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传媒对行政权监督的路径

新闻传媒对行政权监督的路径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8.3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应用研究新闻传媒对行政权监督的路径

许文秀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开展行政问责、反映、,充分体现了监督的作用。

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Jefferson认为,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而公众监督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

【关键词】新闻传媒;行政权;监督;主动型;媒体主动型

中国,公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人民把权力交由少部分人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代为行使,公众自己则

开;二、行政规定和行政流程需公开;三、行政办理结果需公开;四、监督办法需公开。

(二)新闻公布制度

依靠新闻公布制度设立的信息传递,选用双向交流方式与人民沟通,这是机构与人民群众开展信息沟通时选用的重要方式,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可。主动采取新闻公布制度是先进重要的形象标志,国家新闻公布体系的概念主要是来自知情权和信息公开原则。

第一,新闻公布体系能够让人民利益得到最好的实现,是对人民的敬重和知情权的强力保证;第二,新闻公布体系的设立,有助于维护的形象,推动更有效地处理事务,有助于避免贪污;第三,新闻公布体系可以强化新闻舆情监管,打造有效、通畅、专业、高效的信息和交流渠道;第四,新闻公布体系有助于防止由于信息不顺畅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保障社会安定。

新闻公布的内容主要是三大块:首先是普遍性的、日常性的工作报道;其次是的一些关键,以及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报道、国家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都需要让普通民众知晓;最后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最新消息和进展,实现公众的知情权。

(三)听证制度

根据《》有关条例规定:“所有国家机关公务员务必依靠民众的支持,时时维持和民众的紧密联系,吸取民众的建议,接受民众的监督,努力为民众服务。”这一条例为听证制度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机构和公务员的充分监督来确保国家权力根据所有者的意志行使。运用新闻舆情监督,有利于推动行政权力的有效正常运作,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相符,同样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然而,新闻舆情监督终究不属于权力,不可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方式,不具备强制性。新闻舆情监督对行政权的监督还必须和行政机关有效配合,才可以实现最好的效果。新闻传媒对行政权运作监督的方式通常有如下两种:

一、主动型路径

在处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有顺畅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所有都想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所以在新闻传播中不仅需要把可靠的消息告知群众,让人民了解,也需要想尽办法知悉群众的真正意愿和想法,并按照国情来改变的行为,持续优化工作模式,以至于产生了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协作新闻监督,具体有三种方式:

(一)政务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的意思是在运用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内按照规定把相关行政事务向人民群众或指定的人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的规定。政务公开能够防止行政的机密性趋势,可以催生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开制度,产生巨大的推动公共权力行为主体自我的力量。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监督系统中都非常重视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应当包含法律法规禁止公示外的所有政务行为的情况,重点需要公示如下几方面:一、关键决策需公

【作者简介】许文秀,复旦大学研究生。

242018.3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公共决策范畴对于民主科学化的要求,使听证作为一

种民众参加的决策规定,在我国普通民众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根据粗略统计,近几年中国有28个省市开展内容各异的听证会,民众已经普遍了解和认同听证制度,1998年国家价格法的推行,更深入发展了听证制度,运营商价格、铁路运输调价等听证会,运用传媒让听证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为民众所知晓,对听证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媒体主动型路径

媒体主动型路径主要是媒体行使对行政权监督的方式,通常有如下四种:

(一)影响选举任命

新闻传媒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最初可以运用选举体系来产生影响,人民对政治领域的参与正是由于选举体系的逐渐完善而变得越发可行、频繁,人民通过参与选举、影响政治行为已经变为现今政治的一个主要内容,如今几乎全部国家、地区实施的均是民主,而民主政治的一个主要施政方式就是选举制,选举是选民选的,若是想连任,需要获得选民的信任和认可,而舆情对选民有巨大的引导效用,因此会慎重注意和看待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在推行直接选举的地区,新闻媒体在选举过程中变成了面向公众的主要平台,可以运用自身在产生、推动和引导舆情方面的优点,在人民的选举立场、影响选民观念上显现出关键作用。

(二)实行行政问责

行政问责是指对行政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建立行政问责体系是因为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避免和更正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混乱,解决盾,务必“有权力一定有责任,权力为人民所用,利益为人民所谋。”

人民是我国权力的来源,作为行政问责的主体,媒体参加责任的责问和追究。国外知名行政学专家TerryL.Cooper导指示,指行政人员直接对所在机构的领导负责,执行领

将公共行政人员的职责划分为三层关系:遵循领导的指示或相互之间完成同样的任务,也应当为其下属的作为负责;对选举而出的负责,指行政人员要将他们的意志作为公共决策的实际表现来执行;对民众负责,指行政人员要明察、清楚和衡量民众的喜好、需求以及其他利益。

(三)开启权力监督

运用权力权力是一种最有效、最具有约束力的方式,“要避免权力滥用,就务必以权力权力”,这种运应用研究用权力约束权力的方式,既是我国立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约束,进而产生外部约束机制,也是各种行政权力间的互相约束,进而产生内部约束机制。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已有一定规模,产生了层级监督、特定监督、交互监督等方式,形式比较丰富,然而作用效果并不明显,需要产生内外协作、共同促进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的总体能力,选择内部监督和民主监督相融合、舆情监督与解决相融合、社会机构监督与机构交流相融合的方法,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的关键途径。新闻舆情监督的功能在于开启“以权力约束权力”的监督体系,首先开启外部权力约束,例如对违法行政活动的新闻舆情监督,能够得到司法机构的重视,进入司法流程获得解决,其次开启内部权力约束体系,比如内部行政督察和审计督察,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四)形成道德约束

以权力约束权力属于一种外部的制约,不能够杜绝权力滥用的动机,在此类外部措施的监督作用不甚理想的状况下,人们就更深入地研究运用行政人员的道德防治权力被滥用,使之履行行政职责,并鼓励他们更有效地肩负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这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道德机制。伦理职责的制约是避免权力滥用的主体内化措施,能够确保将人民利益和体系价值切实内化为个体公务员的内在道德标准,通过其内心形成道德心理、道德理念和心理把控,实现制约行为的目标,道德约束为防止权力滥用带来了强大保障。

新闻舆情监督在提倡社会优良风气、抨击不良现象、批评违反道德的情况时,有优点,所以在加强行政道德建设领域,新闻舆情监督拥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增加了对作风优良的公务员的宣传表扬力度;其次,加大了对破坏制度的公务员的批评报道力度,以适合的事例,从好坏两方面宣传,不仅有引导作用,还有教育作用,可引起公务员发自内心的重视,进而实现规范自身的目标,能够把国家行政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共南宁党校学报[1]汪文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实践与探索,2017,19(04):34-37.

[J].中碍与途径[2]朱玳萱[J].特区实践与理论.宪制视阈下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配置的障,2017(04).

听纵横[3],2013(04):39-40.

陈殿艳.在公共危机中充分发挥新闻传媒作用[J].视媒与司法的关系[4]姚斌.浅析从监督到新闻法治[J].中国报业,2012(22).

——基于当代传

25“少部分人运行管理权与大部分人的民主权利实现”的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