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应用 口曩四日 基于遗传算法的基桩损伤定量研究 摘要:本文在建立桩土数值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划分单元,通过遗传算法的迭代,把工程实际得到的桩顶响应 曲线与计算得到的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从而能够定量的得到损伤单元的位置及损伤程度。 关键词:基桩,反射波法,响应曲线,遗传算法,刚度,定量分析 一、引言 桩基础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并且随着高层建筑的层高增加,或结 构体型复杂、层数相差悬殊的建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从 而对桩基的检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实际工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是 桩基完整性动测技术中最为广泛的检测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在 桩顶处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来判断桩基质量。但目前反射波法大部分仍然停 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f 121,即多数情况仍然是根据反射波法的有关理论,凭 借技术人员的相关经验,对桩身可能出现的缺陷位置,缺陷的程度给出一个 大概的判断。而本文根据一维杆件振动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131,划分桩单元, 利用遗传算法f4I5I叼,通过对物理模型得到的桩顶响应曲线与工况得到的响应 曲线的拟合,从而得到模型中的桩的损伤情况。 二、数学模型 (一)桩基计算模型的建立 基本假定如下: 1、桩为有限长等截面均质弹性杆,桩长为 ,截面积为S,截面周长为C,装 的材料密度为 ,弹性模量为 ; 2、桩侧土为均质土; 3、桩侧土、桩底土对桩的作用简化为线性弹簧和线性阻尼并联的方式耦合; 4、桩侧土的剪切应力与深度 无关; 5、桩身的横向效应忽略不计。 (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主要参数 采用一维杆单元建立桩一土有限元模型结构,桩长为10米,结构共划分为 1O单元,其中桩单元为9单元,将桩侧土对桩的作用以等效刚度,等效质量,等 效阻尼的方式加入到桩单元中去,第10单元为桩底土单元,桩顶施加半波正 弦激励力。 根据有限元基本理论,生成个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 K e】=孚1 1 I[ ]= I二 致质 E一弹性模量,A一截面面积,p一桩的密度和质量密度,卜_单元长度 从而得出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质量矩阵,由公式[c】= [ 】+ [ 】, 得到瑞利阻尼矩阵,其中=aO.05,3=O.2。 有动力学基本方程: Mx(t)+Xx(t)+Cx(t)=/(f) 肘一整体质量矩阵,K一整体刚度矩阵,G一整体阻尼矩阵 f)一图2中所 示的半波正弦激励力。  ̄wilson一嗽,编制MATLAB程序,可得出桩顶单元的位移x( )、速度、 ft)加速度 (t)时程曲线。 (三)根据遗传算法,对实际与计算得到的响应曲线拟合,得到模型中刚 度变化的位置和程度。 采取单元刚度损伤系数为个体,初始种群共取4O个个体,交叉概率取 o.8,变异概率取o.05。 遗传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第一步:产生初始种群,初始种群也称进化的第一代,该群体代表了优化 问题的一些可能解的组合。解群越大,解群中串的多样性越高,参与运算的串 的数量越多,算法陷入局部解的危险越小。 第二步:计算各个个体的适应度,遗传算法在进化搜索中基本不利用外 部信息,仅以适应度函数为依据,利用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来进行搜索。 因此适应度函数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能否 找到最优解。一般来讲,适应度函数是由目标函数变换而来的,其设计应满足 单值、连续、非负、合理、计算量小等条件。 若目标函数为最小问题,则Fit(f(x))= —二 1 (1.1);若目标函数 l-4-C+-,L驯 1 为最大,则Fit(f(x))=■—二 (2.2).本文用界限构造法的改进作为适 1+c—J J 应度函数。在损伤诊断的优化计算中,目标函数是响应曲线的误差函数,为最 小问题,,因此适应度函数为(1.1),由于本问题误差函数的最小值为0,故取 1 c=O,此时适应度函数为,Fit(f(x))= — ,适应度函数的最大值为1. 1十_,L J 第三步:选择操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从当前群体中选出优良的个体,使 他们有机会作为父代用来重组或交叉产生个体后代,个体适应度越高,其被 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首先计算出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有按比例的适应度和基 于排序的适应度两种计算方法。然后按照适应度进行父代个体的选择,选出 用于交叉的个体。 第四步:交叉操作,许多生物体的繁衍是通过染色体的交叉完成的。在遗 传算法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交叉作为一个算子,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下一 代产生新的个体。交叉操作是把两个父个体的部分结构加以替换重组而生成 新个体的操作,通过重组交叉使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得以飞跃的提高,是遗 传算法中获取新优良个体的最重要手段。 第五步:变异操作,重组以后是子代的变异,在生物体的繁衍过程中变异 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变异实际上子代基因按小概率扰动产生的变化。变异本 身实际上是一种局部随机搜索,与选择和交叉算子结合在一起,同时保证种 群的多样性,防止出现非成熟收敛,在变异操作中,变异概率不能取得太大, 如果变异率大于0.5,遗传算法就退化为随机搜索,而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也 就不存在了。本文根据编码的原因,用二进制编码操作。 三、算例 算例一: 桩长l0米,共分为10个单元,桩顶施加半波正弦激励力,时间步长: 0.06ms;桩身截面积取0.196m。;桩身质量密度:2400kg/m’;波速:取为3200m/s; 取激振力冲量I=IN Js,脉冲宽度t=1.2ms; 其中第5单元刚度发生损失,损失量为50%,通过计算得到的损伤位置, 和损伤程度与工况模拟的比较如下图。 下转第398页) ‘393‘ 施工技术与应用 6、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石子:速凝剂=l:2:1.5—2.0:O.03~ 8实例介绍 0.04,水灰比0.4~0.5,砂含水率5%一7%,石子含水率2%。干拌合料应随搅随 1、工程概况 用,并完全搅匀。掺速凝剂后,停放时间不应超过2O分钟。 卡尔丹顿工业厂区~厂房A/厂房B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大浪街道 喷射面需预先设置标记,以控制混凝土层厚度。每次喷射一般分二遍完 服装集聚基地内,总建筑面积49628.72nf,设有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平面基本 成:首遍先将加强筋全部护盖,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第二遍喷射,并找平至设 呈矩形,东西向长约68m,南北向宽约41 44m。地下室基坑深约4.3m,局部(南 计图要求的厚度。 面偏西部位)深约5m。 喷射混凝土时,喷嘴与被喷面的距离一般在0.6~1.0m左右,并应尽量保 经测量放线,地下室(外墙边起计)的四边关系为:北面距城市主干道的 持垂直,以减少混凝土回溅。喷嘴沿螺旋形轨迹,一圈压半圈划圆,横向移动, 人行道约5m,西面距另一幢已建建筑约8m,南面④轴以西距民房7m(距工地 自上而下,以宽1.5~2.0m、高1.0~1.5m为一个作业段,层层射捣,使得混凝土 均匀、密实。 7、养护 围墙4m),④轴以东为开阔空地,但东北角约12m ̄b有一排两层临街商铺。 2、主要地质情况 场地地基土组成自上而下为第1层为杂填土,松散,透水性较强,层厚1.4~ 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喷水养护,每天至少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以防 4.1m,平均厚度2.23m;第Ⅱ层为淤泥质土,流塑~软塑,层厚0.7~5.6m,平均厚 混凝土早期脱水,产生收缩裂缝。 度2.20m,第Ⅲ层为粉质粘土,硬塑,粘眭较强,层厚0.7—7.2m,平均.20m,第Ⅳ层 6注意事项 为基岩与基岩风化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包括全风化带(平均厚度3.84m)、强 风化带(平均厚度2.5Ore)、中风化带(层lgo.4~19.2m)、微风化带。 1、若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较丰富,应先做好止水内幕或进行降水后才可进 场内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填土层及残积土层中,埋深0.9~2.5m,对混凝土 行锚喷支护结构施工。 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 2、锚喷支护结构施工,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并且必须在完全排除基坑 弱腐蚀性。 内积水的情况下才可开始施工作业。 3、基坑支护情况 3、边坡顶部应设截水沟排水,以防地表水流人基坑内;并且应在边坡 根据设计图的要求,该工程基坑挖至淤泥质土层或粉质粘土层。 顶部将混凝土喷射层外翻1.0~1.5m,形成护坡顶,以防地表水渗入边坡土 经比较多种支护方案并研究讨论,最后确定:在周边房屋与城市主干道 体内。 距离较近的部位,做止水与支护,东南部位则采取自然放坡的开挖方式。止水 4、喷射混凝土前,需先将坡面松动的土体清除。开喷时,要先通风再给 采用互相咬合的B500深层搅拌桩(水泥掺量15%),桩距350,单排设置,自地 料、给水、终喷时,要先停料、停水再停风。不需喷射混凝土的部位。要预先 面深入相对不透水的粉土层1.0m以上,且进人基坑底须不少于1.5m。支护采 遮盖。 用钢花管注浆锚喷支护,锚杆为A48×3钢花管,长9~12m,打人倾角20。;钢 5、钢花管开始注浆前,或注浆中途停顿时间超过3O分钟时,应先用水或 花管内用不低于20MPa强度的水泥浆灌注,注浆压力0.5 1.0MPa;C20混凝土 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喷射层120厚,钢筋网B6@200×200,加强筋B16(II级)。 6、注浆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附近地表、地物的变动情况,若有异常,必须 自l1月8日搅拌止水帷幕开工、113q26日锚喷支护动工后,历时4O天,整 立即降低注浆压力,减慢注浆速度,甚或停止注浆,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加固措 个基坑的止水、支护工作基本完成,基坑挖至设计深度,支护结构除东面中间 施,以及查明原因。 位置位移较大(达 ̄20mm)以外,其余各处情况良好。 7、当上层钢花管浆体达到设计强度70%、又或注浆完成3天后,才可开始 下层边坡土方的开挖。 7变形监测 1.按基坑支护技术规定及基坑设计图的要求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根据 周边情况,沿基坑顶部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位移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 全面监测。 2.支护结构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不少于二次;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一周 监测一次。雨天及雨后应特别加强监测。 3.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有无整体位移,坡顶位移是否较大或不 稳定、不收敛,坡顶、底面或临近基坑的地表、地物等有无出现变形、开裂,基 基坑支护示意图 坑的变形有无超过基坑设计图的预警值、允许值等。 参考文献: 4.若发现基坑有整体水平位移或垂直位移,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即刻采 f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q94—2008) 取相应的加同措施,并及时与建设方、监理方及设计方联系。 [2】《建筑地基基础过程施工验收规范》(GB5O2o2—2002) (上接第393页) 实际5单元的刚度损失为50%,通过计算能很准确定位 到5单元上,计算刚度损失为50.2%,对于一处损伤时,具有比较高的精度。 实际3、7单元的刚度损失为40%和20%,通过计算能很准确定位到3、7单 算例二: 元上,计算刚度损失分别为37.7%和23.1%。 桩长l0米,共分为10个单元,其它条件同算例一,其中第3、7单元刚度发 生损失,损失量分别为40%和20%,通过计算得到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与 四、结语 工况模拟的比较如下图。 (一)本文对两处以下刚度变化的桩基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能够给出比较 理想的损伤位置,并能够给出定量的刚度变化情况。 篓 毒 (二)本文加设桩周图阻尼等因素在桩身个单元均相同,而实际上,由于 桩周土的成层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应力波传播会随土层变化和不同,对考虑 土层随桩长变化时的桩身质量定量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凡,徐天平,基桩质量检测技术 [2】徐攸在,刘兴满桩的动测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9—12, 丑 267268 臻 量 f31李华军、黄维平。有限元方法.g ̄_MATLAB编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4]席裕庚,柴天佑,恽为民遗传算法综述,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13(6): 元幕 697-708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