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5150252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705150252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2专题一,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原电池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并在指定区域内作答。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P 31 Li 7 S 32 O 16 C 12 Zn 65 Cu N 14

第Ⅰ卷(选择题,共25 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 小题,每题2 分,共3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案正确得2 分,答案错误或不答得0分。)

1.来自瑞士ETH天文研究的Ansgar Crimber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气体中存在大量的Ne和Ne。下列关于Ne和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e和Ne互为同位素 B.Ne和Ne是同一种核素 C.Ne的原子核中有20个质子 D.Ne的原子核中有22个中子 2.下列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3与SiO2 B.NO2与H2O C.NaCl与HCl D.CCl4与KCl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热量释放出来 B.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D.在一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 期性变化

5.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的化学反应

-1

20

22

20

22

20

22

20

22

20

22

1

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005 mol·(L·s)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浓度都逐渐减小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粉改为铝片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 C.Zn与稀硫酸反应时,适当提高溶液的温度 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7.4P(红磷,的是( )

A.当1 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 kJ热量 B.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C.当4 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 kJ热量 D.白磷比红磷稳定

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4

-1

-1-1

(白磷,s) ΔH=+17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

-1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的溶液中H浓度均减小 D.乙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 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0.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11、【原题再现】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

2

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均能与水剧烈反应 D.丁的单质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12、【原题再现】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2也是直线型分子 B.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2Se的沸点高于H2O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

13、【原题变式】将下列晶体熔化:硫酸、二氧化硅、氧化铝、氯化铝,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①共价键、②离子键、③分子间作用力,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②③ B.③①②③ C.②③②①

D.①①②③

14.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两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1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表示H2(g)+I2(g)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H2的同时消耗2a mol HI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H2、I2不再减少,HI不再增加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10 小题,每题3 分,共3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案正确得3 分,答案错误或不答得0分。)

16.(本月所学)原电池电极的确定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 B.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 D.由Al、Cu、浓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

1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2+

2+

3+

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Q1 kJ,断裂1 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3

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 B.Q1+Q2>2Q3 C.Q1+Q2<Q3 D.Q1+Q2<2Q3

18.(易错题)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

+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9.(易错题)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20.【原题再现】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6 s内,B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2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 kPa时):S(s)+O2(g)===SO2(g) ΔH =-297.23 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S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97.23 kJ 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 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D.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22.(易错题)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 s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测定时刻/s 浓度 -1-1

t1 6 5 1 t2 3 3.5 2.5 t3 2 3 3 t4 2 3 3 c(A)/(mol·L-1) c(B)/(mol·L-1) c(C)/(mol·L-1) A.在t3 s时反应已经停止 B.t3~t4 s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A(g)+B(g) ⇌

4

D.在t2~t3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 mol/(L·s) t3-t223.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 A.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 C.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D.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RH3比气态氢化物HM稳定,表明非金属性R>M

B.等物质的量的单质A和单质B跟足量的酸反应,A放出H2多,则金属性A>B C.含Q的酸比含N的酸的酸性强,则非金属性Q>N D.单质Y跟水反应比单质X与水反应剧烈,则金属性Y>X

25.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3-1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

2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mol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 题,共40分)

26.(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1-1

-1

(1)①~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可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表中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④与⑤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5)表中元素①、②、③、⑤、⑦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6)表中元素③、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7.(9分)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5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原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由此得出碳、氮、硅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元素和溴元素的非金属

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 28.(14分)(本月所学) Ⅰ.将等质量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并插入500 mL CuSO4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 的装置。 (1)该装置为________装置,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铜片周围溶液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2)若2 min后的质量减少1.3 g,则导线中流过的电子为________mol。 (3)若将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换为FeCl3溶液,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向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 ⇌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至2 min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B1213 6

1-1的浓度减少了a mol·L,同时有a mol D生成。 4(1)0~2 min内,v(A)=________。 (2)该化学方程式中,y=________。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反应速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9.(本月所学)(7分)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 ⇌2

(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s) 0 0.020 1 0.010 2 0.008 3 0.007 4 0.007 5 0.007 n(NO)/(mol) (1)在第5 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__。用O2表示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答题率v=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7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参

第Ⅰ卷(客观题,共25 题,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15小题,共30分)

1-5 A B A B B 6-10 C A C C B 11-15 A A B A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6-20 C D A A C 21-25 C D D A B

第II卷(主观题,共4 题,共40分)

三.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6.(10分) (除标注外均1分)

(1)3 ⅡA (2)Si (3)(4)离子键

(5)⑤⑦②③①(2分)

(6)Al(OH)3+3H===Al+3H2O (2分) 27.(9分)(每空1分)

(1)CaCO3+2H===Ca+CO2↑+H2O 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蒸气 (3)HNO3>H2CO3>H4SiO4 N>C>Si (4)Cl2+2Br===Br2+2Cl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2>Br2 Cl>Br

28(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Ⅰ.(1)原电池(1分) Zn+Cu===Zn+Cu 颜色变浅(1分) (2)0.04 (3)Fe+e===Fe 1Ⅱ.(1)a mol/(L·min) (2)3 (3)增大(1分)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12大(1分) 29 (7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65% (2)b (1分)1.5×10 mol·(L·s)

-3

-1

3+-2+2+2+-

2+

+3+

(3)b、c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