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程名称 综合电子设计 题 目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
系 别 自动化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成 绩
摘要
本系统由CPLD,单片机控制模块,键盘,LED,幅度控制模块,低通滤波模块组成,采用当前主流DDS技术完成,能产生从1HZ-260KHZ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以及这三种同频率波的线性组合,失真度在6%之内。 一、 功能介绍
1. 具有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的性能。 2. 用键盘输入编辑生成上述三种波形(同周期)的线性组合波形。 3. 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1Hz~200kHz(非正弦波频率按10 次谐波计算;重
复频率可调,频率步进间隔1Hz。
4. 输出波形幅度范围0~5V(峰-峰值),可按步进为0.1V(峰-峰值)。 5. 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种类、重复频率(周期)和幅度的功能。
6. 增加稳幅输出功能,当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幅度变化不大于±3%(负
载变化范围:100Ω~∞)。
二、 方案论证与比较
常见信号源的制作方法有
方案一:采用锁相式频率合成。将一个高稳定度和高精确度的标准频率经过加减乘除的运算产生同样稳定度的大量离散频率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既要频率稳定精确,又要频率在很大范围内可变的矛盾。但频率受VCO可变频率范围的影响,高低频率比不可能做的很高,而且只能产生方波和正弦波。
方案二:采用模拟奋力元件或单片压控函数发生器MAX0832,可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通过调整外部元件可改变输出频率,但采用模拟器件由于元件分散性太大,即使使用单片函数发生器,参数也与外部元件有关,外接的电阻电容对参数影响很大,不能实现波形运算输出等智能化的功能。
方案三:采用DDFS,即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以Nyquist时域采样原理为基础,在时域中进行频率合成,它可以快速转换频率,频率,相位,幅度都可以实现程控,便于单片机控制,所以,本系统采用此方案。
比较方案。
三、 系统设计
主要介绍总体设计方案,需要添加系统的方框图 系统总体设计方框图:
图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框图
四、 单元电路设计
介绍各单元模块电路设计以及参数选择的原理,需要添加各单元的电路图。 1. 驱动电路的设计
2. XXXXXX电路的设计
3. XXXXXX电路的设计
4
总体设计效果图
五、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部分包括各部分电路的软件设计,包含流程图,状态图等,程序代
码放在附录部分。
1 LED灯检测:
2 数码管显示
3 总体显示
开始 系统初始化 A/D数据采集完成? 按键识别执行相应功能 数据处理 LCD液晶显示 结束
六、 结束语
1 设计的系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
2 课设过程中的设计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过渡过程,当知识在书本上时它只是理论上的无论怎么考怎么学都只是靠想象并没有体现在成品上。这次设计大体分为硬件与软件,硬件上要求把握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将他们组成各种电路已完成预期效果,这是最难得一节,但在同学的热心帮助下 我们不仅完成更加深入了解各部分作用以及综合应用。软件方面,把零零散散的小程序加以自己的理解更改组合成需要的程序,这需要更加牢固的把握程序,随然我们没有多样的效果比若说键盘等等,但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程序。这次的课设有很大收获。
七、 参考文献
[1] 源于图书者:[01] 谢维成 杨加国 .单片机原理与应C51程序设计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279 [2] 源于图书者:[02] 董诗白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10 74--375 八、 附录
附录中主要包含有主要元器件清单,程序清单(要求有中文注释),印制板图和系统使用说明等。 单片机C52 可编程控制器 95108 静态存储器 62 数模转换器0832 双向三态数据收发器 8286 三态地址锁存器 8282 键盘接口芯片8279 通用键盘 LED数码管 电阻,电容
一片 一片 一片 两片 两片 两片 一片 一块 八个 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