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二氧化钛可见光活性的掺杂方法的研究进展

提高二氧化钛可见光活性的掺杂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陶瓷工业 2007年6月第14卷第3期 CHlNA CERAMlC lNDUSTRY Jun.2007 Vo1.14.No.3 文章编号:1006—2874(2007)03—0034-06 提高二氧化钛可见光活性的掺杂方法的研究进展 董丽君 邹丽霞 白秀敏 (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利用非金属掺杂、有机染料的表面敏化、金属离子的掺杂、金属氧化物掺杂复合以及贵金属表面 沉积等方法来改善二氧化钛可见光活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纳米TiO:,掺杂改性,光催化荆,可见光 中图分类号:T.Q174.75 文献标识码:A 2.1提高可见光响应活性 1引言 在半导体纳米光催化剂的研究中,TiO2因其具有良好的 禁带宽度,氧化能力强,无毒,生物、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好等 优点,一直处于光催化研究中的核心地位【1】。但是由于Ti0 锐 钛矿)的禁带宽度为3.2eV,要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才能显示催 化活性,然而太阳光中紫外光能量仅占4%,而可见光能量占 43%。如何掺杂改性TiO。,使其光催化活性和催化效率得以提 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掺杂就是将一定量的杂质引入到 二氧化钛的晶格中,从而影响电子一空穴对的产生、复合及其 传递过程,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并且杂 质离子的能级可能位于二氧化钛的禁带中,引起半导体晶体 的能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扩展了吸收光波长范围。 TiO2是n型半导体,由于其极性较强,因此容易吸收水分 在表面形成>Ti 0H。当TiO。受到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 照射时,将产生强还原性的导带电子和强氧化性的价带空穴, 价带空穴可直接将吸附的物质氧化,或者被>Ti 0H捕获生 成【>Ti 0H】+,进而将吸附在TiO。表面的物质氧化。导带电子 则可被TiVOH捕获,生成浅势阱的TiIOH;或者被>Ti 捕获 生成深势阱;将吸附的掺杂离子还原,或者与吸附的氧经过一 系列反应最终生成羟基自由基。另外,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及空 穴与吸附物发生反应之前,容易进行直接或问接的复合,使光 量子效率降低。因此,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时间越长,界面电荷 传输速率越大,则催化剂的光活性越高。目前。纳米TiO2光催 化改性研究可以分为提高可见光响应活性研究和抑制电子空 穴复合提高量子效率改性研究。 2.1.1掺杂非金属原子 目前研究用于掺杂改性的非金属元素有N、c…S F CI、Br 等。其实,早在1986年Sato等嘲就发现氮的引入,可使TiO。 具有可见光活性,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1 年AsaJ1i等四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氮替代少量的晶格氧可 以使TiO2的带隙变窄,在不降低紫外光下活性的同时,使 TiO2具有可见光活性。由此,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TiO2迅速 成为研究的热点。 (1)氮的掺杂 Asahi等嘲采用在N2(40%)/Ar混合气体中用溅射TiO2 靶,再在550℃下N2气氛中锻烧4h,制得掺氮TiO2薄膜。 Diwald等嘲用含有80%N2/Ar混合气体,在室温和3Kv加速电 压条件下溅射TiO 的单晶,然后在900K和超高真空下将所 得的晶体退火3至5小时,制备得到掺氮的Ti02。Irie等同用 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用金属钛作靶,在N。O与Ar气的混合 气氛中沉积掺氮TiO。,接着在550℃下O。、N2、NHs的气氛中 锻烧,得到含氮量不同的TiO。。Asahi等131还将ST—O1粉末 (Ishihara公司生产)在NH (67%)/Ar气氛下600℃锻烧3小时 也同样得到了掺氮Ti02粉末。研究表明:掺氮TiO2粉末可见 光下降解乙醛的活性要大大超过纯Tio2,而两者在紫外光下 的活性却是相近的。Irie等旧将锐钛矿型TiO。粉末在氨气流中 锻烧制备氮掺杂的TiO。粉末(TiO2-XNX,x<0.02),其吸收光 谱向可见光方向发生红移。lhara等【 往Ti(SO4)。溶液中加入浓 氨水得到氢氧化钛沉淀,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直到s0 在清 洗液中的浓度低于0.5mg/L,然后在400℃下煅烧lh,得到氮 掺杂TiO2粉体,其可吸收波长在400-500nm之间。Sato等阀 将Ti(OCH)(cH3) 11口)和TIC1,,O ̄C左右在浓氨水(28%)中 2纳米TiO 光催化改性研究 水解,将所得的沉淀用纯水洗净,5O℃烘干,然后在0。气流 (3Oral/airn)中高于330℃下锻烧,得到掺氮TiO2,其在zl40nm 处的吸收最大可达50%。Sakatani等嘲则是将TiCI。在氨水中 收稿13期:2007-01一i0 联系通讯人:董丽君,女.E—mail:donglijun1980@163.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陶瓷工业 2007年第3期 水解制备了氮掺杂的TiO:。Gole等11Ol在室温下用三乙胺或肼 等直接氮化锐钛矿型的纳米TiO:,得到TiO2-XNX催化剂。这 四丁基铵为原料,通过水解、陈化、在550oC下焙烧处理得到 TiO2_xC ,其在降解水杨酸和4-氯苯酚的可见光光催化反应 中显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Nagaveni等咧以TiO(NOa):为前 驱体,采用溶液一燃烧法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C 纳米晶光 催化剂,其在紫外光与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和丙醇的活性 高于P25。Xie等[241以含K锐钛矿型TiO:为前驱体、环己胺气 体为碳源,利用程序升温炭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的碳掺杂光 种方法合成的氮掺杂的TiO:的初始吸收边能够进入可见光 区约550nm处,在制备过程中引入少量的Pa有利于更多的 氮进入TiO:。Yin等|lll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氮掺杂的TiO。粉 末,将P25与10%的HMT(C6HnN )混合,700rpm高能球磨 120min后在空气中4OOoc锻烧,得到浅黄色的掺杂N的金红 石相TiO:。研究表明:在波长大于510nm的可见光照射下,有 催化剂。在人造太阳光的照射下对气相苯的光催化降解实验 37%的NO能被光催化分解。 除了上述的这些方法外,目前还有其它多种的制备方法。 SariO等r 将TiCI,加入到含2,2’一双吡啶的嘧啶中,得到淡黄 色的TBC(Ti ̄-bipyfidine)沉淀,然后在空气中干燥、研磨,最 后分别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中锻烧,得到掺氮TiO:粉末。 NuKumizu等嗍将(NI-I,)2TiF和SiO2粉末混合,在773K、氨气 流中合成具有锐钛矿结构的TiNOF(TiN O F 光催化剂。 Morikawa等114]将TiN在O2气流中550℃处理90min得到N 掺杂的金红石型TiO:。 (2)硫的掺杂 Asahi等[31指出s掺杂其实不可能产生可见光活性,原因 是s离子尺寸太大,不可能存在于TiO:间隙或置换0产生掺 杂态。但Olmo等Im]认为,硫虽然不可能像Asahi所预言的产 生置换氧的可能性,但可能产生置换晶格金属离子T 而形 成阳离子(催化剂的XPS表征表明,s螂的键合能为170eV,表 明是s 掺杂。Olmo选择亚甲基蓝作为被降解物,用硫掺杂的 Ti02进行了可见光( >440nm)光催化降解实验,发现其具有 显著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但硫掺杂的TiO:与单纯的TiO。 相比,紫外光光催化活性显著降低。Umebayashi等n 采用了氧 化加热TiS:的方法制备s掺杂的TiO:粉末。XRD分析显示, 6OO℃加热时,得到的是锐钛矿相的TiO:多晶粉末,残余的s 原子占据了Ti02中的氧原子的位置,形成了Ti—s键,s的掺 杂使TiO:的吸收边向低能量区域移动。Gomez等117]采用硫化 mO2溶胶的方法制备了硫化的TiO:催化剂。实验表明,硫使 TiOz禁带宽度变小,且能抑止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硫化 TiOz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活性高于纯TiO:。 (3)碳的掺杂 因为掺杂的新态带隙不匹配,Asahi预测碳掺杂不可能产 生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嗍,然而Khan等n 通过控制Ti金属在 天然气火焰上燃烧热解获得化学改性的n-TiO:,并实现了 TiOz的碳掺杂,显著提高了可见光活性,其吸收边红移至 535nm。Iife等 通过加热氧化TiC粉末的方法制备C掺杂的 锐钛矿型TiO:粉末,吸收光谱表明,C掺杂的TiO。的吸收边 发生了明显的红移。Lettmann等[211以几种不同的醇盐为前驱 体。采用改进的溶胶一凝胶方法制备了TiO:光催化剂。在凝 胶锻烧过程中。生成了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含碳光催化剂,能 在可见光激发下( >400nm)光降解4-氯苯酚。化学分析表 明。锻烧后的催化剂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碳,EPR和XRD分析 表明,这些碳的沉积物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焦炭类的含碳物质, 该物质能够起到光敏化作用。Sakthivel等 以TiCh和氢氧化 表明,其光催化活性远高于纯TiO:。另外,K和含碳物种共存 在于催化剂中有利于碳掺杂的TiO:中T 和氧空位稳定性 的提高。Choi等闭采用大气中氧化退火TiC的方法制备了 TiO:光催化剂。结果表明TiC在400和80O℃温度下退火后, 分别得到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而在400-600oC温度区间退 火,则得到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相。紫外光下分解水制氢实 验表明,氧化TiC方法得到的掺碳TiO:的光催化性能高于纯 Ti02。 C 在常温下是一种呈面心立方结构的能隙半导体,它也 可以以1-al4 P- ̄_体复合的方式对二氧化钛进行掺杂修饰,通过这 种表面的修饰,能有效地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如P.V Kamat等IZ61用c酗进行纳米级二氧化钛的掺杂,并对其光活性 作了阐述,认为二氧化钛载体参与了表面光化学过程,导致了 被吸附物c酗的氧化。后来金达莱等 分别用溶胶一凝胶法和 浸渍法制备了C 的二氧化钛微晶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 催化活性,掺杂使得 的热解温度提前,二氧化钛的晶化温 度延迟,并使二氧化钛产生了一个比较确定的晶化温度,抑制 了其相变过程;另外活性炭(Ac)掺杂二氧化钛后可以改变二 氧化钛的酸碱性质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并且由于活性炭 对可见光的吸收而在太阳光照射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陶。 有研究表明:炭黑掺杂改性的纳米TiO:比未经掺杂的同 类物质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291。在TiO:溶胶中加入炭黑搅 拌,再固定到基体上400oC下热处理即可得到含有炭黑fFiO 复合薄膜[301,用于降解有机物时,光催化降解速率随着炭黑含 量增加而增加,最终达一个最佳值。如果提高热处理温度,则 部分炭黑作为造孔剂m1,得到的TiO:薄膜光催化剂结构更为 疏松,具有更多孔隙,比表面积大,吸附好,成为提高催化剂活 性的重要因素。 (4)卤素的掺杂 目前,卤素的掺杂以氟掺杂为主。Yu等㈤采用四异丙醇 钛在NH4F水溶液中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 的锐钛矿和板钛矿相氟掺杂TiO:纳米晶催化剂。结果表明, 氟掺杂提高了锐钛矿TiO:的结晶度,而且F含量的升高不仅 可以抑制板钛矿TiO:的形成,而且能阻止锐钛矿TiO:向金 红石相转变。另外,T 的存在导致能带隙变窄,紫外一可见 光谱发生很大的红移。其光催化活性超过P25。Wang等 采 用机械化学反应法合成了氟掺杂的SrTiO3_ ̄Fx粉体,并对其光 催化性及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以SrF2为氟源 制得的光催化剂含氟量最大,在可见光激发下活性最高,在可 见光( >Smnm)T ̄NO的降解率可达60%以上。Zhang等[3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中国陶瓷工业 以H2TiF6为前驱体用喷雾高温分解法(sP)制备了具有粗糙表 面形态和强表面酸度的氟掺杂TiO 球形颗粒。当反应温度为 l 173K时,其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降解气相乙醛均表现出最 高的活性,其活性高于P25TiO 的活性。他们认为高活性是由 以下因素引起的:表面酸度的加强,生成的氧空位、活性位增 多,而不是体相带隙的窄化(或者吸收光谱的红移)。对于这一 氧空位效应,Li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氟掺杂的 Ti()2对乙醛及三氯乙烯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均很强;然而,紫 究思路就是通过在纳米晶中掺杂大粒径金属离子,引发纳米 晶出现品格畸变,在纳米晶内部及表面形成缺陷或氧空位作 为电子捕获陷阱,从而分离电子空穴达到提高量子效率的目 的。同时,捕获陷阱捕获的电子还会再次释放出来参与强氧化 性自由基的生成。在TiO 催化剂表面上掺杂金属离子、稀土 元素等,可在TiO 晶格中引入缺陷或改变结晶度等;还可改 变粒子结构与表面性质,从而达到扩大光响应范围,促进TjO2 微粒光生电子一空穴的有效分离,提高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 外一可见光光谱表明,氟掺杂并没有使Ti()2体相光谱发生明 显的红移,但是,激发光谱(PL)表明,氟掺杂形成了2种氧空 位(F和F一中心),因此可以认为氟掺杂主要是通过形成氧空 位来提高其可见光活性的。Hattor等[351通过在s0l—gd法的起 始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TFA)制备了掺氟TiO 薄膜。实验表 明F掺杂使得TiO 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甲基硅氧烷单 层氧化和光电流测量实验证实了掺氟TiO 薄膜光活性的提 高。Yamaki等Is61采用离子植入法制备了氟掺杂的TiO ,XPS 光谱表明,氟取代了TiO 晶格中的氧原子,使晶体产生空穴 型缺陷。Luo等肿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TiCk作为钛源,在 氢溴酸(HBr,48%)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Br和cl共掺杂的 TiO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非金属掺杂实现半导体光催化 剂的可见光化是研究的热点,而纵观各种已经发现的可见光 响应催化剂,非金属元素特别是氮元素的阴离子掺杂是可以 在不降低紫外光催化活性的基础上实现可见光响应的较好方 法。 2.1.2有机染料的表面敏化 表面敏化是指光催化剂表面物理或化学吸附一些有机 物,经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产生光生电子,然后注入到半导体 光催化剂的导带上,从而在TiO 中产生载流子的过程。由于 TiO 的带隙较宽,只能吸收紫外光区光子。敏化作用可以提高 光激发过程的效率,通过激发光敏剂把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 价带上,从而扩展了光催化剂激发波长的响应范围,使之有利 于降解有色化合物。 敏化的具体过程为:首先,染料被吸附在半导体的表面; 然后,在光激发下吸附态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而被激发产生光 生电子;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上,再将 电子转移到被吸附在表面上的氧分子而产生氧气负离子。Bae 等嘲研究钌复合敏化剂和贵金属改性TiO 可见光催化剂在 降解三氯乙醛和cch时发现:Pt/TiO2/RunL3复合光催化剂能 大大提高降解率。如果半导体的导带能级较激发态敏化剂的 氧化电势更负时,激发态敏化剂的电荷将会注入到半导体的 导带上,随后导带电子转移还原吸附在其表面的受体上,这个 受体可作为氧化一还原电子使敏化剂再生,如果没有氧化一 还原电子,敏化半导体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后,敏化分=f-gr ̄氧 化降解。 2.2提高光量子效率 提高光量子效率就是要有效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使得 尽可能多的电子空穴参与强氧化自由基的生成,目前总的研 目的 。 2.2.1金属离子的掺杂 掺杂金属离子提高TiO 的光催化效率的机制可概括为 以下几个方面。 (1)掺杂可以形成捕获中心,价态高于n“的金属离子捕 获电子,价态低于Ti“的金属离子捕获空穴,抑制h ̄/e-复合。 (2)掺杂可以形成掺杂能级,使能量较小的光子能够激发 掺杂能级上捕获的电子和空穴,提高光子的利用率。 (3)掺杂可造成晶格缺陷,有利于形成更多的Ti 氧化中 心。 Choi等[s01研究了包括l9种过渡金属离子(、, ,V“,c , Mn3+,R ,Co ,N ,zr ,Ga3+,Z ,№5+,M05+, ,Rh3+,Sn舢, sb ,T ,R 和0s 及Li’,Mg2 ̄,Ala*3种离子分别掺杂纳米 Ti()2时发现:掺杂0.1%一0.s%的F ,M ,Ru ,O ,R , V“及Rh 后大大提高了TiO 的光催化氧化一还原性能。然 而,掺杂Co 和 会降低对cch和氯仿的光催化氧化活 性。李越湘等[411采用溶胶一凝胶一浸渍法制备了Eu ̄i/Si纳 米光催化剂,发现E ,Si“共掺杂TiO 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催化活性得到大幅提高,考查其原因发现:①si舢能进入到 Ti()2的晶格中;②表面的E 不但能促进si“进入Ti()2的品 格中,还能起到光生电子浅势捕获阱的作用; ̄Ti—O—Si键的 形成有利于光生电子向粒子表面的迁移,同时增大对污染物 的吸附力。 具有f外层电子的稀土元素离子掺杂使得纳米TiO 品格 发生膨胀,产生氧缺陷,并改变了晶格结合能;当掺杂稀土元 素离子质量分数为0.5%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掺杂质量 分数过多会在纳米TiO 晶粒中形成孤立的岛,并严重破坏晶 粒品格周期性势场的完整性,不利于电子空穴向晶体表面的 迁移,同时晶格膨胀导致电子空穴反应晶面活性降低,从而不 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陈俊涛 、于向阳㈣、王朋【矧等分别对 稀土离子掺杂对纳米TiO 光催化性能影响研究后发现,掺杂 稀土元素离子能够在抑制晶型转变和光生载流子复合以及改 变样品的光吸收率等方面具有明显影响,能够提高纳米TiO 的光催化效率。需注意的是,不同价态的稀土离子对Ti()2光 催化性能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几乎讨论了 几乎所有的金属离子,包括稀土金属、过渡金属等,其改性原 理多是基于金属离子掺杂引发纳米TiO2品格畸变,形成电子 捕获陷阱,进而达到分离电子空穴的目的。从金属离子掺杂研 究来看,一定浓度梯度的离子分布,扩散,有利于电子空穴的 分散及分离,因而更能够提高纳米TiO 的光催化性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陶瓷工业 2007年第3期 2.2.2金属氧化物掺杂复合 由2种不同禁带宽度的强互补性的半导体进行复合,由 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应多使用多孔或介孔材料。Ya- makata等阁合成了掺杂l%的Pt/TiO 光催化剂,在降解甲醇 阻碍电子和空穴的 于不同半导体的价带、导带和带隙能不一致而发生交迭,从而 的实验中发现:甲醇显著影响电子的衰变,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率,抑制e-/h 复合,提高光量子 复合,而空穴对甲醇蒸气并不敏感。在电子被捕获的过程中, 产率和催化效率,扩展纳米TiO 的光谱响应。目前广泛研究 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数属于宽禁带n型半导体化合物。 游离的甲醇被吸附并对气相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有 效的空穴捕获剂的作用。Kisch等Is6]用溶胶一凝胶技术制备了 Pt ̄/TiO 光催化剂,它在可见光照射下可有效降解四氯苯酚。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将TiO 与其它半导体化合 物(如:CdS,ZnO,Sn02,W()3,SiO2,ZIO2,FeaO3和V2o5等)制备 以上表明:一些金属离子的掺杂可提高Ti02的光催化活性; 成复合型_ra14.  ̄_体,以改变催化剂的光谱响应,提高可见光区光 催化的活性[4S1"。Vogel等[461将CdS引入宽禁带半导体TiO 中 形成了复合_ar.14  ̄_体光催化剂,由于这两种半导体的导带、价带 的带隙不一致而发生交迭,从而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率,扩展 了Ti02的光谱响应。Marci等旧研究ZnO/Ti02的复合光催化 剂在降解4--硝基酚时发现:不同光催化剂表面羟基化作用程 度的差别并不明显。但是,表面的酸性则随着ZnO含量的增 加而降低,ZnO和TiO 复合后的光催化性能并没有明显提 高。Tada等 ‘ 在碱性玻璃上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双层(上层 为Ti02,下层为SnOz)的光催化剂薄膜。这种膜对气相反应(如 气相CH3CHO的氧化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这主要 是由于电子从TiO 层转移到底层的SnO ,提高了光生电子和 空穴的分离能力。Do等[401通过物理方法将WO。添加到TiO 中发现 ̄.WOs覆盖在TiO 表面能明显提高它对二氯苯酚的降 解率。但是,WO。只是覆盖在TiO 的表面而并未进入到Ti02 品格中。同掺杂复合形成低能导带而利于电子转移不同,掺杂 Y D3后能够延缓TiO 晶粒生长速度,细化晶粒,使得晶粒的 比表面积增大,量Y-4g学效应更趋明显,电子空穴复合的几率 也越小,有利于提高光量子效率删。Donia等lS1]在两半导体间 加入一薄绝缘层SiO ,能够有效提高自由基的氧化能力。需要 说明的是,许多研究者提到金属,金属氧化物掺杂可以使纳 米晶Ti02响应波长红移,事实上,由于该掺杂并不能从根本 上减小禁带宽度,品格调整不能使响应波长明显红移。尽管采 用掺杂金属,金属氧化物可以提高光量子效率,但是总体来 讲光量子效率仍然不是很高,同时纳米晶TiO 的品格稳定性 受到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掺杂金属,金属化合物(可以重点 考虑金属非氧化物)及掺杂量仍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嘲。 2.2.3贵金属表面沉积 在纳米TiO 表面沉积贵金属提高其催化反应效率 和选择性是很有效的嘲,常用的贵金属有P【、Pd、Ag、Au、Ru、 l、 等,其中P【最为常用。紫外光直接激发下,电子自纳米 TiO 价带跃迁至导带,由于P【金属的Fermi能级低于TiO 的 最低导带能级,因此TiO 导带中的电子快速迁移至PtO,PtO 便起到了电子聚集体的作用,加速了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而 聚集在PtO上的电子则可以和溶解氧实现电子转移。由于电 子需到达纳米TiO 导带再注入Pt金属Fermi能级,因此这种 贵金属表面沉积不能提高纳米TiO 的可见光响应。Yang等 将纳米TiO 浸渍在铂盐与甲醇(0.1mol/L)的混合溶液中,在 75W高压汞灯照射下制得Pt/TiO 光催化剂,能够高效光催化 降解二氯乙酸。由于贵金属需要表面沉积,这要求纳米TiO 另一些金属离子的掺杂降低了Ti02的光催化活性。 Clovis等[571研究发现:在TiO 光催化剂中添加质量分数 (下同)为1.0%的贵金属(如:Pt和Ir等)可使其对海藻的抑制 生长率由66%提高到87%。Au掺杂使金红石相含量增高,而 Au 掺杂则使得金红石含量稍微降低。Li等tSal对 Au/Au Ti0 光催化剂做了研究,发现:Au/AC*-TiO2光催化 剂可有效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它在可见光区降解亚 甲基蓝的能力。Song等 认为:掺杂金属能否提高TiO 的光 催化活性,必须具备以下2个条件:(1)掺杂金属要具有适合的 能级,能使电子由导带迅速转移至被吸附物的溶液中;(2)进行 光催化反应时,掺杂金属在Ti02表面应表现出好的化学稳定 性。因为掺杂金属若被氧化,金属的导带位会降低,能级将会 改变,最终因不能够有效阻碍或转移光生电子的迁移而导致 光催化活性的降低。 3结论 对于如何改性二氧化钛从而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国 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目 前,很多研究者提出,氮掺杂改性二氧化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 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因此,今后我们可将研究重点放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N掺杂TiO ,探讨其可见光吸收性能,提高Ti02 可见光催化活性。 (2)进一步探索介孔TiO 制备、形成机理,对光吸收性能 与光催化活性。 (3)研究介孔TiO,-N制备、形成机理,对光吸收性能与光 催化活性。 (4)研究金属客体对主体介孔TiO,-N掺杂对光吸收性能 与光催化活性。 参考文献 1 Fan Chongzheng。Xiao Jianping,DingYanwei.Chinese Science Bul— letin,2001,46(4):265-273 2 S.Sato.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Ox—doped Ti02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Chem.Phys.Lett.。1986.123:126 3 R.Asahi,T.Morikawa,T.Ohwaki.K.Aoki,Y.Taga.Visible--Light Photoeatalysis in Nitrogen-Doped Titanium Oxides.Science,9.001, 293:26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中国陶瓷工业 4DiwaldO.ThompsonTL.GoralskiEQ.eta1.J.Phys.Chem.B..2004. 1O8(1).52 5 Irie H.Washizuka S.Yoshino N.et a1.Chem.Commun..2003,11: 1298-1299 6 lde H.Watanabe Y。Hashimoto K.J.Phys.Chem.B..2003.107:s483 7 T.Iharaa,M.Miyoshi.Y.Iriyatna,et 1a.App1.Cat1a.B:Environ..2003. 42:403 8 S.Sato.R.Nakamura,S.Abe.App1.Cata1.A:Genera1.2005.284. 131-137 9 Sakatani Y。Ko e H.Japan Patent,P.2001-72419A 2001 lO J L Cole.J D Stout.C Burda.et a1.J.Phys.Chem.B.2004.108(4), 1230 l l S Yin,H Yamaki,M Komatsu.et 1a.J.Mater.Chem..2oo3,13:2996 l2TSano,NNegishi。KKoike.eta1.J.Mater.Chem..2004,14:380 l3 K Nukumizu,J Nunoshige,T Takata,et ai.Chem.Lett.2003,32(2): l% 14 Morikawa T,Asahi R,Ohwaki T,et a1.Jpn.App1.Phys..2001,40: S6l 15 Ohno T.Mitsui T,Matsumura M.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doped TiO ̄hotoe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Chem.Lett.,2003,32(4): 364-36S l6 T Umebayashi,T Yatnaki。H ltoh.ct a1.App1.Phys.Lett.,2002,8l(3): 464 17 C ̄mez R Lopez T,Ortiz- ̄lsa E,ct a1.J.Mo1.Cata1.A:Chem.,2003, 193:217-226 18 Asahi R.Morikawa T.Ohwaki T,ct a1.Visible light photocatlaysis in nitrogen doped titanium oxides.Science,2001,293(5528):269-271 19 Khan S U M。A1一Shahry M。lngler W B.Efifcient photochemical wa— tea"splititng by a chemically modiifed n-Ti02.Science,2002,297 (5590):2243-2245 20 lde H.Watanabe Y.Hashimoto K.Carbon—doped anatsae TiO2 p0w— ders as a visible light sensitive photocatalyst.Chem.Lett.,2003,32 (8):772-777 2l C Lettmaun。K Hildenbrand.H Kisch。et ai.App1.Cata1.B:Environ.。 2001.32:215 22 Sakthivel S.Kiseh H.Daylight photoeatalysis by carbon-modiifed ti- tallium dioxide.Angew.Chem.hat.Ed.。2003.42(40):4908--4911 23Nagavenil(tHegdeMS.RavishankarN。et a1.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nanoerystalline Tio2 with lower band gap showing high photo- catalytic actiivty.Langmuir.2004。2o(7):2900-2907 24XieYB.YuanCW.LiX乙Photocatlaytic degradation ofX23B dye by visible light using lnathanide ion modified titanium dioxide h drosol system.Colloid Surface A.2005。252(1):87-94 25 Choi Y,UmebayashiT。Yamamoto S.Tanaka S.Mater.Sci.Lett.. 2o()3.22:1209—121l 26KamatPV.G-evaertM.J.Phys.Chem.B.1997.101(22):4422-4427 27金达莱。岳林海.金志敏等.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2001.28(5): 526-532 28 Arlhqa J.Dona-Rodriguez J M,Rendon E T.et a1.Applide Catalysis B:Environmenta1.2oo3.44:153一l6o 29田地,余刚等.碳黑改性二氧化钛对气相中甲苯的光催化降解,太 阳能学报.2002.23(1):66-69 30 Cakeda N.1wata N.Toilmoto T.et a1.Journal of Catalysis.1998.117: 240-246 3l陈中颖,余刚.张彭义等.科学通报,2001.46(3):1961-1965 32 JCYu.JYu.WHo.eta1.Chem.Mater..2002.14(3):8O8 33Wang J。YinS,ZhangR,eta1.J.Mater.Chem..2003.32(8):772 34Zhang JC.LiQ.CaowL.Preparation ofTi0 —MoO3nano-compos— ite photo--catlayst by supereriifcal fluid dry method.J.Environ.Sci. -China.2005.17(2):350-352 35 Hattori A,Hiocki T.J.Sol—Gel Sei.Techno1.,2001.22:47-52 36 Yamaki T。Sumita T,Yamamoto S.J.Mater.Sci.Lett..2002,21: 33-35 37HLuo,TTakata,YLee.etai.Chem.Mater.,2004,16(5):846 38 Bae E Y,Choi W Y.Highly enhanced photoreductive degradation of perchlorinatde compounds on dye-sensitized metal/TiO ̄under visible ilght.Environ.Sci.Techno1.,2003.37(1):147-152. 39谭怀琴.全学军,赵清华.二氧化钛光催化研究进展.重庆工学院学 报,2005,l9(3):80-83 40ChoiW.TerrainA,HoffmanMR.Themle ofmetal—ion dopantsin quantum—sized TiO2:correlation between photoreactivity and charge-carrier recombination dynamics.J.Phys.Chem.,1994,98(51): 13 669-13 679 4l李越湘,王添辉,彭绍琴.Eu si*共掺杂Ti()2光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物理化学学报,2004,2O(12):1434-1439 42陈俊涛,李新军。杨莹等.稀土元素掺杂对Ti()2薄膜光催化性能 的影响.中国稀土学报,2003,21(spec Issue):67—71 43于向阳,程继健,杨阳等.稀土元素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6(3):287—29O 44王朋,陈文新,刘应亮等.稀土离子掺杂对TiO: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 影响.硅酸盐学报。2006。34(7) 45周武艺。曹庆云。唐绍裘.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 究的进展.硅酸盐学报。2006。34(7):861—867 46 Vogel R,Hoyer P,Weller H.Quantum—sized PbS,CdS,Ag2s,Sb2s3. nad Bi2s3 particlse as sensitizers for various nanoporous iwdebandgap semiconductors.J.Phys.Chem..1994.98(12):3183-3188 47Mami G.AugugliaroV.Lopez—MunozM J.etai.Preparation eharac— terization nad photocatalytic actiivty of oplycrystalline ZnO/TiO2 sys— tems.2 surface.bulk characterization.and 4-nitrophenol photdoegra- dation in liquid—solid regime.J.Phys.Chem.B.2001。105(5): 1033-1O4o 48 Tada H。Hattori A。T hisa Y,et a1.A pattemed-TiO2/SnO2 bilayer type photocatalyst.J.Phys.Chem.B.2000,104:4585--4587 49 Do Y R.Lee W,Dwi【ght K.et a1.The effect of WOs on the photo- catalytie actiivty of Tio2.J.Solid State Chem..1994.108(1):198-201 5O包淑娟。张校刚.刘献明等.磁载纳米TiO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 催化性能研究.分子催化.2003。17(2):96-10o 51 Dunia B.Ror A。Gary L.et a1.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phO— todissolution at the phase junction of magnetite nad titanium dioxide.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2,180:193-200 52 BessekhouadY。RobertD.Weber JV.Bi2s:I,Tio2andCds/TiO2 het— erojunctions as na available ocnfiguraiton ofr photoeatalytic degrada- don of organic opllutant.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nad Photobiology A:Chemistry。2004,163:569-58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陶瓷工业 2007年第3期 53银董红,邓吨英,陈恩伟等.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研 究进展.工业催化,2004,12(1):1—6 54 Yang J C,K/m Y C,Shul Y G,et a1.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educ— tion Pt/TiO2 and decomposition of dichlorocetic acid over photore— duced Pt/Ti02 catalysts.App1.Surf.Sci.,1997,525—529 light.Angew.Chem.Int.Ed.,1998,37:3034-3036 57 Clovis A L。Calter G J,Locuson D B,et a.Photocatalytic inhibition of algae growth using TiO2,W0 and cocatalyst modifications.Environ. Sci.Techno1.,2Ooo。34(22):4754-4758 58 Li X Z.Li F B.Study of Au/Au —.Tio2 photocatalysts toward visible photooxidation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EnviIon.Sci. 55 Yamakata A。Ishibashi T,Onishi H.Elcteron—and hole—capture reac— dons on Pt/TiO2 photocatalysts exposed to methanol vapor studied with time-resolve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J.Phys.Chem. Techno1.。2001。35(11):2381-2387 59 Song K Y,Kwon Y T,Choi G J,et a1.Photocatlytiac activity of CIl/Tio wih oxitdation state of surface-loaded copper,Bul1.Korean B,2002,106(35):9122-9125 56 Kisch H。Zang L,Lange C,et 1.Modiaiefd amorphous titania—a hybrid semiconductor for detoxification and current generation by visible Chem.Soe.,1999,20(8):957-96o RESEARCH ADVANCES IN DoPING MoDIFICATIoN To PRoMoTE VISIBLE—LIGHT ACTIVITY oF Tio2 Dong Lijun Zou Lixia Bai Xium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Jiangxi 344000) ABSTRACT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improving th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TiO2 is reviewed. The methods for promoting th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y itnclude nonmetal doping,dye sensitizing, metal doping,semiconductor coupling,and surface deposition of precious metals.Finally,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are given. KEYWoRDS nano-TiOz,doping modification。photocatalyst。visible-light Received On Jan.1 0.2007 (上接第42页) DESIGN OF FULL AUTOMATIC DEOXIDIZATION TI NEL KILN FoR DAILY—USED PoRCELAIN LiangShanliang (Hanshan Ceramic Co.,Ltd.,Chaohu 238151) ABSTI CT The article explained the main points for the design of fulI automatic tunneI kiln with strong deoxidizing flame. and fully expatiated upon the struCture of the kiln,obtainment of deoxidizing atmosphere。composition of the autocontrolling system and building of the kiln.It intoduced some new methords in kiln design.which is es— sentially effctieve in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in building the kiln and its running cost.and in enhancing its thermaI efficiency。to ensure high qualiy tand Iow cost kiln unnirng. 1 YW0RDS fulI automatic,deoxidizing fire,kiln design。heat preservation matedals Received on Feb.1 8.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