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广东肇庆中学邓卉 授课时间:2005年4月11日 一、 三维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赏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体会本篇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
B、理解本篇中人民群众敢于蔑视斥责统治者这一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
C、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元曲语言的浅俗、活泼;漫画式的刻画人物手法;多元化的看待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掌握元曲语言的特点及漫画式的刻画人物手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元曲语言的特点及漫画式的刻画人物手法 四、教具准备:CAI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一)、导语设计
展现几幅漫画,由美术的讽刺手法带到文学作品的讽刺手法 由此引出课题。
(二)文学积累:学生介绍元曲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自主地去搜集、整理资料,共享资源,将学生的积累介绍给其他同学)
(三)走近文本:品味语言【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1、配乐范读(另类朗读) 2、小组内自由朗读 3、学生示范朗读
4、品读,读出韵味,理解元曲语言特点 通俗性:全曲俗语、口语用得很多 趣味性:给读者以诙谐感和轻松感 讽刺性:尖锐泼辣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加深了对元曲语言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四)走近人物,情景激趣【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创设情景,再现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课本剧) 2、 人物形象分析
刘邦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索样样都干的地痞无赖。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编、自练、自演中加深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充分认识汉字里蕴藏的审美和教育价值,促进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创造中发展,全面、主动地提高语文素养。其他学生则在创设的情景中更具体更生动的理解人物形象,利用情境体验触发的内在思考更为深刻。)
(五)走近作者,探究思辨【学会交流合作】
历史上很多人都称赞刘邦的才能,如看来,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武断,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要把刘邦刻画成一个无赖?
归纳: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阶级矛盾紧张,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对统治者的蔑视与斥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合作,质疑讨论,协作学习,学会集百家之所长)
(六)走近实践,领悟拓展【课内迁移到课外】
提供一史料:小泉自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多次参拜。
要求:运用元曲中的语言风格或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自选角度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传统教学的软肋,强调对文中表达方法的领会,进行必要的拓展迁移,是四两拔千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