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通过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来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三、学法指导、
(一)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二)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四、课前预习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
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三部阅读法: 以《女神》中的《天狗》为例
第一步,是“直观感受”,先不要受到理论干扰,直接用自己的感觉体验去触摸作品,获得最初的整体印象。第一印象可能是狂躁、焦灼。
第二步,是“设身处地”,在获得“第一印象”之后,还不要急于作理论的归纳,要尽可能与你的想象和理解的“历史现场”融合起来。可以想象自己是处于“五四”时期的一个刚跳出封建牢笼的有着复杂心态的青年。
第三步,才是“名理分析”,比较理性的思考原先阅读中直接获得的“第一印象”到底跟《天狗》的形象、情绪、节奏等等因素有何关系,进而分析《天狗》所表达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如何代表和满足了“五四”青年的普遍心态的。
(三)问题研讨
《天狗》1、 “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诗中的“我”这个形象?
《井》1、这首诗里的“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
2、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
3、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4、“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春》1、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这首诗里的青春主题?
《无题》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川江号子》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训练题
一、 文学常识
1、郭沫若(12-1978),原名 ,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 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 ,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2、杜运燮(1918—2002), “ ”代表人物。该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核心主张是“ ”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
3、穆旦(1918—1977),本名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诗派”代表人物。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 ”
4、邹荻帆(1917—1995), 代诗人很翻译家,是抗战开始后出现的“ 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5、《川江号子》的作者是 。他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 杰出代表。
二、注音、填空
啮噬 脊髓 淘汲 屏弃
澄澈 虔诚 蛊惑 漩涡
廓清 摇曳 迷惘 眩晕
狂飙突进 呕心沥血 同仇敌忾 璀璨夺目
矫揉造作 削足适履 狂放不羁 气势磅礴
坚 不拔 枯拉朽 众志成 歌舞 平
杜运燮
三、鉴赏品味下面的诗句
1、“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2、“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3、“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4、“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