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二语文春季讲义第十一课【学】

初二语文春季讲义第十一课【学】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

浦信教育初二语文班课讲义 第十一课

错误!

知识典例1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繼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⑧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⑨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⑩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

1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

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⑪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⑫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0.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中的“失望”,是因为爸爸没抽查我能背的《满江红》。 B.第⑥段中的“惊喜”,是因为我读出了《绝句》中的画面感。 C.第⑥段中的“担忧”,是因为我读不出古诗中催人上进的意思。 D.第⑦段中的“轻松”,是因为我被古诗中优美的景色吸引住了。 21.根据文中内容,概述父亲对我学习古诗提供的帮助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我”读古诗的方式,主要有背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3分) 23.第⑨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4. 文末写道:“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根据上文相关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自己长大了?(5分)

错误!

知识典例2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1分)

一只鹰落在屋项上了

①山脚下只有一户人家,房子是黄泥小屋,栅栏用石头全就,显得孤独而又宁静。

②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统而来,落在了人家的屋顶上,我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这家人的房顶上有鹰!”但他们因为没有看到刚才的一幕,都不相信鹰会落在房顶上,在他们的观念中,鹰因为高傲,是不会接近人的。但我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确实看到一只鹰落到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了,然而我又能如何让自己的这次目睹得到认可呢?大家的观点是从高原存在了多少年的事实中得来的,我说服不了他们,我感到孤独。

③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离去,这时候,我看见从那个黄泥小屋里走出一个人,去屋后骑了一匹马向我们这边跑来。我们坐的是越野车,很快便把他甩到了后面,我从倒车镜中看见他在车后的灰尘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我很想等他骑马近前后问问他,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所以便一直观察着他,看

2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

他是否一直尾随在我们身后,可是后来,他不见了,我打消了向他询问的念头。

④汽车在一个有平整积雪的大平滩上停下,大家下车赏雪。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

⑤这时候,我一扭头又看见了他。可,他果然一直尾随在我们车后。他向我们使劲挥手,似乎让我们等他。我对大家说:“看,那个人在向我们挥手!”大家看过去,他已拔转马头沿大平滩外沿向我们这边跑来了。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他从马上跳下来,指着一位同行的塔吉克朋友说:“你,我的朋友嘛!刚才,我房子门口你都到了,不进去,为啥?”

⑥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不起他,脸上有了窘迫之色。

⑦他的目光更锐利了,紧盯着他说:“刚才,我看见你这骑马的腿了!你忘了,10年前,你来这里,骑我的马,掉下来了,掉伤了。我的马,把你摔伤了,是我的事情嘛!我,还没有,给你赔不是。”

⑧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起了往事,噢了一声,说:“没事,我已经好了。”

⑨他忙说:“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他总爱用“事情”二字来表达他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好在我们在已经生活了好些年头了,知道他说的好是“事情”,不好也是“事情”。

⑩同行的塔吉克朋友因他还惦记着10年前的事感动了,而他也因为终于找到了10年前被自己的马摔伤的人而释然了。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握手,临了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腿显得无比亲密。我想,这些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景而成为朋友的。

⑪我看他们之间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便忍不住问他:“有一只鹰落在你家屋顶上了,你知道吗?” ⑫他一下子用锐利的目光盯住我,问道:“是吗? ⑬我说:“我看见了,这些朋友没看见,他们不相信。”

⑭他的目光变得更锐利了,而且由于他的个子很高,所以让我觉得有一种被什么从高处刺中的感觉。他说:“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他仍用他那好事坏事都是“事情”的理论回答了我。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互道祝福,然后骑马走了。他用了10年时间,终于了却了一柱心事。

⑮他骑着马渐行渐远,在雪野里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19.文中的塔吉克族男人和“我”各有心事:塔吉克族男人曾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而无法释怀,“我”则因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犹疑纠结。塔吉克族男人最终释然,他处事的原则是(3)_________________。(6分)

20.第⑤段画线语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3分)

21.第②、③、⑾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2.把第①段画线句改为“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述理由。(4分)

23.下列对文章主旨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提醒人们,做事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宜过分依赖经验。 B.告诉人们,放弃自我坚持,将会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 C.启示人们,保持思想和强大的内心,需要坚守自我。 D.劝导人们,做人应该是非分明,敢于承担责任。错误!

3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

作文赏析

真的不容易

门栓打开,锁链碰撞发出嗒嗒声。彼时已是午夜,我习以为常地睁开眼,叹了口气,那男人回家了“真的不容易啊”。我不由地轻声感叹。

老新村的社区隔音效果都不好,所以我将隔壁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那男人拖着疲乏的步子,沉重浑浊的呼吸声更显出他的倦意。没有人会迎接他,他的妻儿早睡下了。浓稠的、化不开的夜色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我再次叹了口气,翻过身沉沉睡去。

次日,晨光熹微。母亲煮好粥端在我面前,我执起勺子,目光却落在窗外——那男人又要上工去了,骑着他那辆七十年代的自行车远去。我想起印象中那人黝黑的面庞、高大的身躯和满是泥泞汗渍的后背,忽然就感到一阵低落。

母亲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她翻着白眼看那人远去,嘴里抱怨嘀咕着:“隔壁这外地人真是要命,什么年代了还拿铁链锁门,每天半夜咔嗒咔嗒得烦死人了。”父亲有些不认同地放下手中的报纸,说道:“人家大老远来上海打工也不容易啊!他好像还有三个孩子啊,整天搬水泥才换多少钱?那可真的是血汗钱啊……”他似不忍再说下去了,又拿起了报纸。

母亲不以为然地反驳:“他每天半夜这么吵,我们囡囡睡不好影响第二天学习质量,他担得起吗?”我拍了下桌子,心中一股无名火:“别说了。母亲立刻闭上嘴,安静地喝粥。我感到眼睛一阵酸涩。

上学路上,虽仍是清晨,但太阳已是毒辣,我在一片灰土弥散的工地上看到了他。他放下一袋水泥,随意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留下一道污渍。他拿起一旁的盐汽水一饮而尽后回去接着搬,过长的裤脚在地上拖出一条长长的、长长的痕迹。没有人会停下来休息,这片工地上的所有人,皆是离开家乡,为予家人一处避风港而来做这些上海人早已不屑去做的工作。长期在烈日下工作,身体中的水蒸干恢复,周而复始,会使人变得逐渐虚弱,实在难以想象等他们再无气力扛起那袋水泥,他们该如何使家人温饱。那人再次扛起水泥,抬头时看见了我,我却有些慌乱地匆匆离开。

今夜铁链声照常响起,似乎轻了许多,我想到早晨他认出我后朝我露出微笑,那般质朴亲切,我却因心中那份自以为是的嫌弃避开了他,不免有些愧疚,我闭上眼默默祈祷祝愿:

愿晚归的他,或者说他们,即使生活真的这般不容易,也能在上海找到一处安身所,自此无忧虑。晚安,好梦。

25+25+10=60

4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