支配;不能自主地开拓创新,固守 兵”,缺乏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另一方 成规。 2015.4旺 城市社会 3.2创业能力短缺 3.2.1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市场2015年第17期(总第832期) 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首先,通过理论教 育、形势教育、案例分析 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接 受我国目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势,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一是依赖心理 强,思想依赖、人格上依赖导致学生不能思考、缺乏 自信心,形成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二是意志力薄弱, 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和探索精神,做事虎头蛇尾,导致 创业创新活动天折。 3l2.2管理能力不高 在大学的课堂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可以获 得的,但管理能力是要通过额外的努力去锻炼的。大部分 高校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未能创造性地投身于社 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中,因而缺乏各种管理能力的实战 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3.2.3社会活动能力欠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单凭一个人的力 量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渐渐没有可能性,大学生的创业也是 如此。但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淡漠,自我意识增强,大学 生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意愿减弱,社会交往技巧不足, 社会活动经历匮乏,社会活动能力不足。 3.3创业人格缺陷 3.3.1法制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掌握了较多的法律知识,但仍存在不懂得 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有甚者明知故犯,存在侥幸心 理,不顾各种法律规章,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肆意制 造、贩卖假冒伪劣产品,非法牟取暴利,最终导致违法犯 罪,给自身和企业都带来恶果。 3 3.2诚信赤字严重 大学校园里诚信风气明显不足,考试作弊、,就 业简历弄虚作假,虚构个人实践活动经历和学生干部履 历,编造个人荣誉证、资格证、学习成绩等,社会虚假的 一套在部分大学生身上比比皆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 赤字。 3.4创业精神不强 3.4.1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部分大学生创业受阻的原因在于:一是拈轻怕重,辛 苦的工作不做、不合心意的工作不做、不符合身份的工作 不做。不愿吃苦奋斗,终将一事无成。二是情感脆弱,对 自主创业充满恐惧,如有不顺心便抱怨社会、抱怨学校、 抱怨家庭,心理承受能力差。 3.4.2欠缺团队精神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不足表现在:集体观念淡薄, 只看重个人眼前的、暂时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作用与贡 献;部分大学生孤芳自赏,高估自身的能力,不愿与他人 合作;缺乏人文素养,有才,缺乏领袖气质和统率 才能 4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4.1培养创业意识 第一,树立责任意识。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衄2015.4 发,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大 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创 业不光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加是缓解国家、社会就 业压力的需要。 第二,树立竞争意识。目前风靡在我国高校的模拟商 务策划竞赛,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获得创业“第一桶金” 的机会,其目的是在校园酝酿浓厚的竞争氛围,使学生感 受到竞争的巨大压力,从而使他们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 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环境的熏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不坐等机会的 来临,更加积极争取,通过竞争取得创业的自信,通过竞 争战胜恐惧、怯懦的心理,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树立理性意识。一方面,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传 授心理知识,让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 身的意识与品质,从而进行自主的选择与行为;另一 方面,开展心理咨询,在我国各高校已经建立和完善的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 对存在创业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指导,提出中肯的建议, 使学生克服心理依赖,成功创业。 4.2提高创业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产生创新 意识和创新观点并付诸创业活动。在校大学生能接触到的 真正的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只有通过学校教育途 径,创造条件开展创业活动0通过组织模拟创业大赛,进 行虚拟创业,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 使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可以推动大学生优秀 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第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通过创立创业实践基 地,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具 体形式有校办企业、研究所、创业基地等,结合学生所学 专业,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学生企业管理 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公关交往能力。通过渗透公共关系学 与公关礼仪知识,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与技巧,并为学生提供在校办企业、长期合作的企业或工 厂进行参观、交流的机会,如有些高校积极为学生争取校 外勤工俭学机会,增加学生与社会环境相融合,与人交往 的机会,以实现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 目的,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积攒广泛的人际脉络和顺利进 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4.3完善创业人格 第一,增强大学生法律鉴别能力,做到遵纪守法。学 生在大学阶段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法律 法规知识,但理论的掌握与实际的应用还存在差距,所以 高校教学中的法律常识,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法律知识 的灌输,而应传授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何比较鉴别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从而规范和约束自身 陈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的行为,有了比较鉴别的能力,做到遵纪守法,大学生创 业活动也就具有了法律保障。 城市社会 动。高校要有意识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校园“节日” 活动,在活动中互相鼓励和扶持让学生懂得个人的力量是 第二,内外因素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针对目 前诚信危机的严重现状,高校创业教育应运用事物内外因 作用的哲学原理,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另一 有限的,只有将个人置于集体中,吸取他人身上的长处和 团队协作的精髓,才更加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 创业教育作为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 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诚信监督管理。具体而言,从 的新型教育模式,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 内因上讲,培养诚信的人格,关键的也是起决定作用的是 学生本人的“自身修养”,要求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 己,能够客观恰当地评价自己,既能发现自身的优点,也 不避讳缺点,认识到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既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从外因角度讲,教育工作 者应建立健全诚信监督管理,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 教育学生,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如建立和健全考前诚 信倡议、诚信档案制度等,坚决杜绝考试、就业、助学贷 款等方面的不诚信行为,力求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品质的 高校人才。 4.4强化创业精神 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行为和成就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运用创业榜样的创业史和成功 经历来激励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生动且深刻。 如组织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创业成功案例分析、创业论 坛,在每期论坛中邀请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者,倾听企业 家们讲述艰辛的创业经历,解答学生在创业过程的疑惑, 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总结出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 艰苦漫长的过程,创业成功者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与 艰辛,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长期艰苦奋斗 的创业心理准备。 第二,高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要发挥校、系、班的作 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假期组织社会实践等活 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现阶段的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大 学生创业,拓宽就业渠道,解惑创业难点,对学生综合素 质的提高和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创业教育在 各高校试点、实施和推广之时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最 重要的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大学生个人素质。因此高 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完善是一 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 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 业综合素质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难现象也会 有一定改观。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素 质群体的优势,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威麟,李德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 学,2002(3):11. [2]罗庆生.大学生创业学——能力提高篇[M].北京:中国 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玉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谈创业意识的培养[J].科技 创新导报,2007(12):228. [4]蒲建萍.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若干问题[J]. 教书育人,2005(9):29. 【作者简介]陈璐(1986一)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 想政治教育。 2015.4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