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旗颂说课稿

红旗颂说课稿

来源:爱玩科技网
《红旗颂》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谈谈《红旗颂》这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最后实行一个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红旗颂》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欣赏作品,课时为一课时。《红旗颂》由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作品首演。这是一首关于歌颂祖国、歌颂国旗的交响乐曲。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导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地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理解颂歌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1.在反复聆听、模唱、比照、分析的基础上熟悉作品《红旗颂》主题旋律。

2.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起到的作用,进而理解作品内涵。

3.通过聆听、分析等音乐活动,体会相同旋律、不同速度和力度演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知识与技能

1.分段、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理解乐曲三部曲式结构。

2.学会简单的指挥动作,并跟音乐律动。

3.理解作品家吕其明及作品。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水平与鉴赏水平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升文化素养,增加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听赏,并学会使用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曲式等)实行分析、比较,初步理解、感知音乐基本要素对刻画音乐形象,传达音乐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具体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欣赏法,讨论法,创作法,表演法等。

具体的学法有:视听法,感知法,合作法,表演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视频,让同学们进入情境,然后复习《义勇军实行曲》旋律,再进一步理解国旗。

(二)赏析作品。

1.先是熟悉《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A听音乐看老师画出音乐主题旋律线。

B看到乐谱,学唱主题旋律。

C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D再次欣赏主题旋律,为主题旋律做指挥动作。

2.分段欣赏作品

每一段我都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来欣赏,通过同学们画出旋律线,进一步分析作品。

A首先欣赏引子 ,提出两个问题

引子结尾引用了我们熟悉的哪首曲子的旋律?

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

B接下来欣赏第一乐段(歌颂红旗主题),提出两个问题

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

你能听出有什么不一样吗?

C然后欣赏第二乐段(实行曲式红旗主题),提出一个问题

感受音乐情绪、速度、力度等有哪些变化?

D最后欣赏第三乐段 ,提出两个问题

这个乐段再现的是第一乐段还是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你还能听出其他熟悉的旋律吗?

3.曲式结构分析与作品的整体回顾

4.《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吕其明简介

(三)拓展部分

完整欣赏作品。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表演方式来表现音乐主题。然后展示成果。这里涉及到了创作诗歌,舞蹈,绘画、指挥等。

(四) 课题总结,围绕爱国主义精神,歌颂祖国作总结

四、课后反思

整堂课以“颂红旗”这条音乐线索贯穿始终,思路清晰。其实这首交响乐《红旗颂》我们经常在大型的晚会上能够听到,常常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出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作品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这种红色经典音乐有了一点点兴趣。

整堂课上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音乐渲染等手法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并仔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耐心细致的和学生一起实行音乐分析,充分表达了情与美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当然,正堂课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容量较大、某些细节处理还不太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等。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和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