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郁证: 2、咳嗽 3、痴病: 4、内伤发热: 5、中风: 6、水肿:
二、单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热哮的特征性症状是( )
A、呼吸急促B、喉中哮鸣有声 C咯痰稀白 D、胸膈满闷 2、郁证的主要病因是( )
A、肝气郁滞 B、七情所伤 C、思虑过度、 D、肝失疏泄 3、《内经》中的“上气”是指( ) A、哮病 B、喘证 C、气逆、D气虚 4、诸湿肿满,皆属于 ( ) A、肺 B、肝 C 肾 D、脾 5、胁痛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 ) A、疏肝活血止痛 B、柔肝理气止痛 C、疏肝和络止痛 D、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三、多选题(3题 ,每题2分,共6分) 1、郁证常见的病因有( )
A、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B、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C、病久体虚、正气不足 D、情志过极,肝失条达 2、胁痛之肝络失养证可见( )
A胁肋隐痛 B口干咽燥 C头晕目眩,D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虚证头痛的性质多为( )
灼痛 B、胀痛 C、重痛 D、昏痛、E、隐痛、F、空痛 四、填空题:(20格,每格1分,共20分)
1、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 , ,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 、 、 、 。
2、中风的发生,萁原始因素病因以 、 , , 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为 、 、 等。
3、虚劳中的六级是指: 、 、 、 、 、 。
五、问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试述中风气虚络瘀证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
2、试述水肿阳水与阴水的区别
3、试述内伤发热中的阴虚发热 的症状、治法、方药 4、简述不寐病的病因病因
六、病例:(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程某,女,52岁;2004年2月3日初诊。
前天外出感寒,先见鼻塞、流清涕,今则见咳嗽,伴气急,咯痰稀白,咽痒,痒则引发咳嗽,稍恶寒,无发热。舌薄白,脉浮。
请写出本病的病名、证型、病机概要,治法、方药、煎服方法。
2、女,35岁,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4年,再发1天。
患者4年前因食海鲜后发生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不能平卧,以治疗后缓解,(具体治疗不祥),后常因饮食不当而发作。1天前因食辛辣后出现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吐黄色粘痰,咳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神志清,精神不振,皮肤湿润有汗,双肺闻及哮鸣音。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煎服方法。 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
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3、痴病: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5、中风: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轻者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
6、水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单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C)2、(B)3、(A)4、(D)5、(C) 三、多选题(3题 ,每题2分,共6分) 1、(ABD)2、(ABCD)3、(DEF) 四、(20格,每格1分,共20分)
1、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风邪、水湿、疮毒、
瘀血。
2、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亢烦劳、恼怒、醉饱无常、气候变化
3、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五、问答题:
1、试述中风气虚络瘀证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
临床表现: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
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2分)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2分)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2分)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2分)
黄芪18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 归尾10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 2、试述水肿阳水与阴水的区别
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4分)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4分)
3、试述内伤发热中的阴虚发热 的症状、治法、方药 症状: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4分)
治法:滋阴清热。(2分)
方药:清骨散。《证治准绳》(2分)
银柴胡9、 胡黄连6、 秦艽9、 鳖甲10、 地骨皮9、 青蒿9、 知母6 甘草3 4、简述不寐病的病因病因
病因:饮食不节 、情志失常 、劳逸失调 、病后体虚(2分)
病机:(2分)
不寐的病理---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阳盛---阳盛不得入于阴 阴衰---阴虚不能纳阳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4分) 肝藏则肝体柔和,肝郁化火 ,扰乱心神,----不寐 脾虚生化无源,则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不寐 脾虚生痰,痰郁化热,热火扰心---不寐
肾虚,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不寐
六、病例:(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中医病名诊断:咳嗽(1分) 证型:风寒袭肺证(2分)
病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2分)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2分)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分)
麻黄6 杏仁10 甘草3 桔梗10 白前10 密荆芥10 白前10 陈皮 百部10 密紫菀10 法半夏10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1分)
2、
中医病名诊断:哮病 (1分) 证型:热哮 (2分)
病机归纳: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2分) 治法:清肺泄热,化痰定喘。(2分)
代表方:定喘汤合越婢加半夏汤加减。(2分)
白果9 麻黄6 桑白皮9 款冬花9 法半夏9 杏仁9 苏子9 黄芩9
桑白皮9 川贝6 甘草3 (2分)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1分)
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哮病: 2、不寐: 3、头痛: 4、胁痛: 5、胃痛: 6、虚劳:
二、单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寒哮的特征性症状是( )
A、呼吸急促 B、喉中哮鸣有声 C、咳嗽痰黄 D、胸膈满闷
2、郁证始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 不畅为先( )
A、气滞血瘀、B、气机郁滞、C、痰瘀互结、D气血运行 3、哮病的“夙根”是指( ) A、宿痰 B、血瘀C、痰火D、痰气交阻 4、水肿的发病与下列哪个脏无关( ) A、肺 B、 脾 C 肾 D、 肝 5、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 )
A、寒滞肝脉 B、气滞血瘀 C、肝络失和 C、肝脉失养
三、多选题(3题 ,每题2分,共6分) 1、六郁是指( )
A气郁、B血郁、C火郁、D食郁、E湿郁、F痰郁 2、胁痛之肝郁气滞证可见( )
A胁肋胀痛 B胸闷腹胀 C嗳气频作 D A胁部刺痛 3、实证头痛的性质多为( )
A、掣痛、B、胀痛、C、跳痛、D、空痛 E、重痛、F、灼痛 四、填空题:(20格,每格1分,共20分)
1、水肿一证,其病因有 、 、 、 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 , , ,三焦气化不利。
2、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 、 、 、 、 ,其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 为致病之本。
3、虚劳病中的七伤是指: 伤脾, 伤肝、强力举重, 伤肾,形寒, 伤肺、 伤心, 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五、问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2、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
3、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4、试述痴呆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六、病例:(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陈某,女,45岁,2004年9月3日初诊。
前天冒暑外出,汗出周身,昨天则见咳嗽,咳引胸痛,咯痰色黄,伴口干咽痛,头痛,身稍热,无恶寒。舌薄黄,脉浮数。
请写出本病的病名、证型、病机概要,治法、方药、煎服方法。
2、刘某,女,48岁。患者有多年哮喘病史。 10日前外感风寒后出现:呼吸气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咯痰不爽,口渴不欲饮。查:面晦不泽,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弦滑。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煎服方法。
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不寐:失眠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3、头痛: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4、胁痛:胁痛是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5、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6、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二、单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C)2、(B)3、(A)4、(D)5、(C) 三、多选题(3题 ,每题2分,共6分) 1、(ABCDEF)2、(ABC) 3、(ABCEF)
四、填空题:(20格,每格1分,共20分)
1、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
2、(风)、(火)、(痰)、(气)、(瘀),肝肾阴虚、 气血衰少
3、大饱,大怒气逆、久坐湿地,寒饮、忧愁思虑,风雨寒暑。
五、问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2分)发时或伴有四肢厥冷,醒后无后遗症,(2分)中风以中老年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涡斜,偏瘫等症,(2分)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涡斜及失语等症。(2分) 2、胸痹与胃脘痛的鉴别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2分)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2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2分)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2分) 3、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外感发热特点: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的热度大多较
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病性属实证者较多。(4分)
•内伤发热特点:起病较慢,病程较长,或仅觉发热,即使
高热,亦多可以耐受,其热时作时止或发无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恶寒,但得衣被则减。通常伴有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病机复杂,可虚可实,或虚实夹杂。(4分) 4、试述痴呆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A.以记忆力减退,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与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退,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等为主症。伴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地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其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解释或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性格特征改变。(4分)
B、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2分)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病较急。患者可有中风、头晕、外伤
等病史。(2分)
六、病例:(2题,每题10分,共20分) 病名:咳嗽(1分) 证型:风热犯肺证(2分)
病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降(2分)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2分) 方药:桑菊饮加减(2分) 桑叶6 菊花10 连翘10 薄荷6后入
桔梗10 杏仁10 芦根15 牛蒡子10 甘草3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1分) 2、
中医病名诊断:哮病 (1分) 证型:寒哮 (2分)
病机归纳: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粗,肺失宣畅。
(2分)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2分) 主方: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2分)
药物:麻黄 9 射干9 干姜9 细辛3
半夏9 紫菀9 款冬9 五味子9
大枣 6枚 甘草3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