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文化营销 中国市场2012年第9期(患第672期) 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金融学 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赵润兴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金融学本科教育的转变趋势,然后提出了应对于这一趋势的培养目标的转移方向即职业 能力培养,论述了职业能力培养与传统本科教育的关系,最后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本科教育;应用型;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9—0086—02 1.2社会需求与就业压力促使金融学本科教育向应用型 转变 应用型大学的宗旨是培养紧密适应社会需求的操作型 人才,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共同满足 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 从社会时代的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就 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应 注重适应向应用型的转变,在传统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 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学生。这样经过本科阶段培养的学生 才不至于被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所淘汰。同时也增强了学 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缓解就业率对本科教育产生的压力。 综上所述,金融学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既有内因, 又有外因。因此,顺应这一趋势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和教学 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是现代经济 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深 化,在金融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 下,金融教学出现了微观化的趋势。高校金融学专业如何 逐步打造专业特色和优势,立足本科教育,争取创办高学 历教育,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 金融改革和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密切关注金融学本科教 育的最新动向,布局适应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合 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重大 战略问题。 1 一个趋势: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应用型转变 1.1金融学本身的转变带动该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 在我国,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一直有“宏观”和 “微观”之争。宏观金融主要关注理论问题或宏观问题, 2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教育不可或缺的利器 从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趋势看,提高 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用型培养的 目标就是要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 能,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满足金融机构和其他企 业的中低级岗位需要。当前的传统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 授课方式、考核教学效果方面基本能够做到全面、系统、 其中货币金融理论正在成为其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 分,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等作为新 的重要课程来开设,金融学正在与经济学融为一体;微观 金融主要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尤其是关 注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活动。将金融学与公司管理相结 合,资本市场、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期权期货 等课程成为金融学中的重要课程。正确认识“宏观”和 细致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但是从本科教育应用型的角 度看,大多数学生均是要从事实际工作的。随着金融业的 “微观”之争,深刻理解争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是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在我国,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和深入,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的种类增多, 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业内部分工的深化,金融产业规 复杂性提高,企业的规模扩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分 析技术,才能胜任金融业的工作。而在传统的金融教学模 式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足,缺乏系统性;同时,强调 模不断扩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同时,大量的已 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的存在,迫切需要解决投融资决策 和管理问题,金融学呈现出了微观化、实用化的发展趋 势。微观金融活动在快速发展,金融本科教育在金融学本 身的转变后也走向了新的方向,向应用型转变是金融学本 科教育的大势所趋。 技术能力培养并不是否定掌握基本的经济和宏观金融理 论,而是要根据本科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理论 框架和概念体系,并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理论的应用能 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职业能力的定位应结合本科毕业 生就业方向,定位于培养和训练满足金融行业中低级岗位 要求的技术和能力。 旺2012.3 赵润兴: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3职业能力培养与传统本科教育:拓展与融合 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职业能力培养与传统本科教育之 间的关系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 首先,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对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 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金融 学和经济学理论授课中,由于缺乏技术工具和实践环节, 课程往往成为概念的堆积,理论的海洋。大多数学生无法 从感性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盲目地记忆和背诵, 最终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使读书成 为考试游戏。表面看来学生的学业并不重,大部分学生都 文化营销 4.1案例教学应渗透到各门专业课 教学环节中使用案例分析,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中构筑 起畅通的桥梁,能够使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理论知识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些教师认为某些课程理论性很强, 无法使用案例教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论终究要走向 实践,尤其是本科教育,应该有很强的实践性。当然要注 意选定的案例要随金融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且要与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并且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这 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4.2增加实验学时和实习环节 实验是学生“动手做”的教学环节,比起理论授 认为理论授课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在考试前集中突击 就能够通过考试。实际的后果呢?即便是考试通过的学生 也只是当时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记忆,考试过后很容易 就忘记,而且由于没有“动手做”的认知过程,学生对 所学过的课程还是一片茫然。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既增强 了学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 性,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扎实的基本技能 训练;同时,加强技术能力培养也有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 学风,加强学生的压力和动力,以适应金融行业的特殊要 求,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理 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其次,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专业基础理论 课的教学,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不是降低对理论知 识掌握的考核要求,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性课程的教学 效率,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职业能力训练加强 对理论性课程的理解,并为具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 技术支持。依此目标而设立的教学模式对从事理论性课程 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 理论框架,而且要掌握实践工作中用到的技术工具和相关 的分析手段。这样就形成了对教师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从 而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在本科阶段,在掌握 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外,将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 顾沟通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社会需要,具 有金融行业工作基本技术能力的人才。当前,需重点研究 的问题有:加强本科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如何在 理论教育基础上融合职业能力培养;制定新增职业能力培 养的教学模式。 4现阶段教学模式选择 由于硬件设施条件的,很多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 谈兵,在实践中无法应用。依照以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 的,传统的讲授、练习、反馈模式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培养 的要求。根据现阶段已经具备的条件,在以下方面需要适 当改进和创新。 课,学生更希望能亲自体会,亲自感受。增加实验不仅 是增加实验课时,而是要从更广的、更高的角度设计实 验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上体会更多的理 论知识的应用。实习是实验的拓展,相当于在更开放的 实验室里“动手做”。本科生的实习更重要的是在专业 实践的同时进行社会实践,为将来走入社会工作积累实 践经验。 4.3多种教学方式交叉运用 传统的集中理论授课方式在本科教学中仍然是主流, 但是这种单一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热情,以被动 的心态来学习。所以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打破单调的 灌输式教学,比如学习,在校经验学习,同学互教, 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唐瑜冲,罗孝玲,张黄.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述评[J]. 中国市场,2008(13). [2]牛正,吕少杰.经济学方和金融学方[J].中国 市场,2010(28). [3]卢颖,赵冰梅.对行为金融学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06(48). [4]杨雪.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礼仪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市 场,2011(52). [5]杨雪莱.在金融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 国市场,2008(3S). [6]伍孟林.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时代金融,2011(29). [7]李杰.金融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4). [8]赵洪丹,邹之坤.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 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9]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 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作者简介]赵润兴(199O一),男,黑龙江穆棱人,东jE石油 大学。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2012.3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