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备战】全国重点名校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 7古诗词欣赏

【备战】全国重点名校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 7古诗词欣赏

来源:爱玩科技网
全国重点名校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第一期)

7.古诗词欣赏

1. 【2015·安徽安庆模拟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渔家傲 [宋]丁羲叟

十里寒塘初过雨,采莲舟上谁家女?秋水接云迷远树。天光暮,船头忘了回来路。 却系兰舟深处住,歌声惊散鸳鸯侣。波上清风花上雾。无计去,月明肠断双栖去。 8.词中的“十里寒塘”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词中描写鸳鸯鸟对表现采莲女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8.(4分)①湖水清寒,秋雨后的湖水给人以微冷的感觉;②水天一色,清白水光与天光融为一体;③烟雾迷蒙,湖面雾气氤氲模糊了远树的影子;④风清月朗,明月朗照下的湖面清风徐徐;⑤荷叶密布,深处荷叶可以遮挡采莲小舟;⑥湖面幽静,歌声惊飞鸳鸯鸟更显湖面宁静。(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9.(4分)①反衬,用鸳鸯鸟惊散后仍能双飞双栖反衬采莲女形单影只(或:对比);②象征,用鸳鸯鸟惊散后的迷惘肠断象征采莲女等郎不至的迷惘感伤(或:隐喻)。(4分,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 【2015·北京东城普通示范校零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②①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答案】:1. 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2分) 2. 曹雪芹 《红楼梦》(2分) 3. 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3分) 4. C(3分)

5. (4分)答案要点:比喻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6. (5分)答案要点: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

3. 【2015·福建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发阊门 [元]顾 瑛

阊门西去是阳关,叠叠秋风叠叠山。 便是早春相别处,如今杨柳不堪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②阳关:此处指离别之地。

(1)请概括“叠叠秋风叠叠山”一句中两个“叠叠”的含义。(2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但表现的心情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2分)天凉路远;出行艰辛。(意思对即可。)

(2)(4分)①顾诗借秋柳衰败,写出离别之时的凄清,表现了诗人的孤苦与伤感之情。②王诗借春天雨后柳色之新,写出送别之时环境的清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 【2015·广东佛山南海区七校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1)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3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云不是固体之物,能把峭壁“撑”起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雾之浓和峭壁之陡。诗人再用一“拥”字写出了瀑布水珠四溅,众多浪花环绕四周的美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诗人对青溪壮丽景色的喜爱。(解析各1分,思想感情2分)

(2)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事(此处是化用《桃花源记》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来),本是枯燥的时间交代就写出了新意。(2分)尾联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2分)

5. 【2015·贵州八校联盟联考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小题。(共11分)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8.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8.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2分)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

“无”(1分),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2分) (答满两种手法满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 ①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3分)②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3分) 【简要赏析】

《送客归京》: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

《东城送客马上》:前两句写晌午时分,孤烟袅袅,朋友乘船从城东离开时,诗人远远望见一池春水中双宿双栖的鸳鸯,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后两句写渔童如果懂得沧浪歌中寄寓的“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道理,就会嘲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自己,以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尘世功名利禄束缚,欲归隐而不得的无奈苦恼。

6. 【2015·黑龙江哈九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菩萨蛮

宋 刘仙伦

东风去了秦楼畔,一川烟草无人管。芳树雨初晴,黄鹂三两声。 海棠花已谢,春事无多也。只有牡丹时,知他归不归。

8.王安石的《菩萨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表现画面的?请结合词句分析。(5分) 9.请结合词句分析两首《菩萨蛮》中的“黄鹂三两声”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6分)

【答案】:8.王词中描绘了一幅春季山中的清隽秀丽(1分)、幽静、静谧(1分)的画面。数间茅屋靠近水边,诗人窄衫短帽站在垂杨里。一夕春风,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酒醒梦回,陪伴诗人的只有月色,黄鹂的叫声最能牵动情感。(1分)

手法:视听结合:视觉,看到茅屋、垂杨、花红、新月的景象,听觉,听到黄鹂的叫声,视听结合,丰富画面,使画面有声有色。(手法1分,分析1分,视觉内容写不全,分析1分不给。)

9.① 王词:何物最能牵动情怀,是黄鹂鸟的鸣叫声,诗人听到鸟鸣,看到茅屋、垂杨、花红、新月的景象(1分),表现诗人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1分),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1分)/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忧愁。(结合注释)(1分) ②、刘词:雨后初晴,树木格外美丽,时不时传来黄鹂鸟鸣叫(1分),诗人听到鸟鸣,看到,满川烟雨无人管、花已谢的冷清、寂静(1分)的景象,引发诗人的伤春惜春之情(1分)/诗人的孤单寂寞之情(1分)。

7. 【2015·湖北4月仿真供卷】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长蘅次醉阁

程嘉燧

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栊。 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棂晓日烘。 白拂花飞方丈雨,素屏滩响一床风。 但名次醉犹嫌俗,合作禅栖住远公。

【注】长蘅:李流芳字。李为万历丙午(1606)举人,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等均有诗名,时称嘉定四先生。次醉阁:檀园中的阁名。②栊:窗户。③棂:窗格。④合:应当。远公:慧远,东晋高僧。全句意为,唯有像慧远这样的高僧才最适宜住在这间阁子中。 (1)诗人“爱”檀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诗人两次去檀园游赏,(1分)面对灯影幢幢,显得格外幽深寂静的檀园次醉阁,诗人一坐下去便深深地为之陶醉,长久地舍不得离开;(1分)檀园中次醉阁的幽寂之趣、疏朗之美,使诗人美美的酣睡。(1分)此情此景,足见诗人对檀园的喜爱之深。(1分)(言之有理即可)

(2)借用典故。(1分)借东晋高僧慧远之典,认为只有像慧远这样的高僧才最适宜住在次醉阁中。(1分)这就提高了次醉阁的身价,也把先前各句景中所具有的精神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曲洞、香灯、拂花、滩风,都具有禅机的灵光了。(1分)表达了诗人对次醉阁的赞美之情。(1分)(言之有理即可)

8. 【2015·江苏淮安五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东鲁门泛舟

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事。

②剡溪: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即发生于此地。

(1)请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是如何紧扣题中的“泛舟”二字展开的。(4分)

(2)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3)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首句以“天倒开”写天在水中的倒影,暗写泛舟之事;(1分)第二句以水流、波摇,让人产生石动的幻觉,来写人在舟中(1分);第三句直写轻舟泛月;(1分)结句以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乘舟访戴的故事写自己泛舟访友。(1分)由写景到叙事,紧扣“泛舟”二字展开,妙趣横生。

(2)比喻,(1分)写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写出了作者泛舟访友途中的愉悦心情。(1分)

(3)诗人月夜泛舟,满怀兴致地欣赏水上夜景,自比为古代名士(2分)。两首诗共同刻画了一位豪迈洒脱、闲适恬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

9. 【2015·吉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9.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6分)

【答案】:8.(手法1分,作用4分)

一是:直抒胸臆。抒写了壮士持剑壮别奔赴战场,不愿做游子那样满脸离愁,表达了作者对

②①

壮士情怀的赞美。

二是:反衬手法。用离愁满面的游子之态,衬托持剑豪饮赴战场的壮士,突出壮士的立志报国的豪迈之情。

或是:对比手法。将游子与壮士进行对比,表达出壮士应当持剑而去建功立业,不应该做一个浪荡游子而无为。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士的赞美。

9.诗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剑为功名的壮士(大丈夫)形象:有泪不轻易流出,更不会在离别之际洒泪,是刚毅坚强的写照;愿持剑豪饮,慷慨作别,要去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抱负;不惜斩断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实现理想,为了理想不怕牺牲。(6分)

10. 【2015·天津和平区质量调查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1)颔联中,“寒”字表意极佳,请加以赏析。(2分)

(2)颈联写景角度有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4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1)(2分)颔联中的“寒”字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1分)。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1分)。

(2)(4分)颈联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1分)。 “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1分)。“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1分)。此联通过一闻一见,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1分)。(或把作者的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寂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2分)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1分)。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1分)。

11. 【2015·陕西西安83中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分)

【答案】:(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或答上片写景,为下片借景抒情做准备)。(2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以山水自娱;④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四个点任答三点6分)

12. 【2015·浙江嘉兴教学测试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海棠 (宋)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宋)崔 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21.两首诗用 ▲ 、 ▲ 字表现海棠的特点。(2分) 22.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5分)

▲ 【答案】:21.(2分)娇、嫩(每点1分)

22.(5分)第一首①拟人手法,描写海棠叶和花,显出叶娇柔、花妖娆的美。

②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以此表达喜爱之情。(每点1分)

第二首①比拟手法,海棠如刚出浴的美人,绿叶红花如美人身上的绿绸嫩肤,娇嫩无比。 ②用典,“华清出浴初”运用《长恨歌》中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的典故,表现海棠之美。 ③对比,用桃李的娇美无法和海棠的娇美相比,表达喜爱之情。

④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后两句虚写,假如桃李能言,欲与海棠比娇美,也会自认无法比得上。(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3. 【2015·安徽合肥教学质量检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冬道中

9.(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宋】曾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注】①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8.溪潭清澈,写其品行纯洁;日射天腾,见其志向高远;竹柏后凋,明其坚守之意;青萍之叹,叙其壮志难酬;马踏西风,抒其凌云豪情。(4分)

9.“射”字突出阳光的力量和气势,描画出瑰丽的冬日山景;“腾”字运用拟物手法,将天空比作不受羁绊的骏马,极写冬日天空之高旷。“射”、“腾”二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赞美自然之情,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之志。(4分)

14. 【2015·湖北武汉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1)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1)①首联表现了作者与朋友小聚之后悠闲、惬意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②聚会结束后,诗人送走了客人。初秋之夜,凉风习习,月色迷人,诗人信步而归,一路上饱览秋夜的美景,感觉聚会似乎是“追着凉意”而散似的。不然,错过了如此良宵,岂不是太可惜了。(2分,意思对即可)(2)①颈联“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两句抓住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把夏去秋来的季节变化表现得极富诗意。(2分,意思对即可)②诗人认为暑气消退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走的,凉爽的秋天的到来是南飞的大雁引来的。作者用别致的造语、新奇的想象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分,意思对即可)

15. 【2015·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8~9题。

雨夜读书

[宋]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3分)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16. 【2015·福建厦门毕业班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夜渡江

[唐]柳中庸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注】①作者:有的版本写作姚崇。

(1)诗歌颈联是如何表现夜渡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最后一句的“悬”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悬”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2分)诗歌颈联从听觉、嗅觉两方面表现夜渡。(1分)诗人在夜色中,凭笛声探寻彼岸的方向,由幽香辨识近岸的莲花。(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悬”是卒章点睛之笔,写出了诗人的“客心”如帆影悬挂在空中,无法安然。(2分)②“悬”还有挂念的意思,与前面夜渡情景的描写中所表现的夜渡盼归(盼至)的心情相照应。(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 【2015·江西南昌十所重点中学模拟突破冲刺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①②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8.“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5分)

9.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8..闲,意为悠闲、自在,(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1分)

9.①思乡;

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

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8. 【2015·河南开封5月冲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鞚(kòng):马勒。

8.“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

【答案】:8.(6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总说2分,分说3分)

9.(5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3分,意思对即可)

19. 【2015·安徽皖北协作区毕业联考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梅 【唐】杜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注】①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②战国时秦穆公之女,姿容绝代,善吹箫,非懂音律不嫁。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公以妻之,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传为爱情佳话。

8.诗歌一二联是如何描绘梅花风采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9.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抒怀,试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是人性格特点。(4分)

【答案】:8.运用拟人手法,首联将梅花比拟成了从瑶台仙境下凡的仙女,她袅袅婷婷、羞羞涩涩地在溪边对着水面端详着自己的倩影。为梅花赋予了生命和灵气,把梅花写得美妙超凡。(2分)颔联写梅花姑且让洁白无瑕的雪与自己相比,而敢于超越艳丽的春光决不随顺其后。赞扬梅花妒雪欺春的孤芳高洁。(2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也对)

9.一二联诗人借梅花的风采来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和刚直耿介,不肯随时俯仰的性格。(2分)三四联写了梅花为“佳客”助兴、愿有情人成为眷属的多情坦荡,这也是诗人自己多情坦荡的性格的写照。(2分)

20. 【2015·山西朔州怀仁一中一轮复习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宋]黄庭坚

接浙{艮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注】①接渐:来不及把淘过的米煮熟。

8.诗歌的一、二联描写了怎样的气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8.诗歌前两联描写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首联写街道官府的命令,连将来煮熟的时间都不得耽误,因为实在不敢违背君王的命令;颔联写连夜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汉城,表现了行舟急迫之状。

9.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邻里、友人送别的感激和不能报答“故人”的遗憾之情。颈联写邻里亲朋旧友赶来送行的情景,他们携酒前来,杯盘里流露的是殷勤送别的真挚情谊;尾联写诗人的感慨,此番远赴边疆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死都不能卜知。故人的友情难以报答,实在是终生遗憾的事。

②①

21. 【2015·湖南浏阳一中5月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 我们接触过许多词牌名,如“念奴娇”、“永遇乐”、“虞美人”、“醉花阴”等,

请推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2分) (2)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韵味。(3分)

(3) 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愁?并简要分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3分)

【答案】:(1)虞美人

(2) “丝丝”这一叠词,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巧妙,从音调上讲,这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1分)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2分) (3)本词主要写了羁旅思乡之愁。(1分)

“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用“楼儿忒小”,衬托愁思之多;“不藏”有藏不住、飘出之意,也暗含“愁”之多。(1分)并且以空间的大小来喻愁之多少,妙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形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1分)

22. 【2015·山东冲刺模拟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些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首联描写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的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2分)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2分)友人归去正逢新年,而自己独在异乡。腊月末凋零的梅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自况,既包含着自伤落寞之意,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