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官垱镇中心小学

官垱镇中心小学

来源:爱玩科技网
官垱镇中心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指导意见

( 试 用 稿 )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

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民主互动;体验“合作”精神;改善评价的手段;感受集体的温暖。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的理念,体现“课堂大舞台,由我展风采”,转变教师角色。

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搭配、分工、起名的方法:

1、科学分组。首先针对本班人数的情况将小组成员进行编排。小组的人数一般以6~8人为宜(3-4人1小组,6-8人1大组),分组时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了考虑学习能力,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同时要考虑到学习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差异、性别差异等方面的合理搭配。目的是: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采用每个小组计分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充分发挥组员各自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吸纳别人的观点。便于教师评价,以团队为单位表扬、鼓励。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淡化个人分数,重视小组学生的整体表现。

2、合理分工。小组分成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很重要。首先要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给每个人一项具体好操作的有实际意义的职责,让其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每组可设置课代表(语 数 英)各一名,一名负责记录,一名负责组织,一名负责检查,合作前要认真思考,不人云亦云,每个成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并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职责、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角色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3、每组起一个组名(体现个性化),组号,组训(选择名言、警句),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三、小组评价规则:

1、教师要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制定和公开评价规则,并教会每位学生熟练的运用评价规则,评价规则需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2、评价形式多样。组内自评、组内互评、组际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和暗示评价结合。

3、结果统计处理。通过建立档案卡的形式,由小组长对每个组员当天的作业情况、发言次数、发言效果、违纪情况、教师评价等进行记载,每天放学前交值日班长,由值日班长抽时间统计好,并在第二天上课前公布结果。也可以在公示窗口公布当天的评价情况。评价统计结果作为学月开展明星小组和明星学生等评比的重要依据。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

1、学会遵守规则:学生必须遵守班级规则和组内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2、学会积极发言:不积极发言的同学由老师发给警告单。

3、学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4、学会倾听: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避免三心二意,东张西望,随意谈话等不良行为。

5、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每二周或更长时间)轮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及时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6、小组竞争:各班建立竞赛栏,实施小组竞赛,包括大组之间的竞赛,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内的竞赛。

7、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管理员和监督管理员的作用。

8、机会均等和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尖子生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五、教师活动规则:

1、明确任务。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内容时要合理选题,任务得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 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 ,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题目要具体,不能范围比较广,学生很难把握,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查自我学习情况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根据我们学

校导学案的实际情况,导学案中有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以本课的难点为题目设计,把难点细化,让学生容易把握学习方向,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

2、引导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组织好学生认真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打扰别人,不随意说与谈论无关的话,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学习上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那些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思考快,回答快,这时作为教师,应该给他们再提出新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把握方向,拓宽思路,激励参与,同时自己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

3、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需做学生最亲近的朋友,需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少用空话、废话,尽量避免假问题,要有激情,语言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4、善于捕捉组织小组活动的契机:教师需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挑战性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善于激励学生:教师在学生交流学习感受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即使学生的观点错了,也要运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6、在巡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需用心巡视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关注学生参与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并给以具体的指导,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7、注意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各个小组参与的机会,如可以让统一编号的学生回答统一问题。 六、本学期的具体要求:

1、各班在11月上旬完成学生的搭配、分工、起名工作。3—5年级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形成的本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和《小组评价规则》、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记录表。

2、各班在11月12日开始课堂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特征明显。

3、本学期五年级为重点。

4、各试验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接受指导,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实践要求情况。学校将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系列成果之合作学习篇、班级管理篇、课堂教学篇。

附: 1、个人评价

姓 名 评价内容 完成作业 积极发言 展 示 认真倾听 成 绩 课堂违纪 2、小组评价 组 名 评价内容 倾 听 合 作 展 示 个人评价 课堂违纪 3、评价汇总表 组 名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月 月 月 月 月 总 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