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及保健策略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及保健策略

来源:爱玩科技网
43健康养殖·管理

2020.04 畜牧业环境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及保健策略

刘相春1,严海涛2

(1.莒县政务服务中心,山东莒县 276500;2.莒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莒县 276500)

摘 要:近年来,莒县各乡镇新建的猪场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规模,采取集约养殖的形式。为了提高猪群对疫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日常免疫接种必须搞好。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过关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及熟练的接种技术,还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让各类疫苗充分发挥应有的免疫效果。作为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生疫病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防止疫病的发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一套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尤为重要。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猪常见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保健工作,采取卫生消毒、药物预防等切实可行的保健策略。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保健策略

1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免疫程序的制定

1.1 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在一个地区,每个猪场可能发生多种疫病,另外不同的疫苗、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等决定了猪场免疫程序是不可能相同的,要达到免疫程序和实施方案的科学合理,应根据动物的免疫基础、疫病的流行情况、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和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等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

1.1.1 免疫基础。各个养猪场猪群间的免疫基础,即母猪的免疫状况决定了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虽然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免疫基础决定疫苗首次免疫的日龄。

1.1.2 当地疫病的发生状况。了解本地区猪场及附近一定区域内目前及过往疫情流行情况,以及区域流行的主要疫病血清型十分重要,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有疫苗可以预防的应该着重安排,而对于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即使有疫苗可以预防也应当慎重使用。

1.1.3 选用疫苗的特点。疫苗分为活苗与灭活苗,单价苗与多价苗以及强毒苗与弱毒苗等多种类型。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期及产生免疫力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疫苗的选择上应结合猪场需求、疫苗起效期、疫苗免疫持续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选用毒力较弱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后期再用毒力较强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另外,不同疫苗之间、疫苗与其他疫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现象,所以不同疫苗接种时间需有设定间隔期,以免相互干扰及免疫应激。

1.1.4 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高低关键在于管理制度是否严格。管理制度严格,各种防疫措施落实有力,饲养环境控制的好的养猪场,各种疫病入侵的机会相对减少,即属于相对安全猪场;相反管理制度松散,防疫措施未能有效落实,甚至是名存实亡,各种疫病常发,就属于多发病猪场。这两种不用类型猪场的免疫程序的制定和疫苗品种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

1.1.5 免疫监测。做好猪场免疫水平的采样检测,是搞好猪场安全防疫,确保猪场饲养安全的关键。为保证免疫程序更

合理、更科学,通过实际的免疫效果来检验免疫程序,同时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制度,根据定期进行的有效免疫监测,及时修正免疫程序,确保免疫程序最优化。1.2 猪场主要疫病免疫程序

1.2.1 猪瘟。猪瘟疫苗为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可单独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也可与抗猪瘟血清联合使用,作紧急预防。两针模式,仔猪首免在20日龄,二免在60日龄左右;乳前免疫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初生仔猪在吃乳前进行免疫接种,2h之后喂给初乳,同样在6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种猪可在每年3月份、9月份各接种一次,用单苗效果较好;繁殖母猪可在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一次。

1.2.2 猪口蹄疫。猪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采用颈部肌肉注射。仔猪9周龄首免,15周龄加强免疫接种一次;种猪每季度免疫接种一次;繁殖母猪断奶后配种前首免,产前10周加强免疫接种一次。

1.2.3 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灭活苗用于预防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仔猪伪狂犬病和种猪不育症,该疫苗的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采用颈部肌肉注射。仔猪断奶时首免,留种仔猪间隔6周加强免疫接种一次;种猪可在每年3月份、9月份各接种一次;繁殖母猪可在断奶后配种前首免,产前4周进行再免。

1.2.4 猪丹毒与猪肺疫病。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易侵害母猪和育肥猪;猪肺疫病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仔猪50~60日龄免疫接种一次;种猪可在每年3月份、9月份各接种一次。

1.2.5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是用于预防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的一种疫苗,采用深部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初产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在母猪配种前3周首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接种一次。

1.2.6 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用于1月龄以上哺乳仔猪或断奶健康仔猪,采用口服或耳后浅层肌肉注射。仔猪30-40日龄免疫接种一次,70日龄加强免疫接种一次。

1.2.7 猪萎缩性鼻炎。猪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受害种猪丧失育种价值,死亡率不高,但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采用皮下注射。仔猪7日龄免疫接种一次,21日龄加强免疫接种一次;繁殖母猪可在产前1个月免疫接种一次,注意非疫区可不接种。

1.2.8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接触传染性很高,它有地方流行性特性。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此病毒,其中日龄在1月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蓝耳苗免疫与否猪场应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如果猪场是阴性场且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可以考虑不免疫,如果猪场已经出现地方性蓝耳病

健康养殖·管理44

畜牧业环境 2020.04

或周围环境防疫压力大应该进行接种免疫。繁殖母猪如有需要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可在配种前间隔20天接种两次。

2 规模化猪场主要保健策略

2.1 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为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规模化猪场猪群的安全,猪场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

2.1.1 生产区的消毒。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消毒沐浴并更换工作服、换胶鞋后通过消毒池进入生产区,生产区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2%的烧碱溶液或3%来苏尔溶液两次。猪场生产区道路、水泥地面、猪舍空地每天清扫一次,交叉使用2%烧碱或5%来苏儿溶液每周消毒一次。母猪产房、产床可用1:400倍稀释的菌毒敌溶液每周消毒两次。售猪周转区装猪台及磅秤等每售一批猪都必须进行消毒。目前,莒县各规模养猪场大都配备了雨污分流、三级沉淀池、堆粪棚及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猪场的污水、粪便经消毒后可生产有机肥等循环利用,病死猪统一收集运送到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1.2 非生产区的消毒。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更换防护服穿胶鞋经消毒室消毒后进入。场区出入口处应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并配有喷雾消毒设备,进入猪场的车辆要经过消毒池及喷雾消毒后进入。办公室、宿舍等场所每天清扫、每两周常规消毒一次。2.2 药物预防措施

在规模化猪场实施药物预防疾病是规模化猪场养猪生产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着猪群的健康成长,因此可以将抗生素、磺胺类、中草药等药物混入饲料或饮水中口服进行群体药物预防,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预防,因为长期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影响预防效果。同时应当注意用药比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占饲料或饮水的比例预防量一般不超过0.01%~0.02%,治疗量一般不超过0.03%~0.04%,连用1周。猪场的疫病病原是在不断变化的,应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并且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药物预防程序。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猪场制定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保健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疫病大多是由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因此规模化猪场必须改变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观念,树立以疫苗预防为主的新观念,同时猪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消毒、定期驱虫、预防给药的保健方案,才能有效预防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静.规模场免疫程序制定及药物保健重要性[J].中国畜禽种业(3).

[2]罗银昌.规模化猪场保健与免疫程序的制定[J].今日畜牧兽医,2011(5):28-29.

(上接第28页)

子结构等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类型就是表层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具体的使用当中,不需要相关人员对待检样品进行预处理,也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制备,可以有效避免检测过程当中出现较为明显的误差情况。此外,表层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操作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具体的检测时间也不会太久,所以,在使用当中可以对传统的拉曼光谱技术灵敏度不够高进行有效的改善,相关人员也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类型的样本信息,这对于兽药的残留危害检测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关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检测技术进行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操作,并且遵循操作规范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与稳定,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兽药残留检测出现失误的情况。

3 结语

畜产品养殖过程中使用兽药如果不科学、不规范,很容易出现兽药残留,其主要危害类型较多,主要体现在引发耐药性反应、中毒反应与过敏反应等,且可能带来肠道菌群失

调等危害。针对畜产品常用兽药残留情况,加强科学、规范的检测十分关键,相关人员应当针对兽药残留的危害选择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检测、免疫学检测等,及时对兽药的残留程度进行科学检测,以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梅.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治理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2):53-54.

[2]黎晓林.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9(18):120.

[3]李洪波,李永彬.色谱技术在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牧业,2019,3(02):51-53.

[4]田梅,张梦雪,高红梅,谢亮,杨健.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5):1-2.

[5]张守明,吴丽媛,程军军.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危害与监控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06):117-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