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4):32~36 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旅游市场下扬州传统小吃的开发 胡 丹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 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 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街区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以“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 大做强。 关键词:扬州;传统小吃;文化特色;旅游市场;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Ts 972.1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8)04—0032—05 传统小吃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美食更是闻 名遐迩,尤其是扬州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旅游经济快速发 展,旅游结构不断调整的态势下,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利用,结合现代技术精心策 划经营,充分利用扬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扬州小吃与旅游业有机接轨,促进 扬州小吃在质量和品牌上的不断提升,这是值得业界人士探讨的问题。 1扬州传统小吃文化概述 小吃是中国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1500多年前的梁朝,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已经有小食和常 馔的区别。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的“点心单”中提到:“梁昭明太子以点心为小食,郑嫂劝叔且点心, 由来旧矣,作点心单。”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亦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已有此语。”元 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从食”一词出现,指饼类的小食。至明清两代,烹饪技术有了更大发展,这 时的点心制作已趋于完善 j1钔。扬州的传统小吃由来已久,她不仅沉淀了两千多年来古城市井生活的 传统文化特色,也鲜明地凸显出地域文化水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折射出这个昔日繁华大都市代代相 传的朴实而又不失灵活的经商之道。 1.1 扬州传统小吃的历史沿革 扬州小吃是淮扬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习惯称为淮扬小吃。其始于汉,兴于唐,全盛于明清。 清代扬州不少茶肆还把小吃作为茶食,深受顾客欢迎。清人惺庵居士的《望江南》中写道:“扬州好,茶 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的淮扬小吃已经成为中国小吃的重 要流派,在江浙、北京、四川等地均有影响。《扬州画舫录》中说:“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城市外小茶肆,皆 面馆小食,每旦络绎不绝 ”_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淮扬面点又有新发展。扬州的三丁包子、翡翠烧 卖、千层油糕脱颖而出,被誉为小吃“三绝”。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淮扬小吃在继承、创 新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前人的长期实践,扬州传统小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丰富和发展了 扬州市场的餐饮产品,也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1.2扬州传统小吃的地方特色 扬州传统小吃可以分为:包馒类、饼酥类、面饺类、糕品类、煎炸类、果蔬类、糯食类、饭粥类等,加之 豆品类、卤品类、汤羹类,形成扬州丰富的小吃文化,以精致、小型、方便、快速、实惠著称,颇有风 收稿日期:2008—06—28 作者简介:胡 丹(1987一),女,江苏沭阳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 一32— 2008 No.4 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Vo1.25 Sum No.92 味"Jl一。其品种丰富多彩,并且四季有别,应时变换花样,使人们常有新鲜之感。扬州小吃制作精细, 调味趋于新鲜、香酥,突出主味,咸中带甜,以甜提鲜。甜点则糯香粘滑,甜纯适El,兼有北式点心浓郁实 惠和南式点心精细多姿的特点,形质统一,用料讲究,造型典雅、制作精美。还十分注重利用原料本身的 原汁原味加以烹调 J69。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即是 喝茶,“水包皮”则为洗澡,扬州不少市民至今仍保留早上喝茶、晚上泡澡的习俗。喝茶要茶点,澡后也 要点心,久而久之,扬州的小吃行业繁荣兴旺,小吃特色浓郁。在扬州,小吃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市井 生活,并且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2扬州传统小吃的现状 2.1 扬州传统小吃现状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餐饮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各种风味流派层出不穷。在扬州餐饮市场上, 形成了全国各地小吃大荟萃,诸如土家掉渣烧饼的一度兴盛,京城葫芦王的红火势头,江西宫廷桃酥的 “深入人心”,兰州拉面、天津麻花、四川麻辣烫、陕西肉夹馍的街头流行,以及洋快餐的四处布点,这些 对扬州地方小吃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扬州传统小吃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呢? 2.1.1 产品种类 目前市面上的扬州传统小吃,按经营方式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筵席小吃,一类是 大众小吃;按制作方式分为蒸式、炉式、水煮式。其中蒸式多用不同的面团和馅心制成,如三丁包子、翡 翠烧麦;炉式油煎小吃,以白皮或酥皮较多,如擦酥烧饼、火烧、油撒油滋;水煮式有虾籽饺面、鱼汤面等 等¨”。种类看似依旧丰富,但有一些传统的品种已然销声匿迹了。例如:鸡丝卷子、开花馒头、扬州饼、 酒酿饼、三鲜锅饼、豆沙锅饼、白糖豌豆粥、桂花血糯粥以及各式炒面、煨面等等。其中虽有部分市场有 售,但其做法、口味均达不到传统要求。 2.1.2经营方式一方面,散落在市区街头小巷的扬州传统小吃不少是夫妻店,有的是在夜市上打游 击的无证摊点,难成气候;另一方面,部分传统小吃已打入宾馆酒店,扬州炒饭、三丁包子等小吃,在市区 不少高档酒店的饭桌上出现的概率很高。富春、共和春等“老字号”小吃企业在开设连锁店后都取得了 不错的业绩,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其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J。另外,富春放心早餐工程也逐渐在 广大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不仅如此,富春还准备开启快餐连锁店,跳出扬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富春文化。值得称道的是传统的扬州包子通过现代包装工艺,已走出国门,销往欧美等国家 。可见, 扬州传统小吃已在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其埋没于市井深巷。 2.1.3 空间分布 目前扬州传统小吃的经营并无特定的集中区域,大多散落在古城区的各条街巷里, 东关街、东圈门、彩衣街、国庆路、甘泉路、渡江路、广陵路等均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传统小吃店铺。其中, “双东”历史街区由于2008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式选择于此,整治后的“双东”一定程度 上集中了富有扬州特色的传统小吃。另外,文昌路的七里香风味馆,时代广场西端的宝宝熊餐饮连锁 店,扬州西区的花园茶楼等都是以经营扬州传统小吃为主的。坐落于四望亭路与瘦西湖风景区交汇处 的“三香碎金”扬州炒饭则是扬州市第一家经营正宗扬州炒饭的专营店。而富春放心早餐工程采用统 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餐车、统一服装、统一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的经营模式,在社区、医院、学校、商业 中心、晨练点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网点,变分散为集中,实现了我市早餐市场卫生、健康、优质的 规模发展 。 2.1.4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盛和科技的发展,小吃行业也朝着现代化之路前进着。自 2005年1O月起,维扬豆制品已在北京各大超市有售。首都市民可随时吃到扬州“老字号”的干丝了。 在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下,扬州干丝、素千层和臭方干,采取了高温杀菌、抽真空包装,不仅延长 了保质期,而且口感好 。再比如集团化经营的富春集团,其拥有富春茶社、冶春茶社等全资分支机构 18家,富春食品有限公司、来鹤台富春酒楼、富春大酒店等投资控股企业3家,富春放心早餐工程有限 公司等,成为集餐饮、服务、食品工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而富春茶社在日本开设了分店,使扬州 速冻包子也批量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地,受到了广泛好评 j。 一 一 2008年第4期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第25卷总第92期 2.2扬州传统小吃存在的问题 2.2.1鱼龙混杂,品质难以保证扬州传统小吃擅长烤、炸、蒸、煮、煎、烙 l_ ,虽做工精细,但制作工艺 繁琐,且这些制作过程并非“眨眼”之间就能完成。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难以忍 受等待之苦。这导致其品牌影响力仅为区域型,很难做大、做活,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在不知不觉中被 洋快餐及其他外来小吃占领。市场竞争的激烈,或者贪图急功近利,部分经营者打着扬州老字号的招 牌,却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在原料和制作工艺上偷工减料,这样做不仅伤害了消费者,更是给扬州传统 小吃以及扬州的旅游业留下了负面影响。 2.2.2缺乏规模化经营和集中化场所扬州传统风味小吃吃起来令人唇齿留香,但地道的小吃大多散 落在老城区的巷弄里,均以小摊档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本土小吃的特色、品牌都已经 拥有,一些品种还获得“中华名小吃”的认证,可扬州的传统小吃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影响其更 好发展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些集中推广的场所,即缺少扬州传统小吃的“特色一条街”及“专营店”。即 便是现在的“双东”小吃街也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强大气候。 2.2.3 宣传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匮乏扬州现阶段的旅游宣传仍主要停留在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介 绍上,尚未把传统小吃看作整体旅游产品的基本构成。对小吃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宣传不力,不仅影响 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甚至影响了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扬州传统小吃不仅在保护、继承、借鉴 和创新等方面没做到位,而且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同时又没有相关部门做坚强后盾和大力扶 持,整个行业并未出现推动本地小吃行业发展的迹象,若仅靠个别企业单打独斗,扬州传统小吃发展依 然难成气候。 3扬州传统小吃的发展策略 3.1 立足市场,打造扬州传统小吃新形象 3.1.1 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把扬州小吃市场做大传统小吃不能总是捧着 “传统”的招牌过活,要用创新的思维进行开发推广,对其工艺技法进行革新,融人时代特征,符合现代 人的审美情趣、消费心理及餐饮业发展的要求。小吃的创新意识需要在全行业达成共识,经过共同的努 力使扬州传统小吃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直营店、加盟店、连锁店等多种经营方式,不断扩大扬州传统小吃在餐饮市场上的份额。日前, 由老字号共和春酒家改制成功的扬州共和春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经挂牌即马不停蹄地对南京、无 锡、苏州等地小吃市场进行考察,据悉,该公司引进、恢复和开发一批小吃品种,使扬州传统小吃的品种 达到100余种,并利用现有网点资源,形成连锁经营以满足人们品味扬州传统小吃的愿望_4j。扬州传统 小吃要与时俱进,打破区域,进一步增强其经营实力和发展空间。 3.1.2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有选择地进行产业化经营绝大多数的扬州传统小吃目 前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层面,从配料的选用,到加工的火候以及制作的工艺,靠的都是师傅的感觉,这样 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显然是无法跟上快速节奏了。传统小吃要打开市场,最关 键的问题是解决“小吃”的标准化问题,“小吃”才可以到处开花,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生产销售。下工夫 开发出生产流水线,实行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样才可以将“小吃”变为“大吃”。之所以是要 有选择地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因为扬州小吃的制作工艺本身即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进行产业化 经营不能影响到具有扬州特色的制造工艺的发展,所以说,产业化也只是针对部分外围制作工序,而在 比较关键的工序,手工作业仍然是值得推广和保护的。 3.1.3加强扬州传统小吃的品牌保护和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品牌保护,充分发挥品牌作用,利用品牌 价值拓宽产品和服务领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结合现代需求,不断丰富产品内涵,促进产品的 升级换代,既保证传统风味的不变,又进行现代复合口味的开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这种文化品牌,以期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的宣传包装至关重要,要想让消费者了 解扬州的传统小吃,就必须揭开扬州传统小吃“含蓄”的面纱,学习一下“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卖自 一34— 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Vo1.25 Sum No.92 夸”的宣传方式。包括小吃文化的内涵、特色,小吃名店名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推介,尤其是在现有的 导游图、旅游宣传手册、景点说明书中增加相关内容。 3.1.4培养专业化的烹饪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想要把扬州传统小吃成为当代热销的旅游产品, 创造辉煌,驻扬的高校包括市属烹饪院校、各类培训班,应切实从德、智、体、美、技等多方面,真正地培养 出一批高精尖烹饪技术人才,以继承和发扬扬州传统小吃文化这一宝贵遗产。其中,应特别重视经营管 理人才的培养,解决好目前技能型厨师供大于求而管理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3.2传统小吃与旅游产业的“联姻” 小吃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最有食文化韵味的民族文化之一,人们通过传统小吃可以领 略本地古朴淳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尽管扬州餐饮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但众多的扬州传统小 吃现在却依然深藏闺中,许多外地游客不能“识庐山真面目”,成为扬州游的重大缺憾。扬州是一座通 史式的旅游城市,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要打好扬州传统小吃的文化牌,必须让具有文化特色的扬州小 吃与旅游结合。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已远远滞后于产业本身的需要,人们渴望在欣 赏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在文化上进行交流,这正好为小吃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本身 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为体现“吃在扬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扬州的传统小吃要在借鉴其他地方的小吃营运模式的基础 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促进扬州小吃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当下,扬州要充分利用“双东”历史 街区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以打造“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 3.2.1“双东”历史街区的旅游区位优势“双东”即扬州人惯称的东关街、东圈门两条古街巷,位于扬 州老城区东部,北临盐阜路护城河绿化带——扬州历史风貌保存最好的地方,东倚扬州市的“小外 滩 ’——古运河绿化观光带,随着2008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设定在“双东”,这里的游 人日益增多。“双东”是扬州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古建筑集中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韵味 和内涵。可见,“双东”历史街区具备了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 “双东”古街区旅游资源丰富,周围景点林立:从东圈门城楼沿东圈门街经江上青故居、壶园,到达 汪氏小苑,可欣赏到盐商大宅门的风韵;经地官第至琼花观,可以欣赏“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市 花琼花;出琼花观折回到马家巷便可参观扬州工艺厂的传统制花;再由马家巷穿到东关街,可参观民居, 品尝扬州地方特色小吃,领略东关古街风貌;还可以到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参观大盐商黄氏豪宅, 欣赏著名的竹景和四季假山……可见,“双东”古街区具备了小吃与旅游实现对接的基础,其历史人文 优势得天独厚。“双东”古街区经多年整饬,已基本展现出扬州古代文化的风采,是扬州旅游的一道“特 色菜”,它的色、香、味都打上了古城印记;同时也得益于的有效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宣传扩 大,营造氛围,聚集人气。其小吃步行街与双东文化氛围协调一致,结合扬州的沐浴、漆器玉器等民俗文 化,形成一种闲适、互动、回归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整合的模式如果能得到良好 的发展和推广,必将让旅游者流连忘返,对旅游业和小吃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2.2 以打造“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 可以借鉴“双东”模式,把历史文 化与小吃聚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景点来思考。古街区的保护,我们要的不是形 似,而是一种历史的回望,一种发思古之幽情。古建筑只有在一个原生态的古韵古意的环境中,才会有 生命力,才会是活着的历史。否则,一个个被孤立着的古建筑个体,其功能只能是“在青铜器里烧牛 肉”。古建筑、青石小巷,加上再现当年的商铺、客栈、澡堂、小吃铺、刀剪铺……有了这些,面对扬州纵 横的历史街区,人们对岁月、对历史的怀想才不至于像断了线的风筝。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物化的文 化,还要挖掘和保护那些原生态的、无形的文化,例如小吃文化。有关扬州传统小吃的历史起源、传说逸 事的记载,为扬州传统小吃增添了文化内涵,增加了其附加值。要依据文史资料、扬州地方志等相关记 载,全面详实地搜集关于扬州传统小吃的文化背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文物特产等资料,并 加工、整合这些资料,使之与旅游活动恰当地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边思, 使游客乐在其中,这有助于扬州传统小吃“藏得深闺人未识”现象的改观及其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在打 一35— 2008年第4期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第25卷总第92期 造小吃步行街时,将扬州本土的传统特色小吃进行集中“包装”,凸显维扬风味以及扬州旅游的品牌和 品位;同时,该历史街区的建筑必须注重文化形象,使建筑也成为一道景观,把本地的小吃文化、园林文 化、建筑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扬州传统小吃就可以通过该平台发扬光大,提高品牌知 名度。将小吃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既弘扬了扬州的小吃文化,又可提升扬州的旅游文化品位,还 增加了经济收入。传统小吃一条街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尝试,武汉、长沙、广州、北京等许多城市都很重 视风味小吃的开发,当地的小吃街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些当地的风味小吃甚至经过包装后进入了超市, 风靡全国。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经验,结合我们扬州独有的历史和文化,既让游客能在 “双东”吃到扬州的传统小吃,更能够切实感受到古城扬州的文化渊源。当游客融人扬州的历史文化背 景中时,吃的就不仅仅是小吃本身了,这样的消费行为已经从猎奇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消费 J。 当然,在打造和完善“双东”历史街区成为小吃一条街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 诸如交通和停车问题,垃圾如何处理、餐具如何消毒等卫生监督方面的问题,店外乱搭乱建问题,包括涉 及某些民居、建筑拆迁改造,“双东”居民对此是否会有异议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在其模式背后所要 进一步调研,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解决的方面。 扬州的文化应在扩大知名度上做文章,要让游客“有处可玩、有处可吃、有物可拎”。从很大程度上 说,发展文化产业,可具体为能有“拎得出去的产品”。扬州富春包子有百年历史,当外地人拎着富春包 子时,他们拎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产品,更是拎走了扬州的小吃文化。 总之,要弘扬光大扬州传统文化,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应充分依托旅游业。有眼光的旅游界 和餐饮界的企业家已清楚地认识到,开发小吃文化旅游资源,关键在于“文化”,于吃中讲求文化,于旅 游中弘扬文化,令旅游者真正达到以吃为方式、以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愿望。因此,必须保护和发展扬州 传统小吃的文化性特征,结合旅游等相关产业,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扬味”纳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家华.扬州小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今日扬州.扬州名小吃再现辉煌应有时[EB/OL].[2004—04—09].http://news.yztoday.coln. [3]王资鑫.扬州厨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扬州时报.共和春能否成为本土“麦当劳”?[EB/OL].[2006—03—09].http://news3.yztoday.con. [5]扬州面点网.富春集团昨成立[EB/OL].[2005—12—26].http://www.yzindw.eom/Newslnfo.asp?id:1022. [6]扬州面点网.维扬小方干闯进京城大超市[EB/OL].[2005—09—23].http://www.yzmdw.eom/Newslnfo. [7]亿房网.打造街区文化特质提升首义版块价值[EB/OL].[2005—11—25].http://news.fdc.coln.cn. The Exploitation of Yangzhou Traditional Snacks in the Tourist Market Hu D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inary Scie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Jiangsu,China) Abstract:Local traditional snack can promote the urban tourism in entertainment and experiences.Yangzhou characteristic snack beating local culture and trad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depth exploitation of the urban tourism.The feasibility study is made on the upgraded tourist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snack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marketing and local snacks.The employment of the location advantage of Shuangdong historic streets and its unique traditional snacks may stren ̄hen and expand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 tourism market. Key words:Yangzhou traditional snack;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ourism market;tourism products 一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