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牧童之歌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牧童之歌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牧童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感受和体验歌曲塑造的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

二、聆听《牧童短笛》

1.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三、表演《剪羊毛》

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按“唱一唱”改变节奏演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加深体验农家“乐”之情。

2.练习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名导入。

二、学唱歌曲

1.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

(3)新授全音符。 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 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 。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 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三、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和表演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理解、表现其音乐形象。

2. 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聆听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2.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3.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4.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5.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

三、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游戏规则:

1.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如:(略)

2.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

四、教学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