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第2期中医药导报2008年2月Vo.l14No.2GuidingJournalofTCMFebruary.2008
名老中医詹镇川治疗慢性骨髓炎经验
刘志坚,张家驹,尹新生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通过对41例病例治疗效果的回顾性总结,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詹镇川治疗慢性骨髓类的理论见解与临床经验。启示对中医继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詹镇川;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
[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2008)02-0020-01
已故詹镇川先生是湖南中医骨伤科南詹派的代表人物,是享誉省内外的名中医,根据现有詹老生前治疗慢性骨髓炎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詹镇川认为慢性骨髓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寒湿侵入经脉,流注筋骨,逐渐形成阴疽。初觉寒热往来,类似风寒感冒,渐觉筋骨疼痛,局部不红不热,经久阴极生阳,寒郁为热,形成脓肿。外形肿而无头,肤色不变,宜分期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消、托、补三法。初起寒热往来,感觉疼痛,宜发汗散寒,温经通络,以驱散阴经郁滞寒邪,用五积散、万灵丹;脓势已成,切开引流;毒胜者托里清热解毒,用红花败毒散或十全大补汤或阳和汤加味。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者,宜消宜散宜温,用附子六物汤或大防风汤或茯苓佐经汤或内托黄芪汤,外敷回阳玉龙膏或乌龙膏。至溃后创口流腥臭或稀脓,或有脓腔瘘管形成,用普济消毒饮或托里透脓汤加阿胶补气血;外用三仙丹药栓,万应膏盖贴。如若腐肉已尽,肉芽生长,脓稠,撒生肌散,外贴生肌玉红膏,生肌敛口。肿硬消退,创口收敛迟缓,宜服六味地黄汤。愈后局部行走不适可用独活寄生汤或附桂八味丸。附典型病例
林某,男,48岁,工人,1976年4月27日被矿石击伤小腿,肿胀,皮破流血,X线照片示: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经多处治疗,年余未愈。皮肤呈灰暗色,有红枣大小伤口不愈合,流脓水,周围皮肤搔痒,抓破出黄水,伤肢肿胀下午为甚,灼热疼痛。经其他医院外科治疗一年半时间后于1977年11月22日来我院治疗,经检查胫骨断端未见骨痂形成而有活动感,腓骨上1/3已切除。病属久病伤阴,元气亏损,以补益气血,健脾养胃,兼以清热解毒。黄芪怀山药金银花各30g防风连翘生地川芎赤20芍茯苓鳖甲(先煎)阿胶夏枯草各10g当归15g甘草3g黄柏6g。每日服1剂;伤口外撒生肌散,敷贴玉红膏,周围撒冰石散,每日换药1次。1977年12月2日2诊,右小腿创口脓水已止,肿痛减轻,舌苔薄白,脉细,拟知柏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茱萸杜仲丹皮牛膝茯苓各10g怀山药30g泽泻6g黄柏6g知母6g。1978年1月4日3诊,创口基本愈合,骨痂逐渐形成,舌苔薄白,脉细。应滋养肾阳,填精补髓,左归丸加减:熟地杜仲枸杞阿胶各15g山茱萸麦冬龟板肉苁蓉各10g怀山药20g甘草3g。外撒龙黄散。1978年1月24日4诊,创口完全愈合,但皮肤无知觉,足背麻木,舌苔薄白,因创口久溃不敛,经脉损伤,寒湿侵袭,宜补益气血,温经通络,滋阴壮阳,阳和汤加味:鹿胶乌附牛膝(先煎)各10g熟地杜仲当归各15g白芥子肉桂各6g炮姜麻黄甘草各3g黄芪30g。1978年2月16日5诊,创口疤痕紫暗色,周围痒,脉细。因其创口腐烂过久,经络挫伤,风毒未尽,脾肾虚弱,主以补益脾肾,兼以祛风止痒。处方:黄芪30g金银花15g牛膝土茯苓熟地赤芍夏枯草鳖甲(先煎)连翘皂角刺当归各10g川芎6g蝉蜕5g怀山药20g甘草3g。外撒龙黄散。1978年3月28日6诊,X线照片:右胫腓骨粉碎骨折断端已有大量骨痂生长,并有部分骨小梁通过而愈合,再无感染。疤痕紫暗色好转,踝关节稍肿,自己弃棍步行,舌苔薄白,脉细,仍须滋肾,理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以巩固疗效。方药组成:狗骨陈皮白芍各10g熟地龟板当归鹿胶锁阳菟丝子各15g牛膝炮姜知母黄柏各6g黄芪20g。
(收稿日期:2007-12-06编辑:季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