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刘鹗与叶玉森的甲骨情结

刘鹗与叶玉森的甲骨情结

来源:爱玩科技网
语文学刊 2013年第12期 刘鹗与叶玉森的甲骨情结 。吴晓峰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 要] 在中国甲骨文研究史上,有两位重要人物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就是刘鹗和叶玉森。他们先后 为保存甲骨、研究甲骨,以保护国宝为己任,表现出了铮铮铁骨。 [关键词] 刘鹗;叶玉森; 甲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2—0006—03 他在文学、艺术以及数学、甲骨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建 我一直认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 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 中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 正的“龙骨”。——余秋雨《问卜殷墟(3)》 树。并于1912年农历9月初三,经姜可生、张素(挥孙)介绍 加入南社,此后即成为南社重要作家之一,他诗词具工,在小 说、歌曲创作方面都有优秀的成果,晚年亦在甲骨文研究方 每次读到这段文字都会使人受到强烈的震撼。王懿荣 不仅在甲骨文的发现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开创之功,更由于 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南社1650多位成员中 ,能够像他 这样集多种成就于一身的作家并不多见。师范大学博 他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的慷慨殉国。也许,正是因为这位 甲骨文之父所特有的精神风范,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榜样, 所以,在他之后在镇江也出现了两位甲骨学家,他们则把研 究甲骨、保存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表现出了铮铮铁骨。 一士生林香伶曾对《南社丛刻》中发表的文、诗、词进行过统计, 并列出排行榜,叶玉森发表各类作品的排行为十二,发表词 的排行为第二(共发表188首词)圆。 据记载,由于他的诗文创作深受人们喜爱,故在当时人 们把他与丁圈公(传靖)、吴清庠(眉孙)合称为“铁翁三子” 锄。位是刘鹗,另一位就是叶玉森。 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字铁云,号老残。他是 丁传靖亦曾称赞中泠词“读同里叶君中泠词,词之工不 晚清著名小说家之一,亦是一位古文物收藏家。 他精通医学、数学、理学、佛教、金石学、水利学等,更擅 待言,予独喜其矜练中有流逸之致……此词出,足以洗近世 词家钩棘之病,而又不入空滑,信为词家正宗。”(叶中泠《樱 海词·序》)吴清庠也曾为叶玉森词卷作序,词序收录于胡朴 安编《南社文选》中,可见对叶玉森词的推崇。 笔者曾经统计过叶玉森的作品及研究成果,仅在镇江市 图书馆,就有叶玉森遗作包括诗词作品集、歌曲集、数学、甲 骨文研究等著作33种。这当中还有许多是他生前未来得及 发表的手稿,弥足珍贵。以下是他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目录 (以发表时间为序): 长文学,所著《老残游记》一书脍炙人口,今齐鲁书社辑有 《铁云诗存》一集。然如千家驹先生所言“刘鹗的主要贡献, 不在于政治或文学方面,而在于学术方面。”“他在中国学术 史上是大有贡献的人物。”… 据最新出版的《刘鹗集》所录,刘鹗在河工、算学、医药、 文学、古文字学、音乐、哲学、书法等方面的学术、艺术著作近 十种。有河工类著作四部(《三省黄河全图》、《治河五说》、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算学类著作两部(《勾 股天元草》、《弧角三术》);医药类著作两部(《温病条辨歌 括》、《要药分剂补正》);文学包括小说一部(《老残游记》)、 1.《樱海词》一卷,《桃渡词》一卷,1908年印本 2.《中泠诗钞》,四年乙卯(1915年)2月排印本,此 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8编,分别包括《小玑集》、《袖海 诗词作品;金石学类著作五部(《铁云藏龟》、《铁云藏陶》、 《铁云藏货》、《铁云藏印》、《抱残守缺斋藏器目》);音乐类著 作两部(《十一弦馆琴谱》、《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另外还 收入了刘鹗的批注、题跋、禀稿、书信、书法、收藏、日记等 (《刘鹗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叶玉森(1880~1933),江苏镇江人,字镔虹,一字荇衫, 号中泠,又号蒺渔、梦颉庵主、中泠亭长、五凤楼主等。也是 一集》、《石城前记》、《燕尘集》、《吴山集》、《石城后集》、《从沤 集》、《舒州纪》8种。 3.《海门吟社初编》,五年丙辰(1916年)仲夏排印 本,此书为叶玉森与同乡赵光荣等人创办的海门吟社诗集, 包括从辛亥至丙辰六年间的六集诗。 4.《戊午春词》,七年(1918年)印本。 5.《铁云藏龟拾遗》一卷,附考释一卷,乙卯(1925年)五 月五凤砚斋印本。自为序。 位多才多艺的人物。 [作者简介]吴晓峰,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6—— 宙又观止 6.《殷契钩沉》,中华十八年(1929年),北平富晋书 社影印本,柳诒微为之作序。 吴晓峰/刘鹗与叶玉森的甲骨情结 翰甫为了偿还债务 只能出售父亲生前所存甲骨。就是刘鹗 将王懿荣的甲骨都买了下来。 7.《说契》一卷《研契枝谭》,中华十八年(1929年), 北平富晋书社合印本。 刘鹗当时已是一位资深的金石学家,王翰甫将甲骨卖给 他也是最明智的抉择。正是刘鹗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 刀笔文字”的学者,他正确地划定了甲骨的朝代,学术意义重 大。 8.《殷墟书契前编集释》,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 上海大东书局印本,附有叶玉森二十一年(1932年)所 作自序与凡例。 下面是刘鹗在他的《抱残守缺斋·壬寅日记》(1902年) 中的记述:‘ 此外的二十多种,则为古籍善本,多为先生手稿,故只见 书名,未睹真颜,至为可惜,亦列目录如下: 1.《舒州逡草> 2.《宋人花鸟绢屏写真》 3.《和阳集> 4.《=校读西清古鉴》 5.《新获卜辞写本纠误》 6.<契文研究》 7.《袖海集》 8.《=甲骨集聊》 9.<畴尘> lO.《鼓山石窟写经碑》 11.《集昌谷诗聊》 12.《滁县职官志》 13.《金文补空锦文说》 14.《读小学考摘录》 15.<研契枝谭》 16.<汉唐碑帖集聊》 17.《汉魏造像摘屏》 18.《汉魏碑碣集句》 l9.《小学博物新唱歌教科书》 20.《叶玉森诗稿》 21.《白鲽红鹣集》 22.《水蒺花馆词》 23.《春冰集》 24.《蒿庵词补遗》 25.《左传评选》 如果再加上收录在《南社丛刻》中的《温则宫词》、《印度 古宫词》等多篇诗、文、词作,收藏于南京图书馆的《天衣 集》,收录于《南社小说集》中的《云》,收录于《南社丛选》中 的诗、文、词等以及柳曾符先生在《叶玉森先生事辑》中提到 的《周金集录》、《初庵印谱》、《甲骨诗联》、《琅珊藏经楼记》、 《重修丰乐亭记》、《重修醉翁亭记》、《金山小雪浪石铭》、《梦 颉庵咏事乐府》、《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与镇江甘露寺和中泠 泉书碑等作品就更多。可见先生生前创作、著述成果之丰 硕,涉及领域之广泛。故柳曾符先生评价他“天资明敏,聪慧 绝伦,好读书,多才艺,诗文、书画、篆刻,乃至音乐歌唱,无所 不精,所写甲骨对联,董作宾亦自以为不及,可说是十分难能 可贵” ,是非常恰当的。 刘鹗较叶玉森年长近二十三岁,但二人在才学、爱好方 面竟然是如此的相似。他们同是镇江人,生平虽然没有谋 面,但是却又因为对甲骨的收藏而使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 殊的联系。 王懿荣为官清廉,死后家境拮据,债台高筑,他的儿子王 十月初六日 晚间,刷龟文,释得数字,甚喜。 十月初七日 夜作《说龟》数则。 十月十三日 晚,圈《说文古籀》,悟龟文二字。 十月二十日 晚,点龟骨共千三百件,可谓富矣。 十一月初五日 查龟板、牛骨,统共一千八百九十片。 以上,反映了刘鹗收集甲骨和辨释其文字的真实性。他 购买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同时也自己搜集了几千片甲骨, 在一九。三年,也就是与《老残游记》发表的同一年,他又 将收藏的一千多件甲骨拓印成书出版,这就是著名的《铁云 藏龟》。《甲骨文史话》说:“这是甲骨文第一次著录成为专 书,是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亦非虚妄之谈。 刘鹗是第一个将甲骨文著录出版的学者。他没有忘记 王懿荣的首创之功,在《铁云藏龟》的“自序”中说:“壬寅年, 其哲嗣翰甫观察售所藏,清公夙债,龟板最后出,计千余片, 予悉得之。”加之他自己收集所得“总计予之所藏,约过五千 片”,刘鹗是继王懿荣之后甲骨的最大藏家。 刘鹗也是第一个尝试破释甲骨文字的人。他所认出的 四十余字,有三十四字是正确的。其中有十九个是干支字, 两个是数字。虽然属于“最易辨认者也”,但其筚路蓝缕之功 终为后来的学者所推崇。如罗振玉说:“予之知有贞卜文字 也,因亡友刘铁云君。”日本《明治汉诗文集》中,内藤虎次郎 时说:“他还见到了刘铁云收藏的龟板兽骨,始知甲骨文字的 存在,这是在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曰《甲骨文字集释· 序》中也说他:“肩之辟之,以导先路,其功实不可没也。” 但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杀气逼人,刘鹗 也很快走向了毁灭。就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五年,他突然 莫名其妙地被罗织了罪名,流放。罪名之一,是“擅散太 仓粟”,硬把好事说成坏事;罪名之二是“浦口购地”,硬把无 事说是有事。一九。九年在因脑溢血而死。(余秋雨 《问卜殷墟(3)》) 关于刘鹗的第一项罪名,据多家研究资料介绍,不难澄 清。在刘鹗44岁的时候,正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中发生 饥荒,他合资托人将沙俄准备焚烧的清官太仓米全部买 出,充作赈粮救济难民;他的第二项罪名事实也很清楚,刘鹗 是致力于实业救国的,他始终到处奔波,创办实业。据刘鹗 的嫡孙媳程家芬女士介绍,他曾经从一些田户手中收购了当 时南京浦口附近的一大片荒地,准备开辟商埠。原本是一项 很好的计划,后来因为浦口一带地价升值,引得江浦豪绅陈 浏眼红,当时正值袁世凯为首的皖派和王文韶为首的浙派存 在派系之争,陈就与袁世凯勾结,将刘鹗作为突破口,罗织罪 名,说他是为外国人买地,是汉奸。在发配的第二年发 脑溢血去世。 刘鹗死后,他的家人将所存甲骨出卖,其中就有1300片 ——7—— 语文学刊 甲骨卖给了叶玉森。叶玉森《铁云藏龟拾遗》自序云:“自b 2013耳第l2期 日本驻芜湖领事馆代理领事藤村愿以巨金购买,叶玉森坚决 拒绝。1932年“一·---/k”淞沪抗战爆发,叶玉森担心他的 龟出殷墟,吾乡刘先生鹗首网罗之拓印千版,日《铁云藏龟》。 于是商人贞b文字始见于世,而真古文遂辟一新天地。继兹 甲骨毁于战火,因把所余甲骨1100片寄存当时住在租界内 的一位吴姓友人处。战事结束后他去取时,竟已经不知去 向。他忧愤至极加之贫病交加,不久去世。他收藏甲骨是担 心国宝落入异域,他甘愿贫穷也不将甲骨卖给日本人,同样 是不想让国宝流入异域,以至于最后贫病而死。一介书生也 言契学者乃稍稍出。有瑞安孙氏、上虞罗氏,皆湛深经史 ……斯各有纂述……今年春,闻先生所藏家不能保,王君瀣 与同年柳君诒徽先后抵余书,爰得收其千三百版,乃就《藏 龟》及《藏龟之余》未著者,选集二百四十版,手自拓墨,编订 成册,颜日《铁云藏龟拾遗》……惟是先生藏龟凡五千版,窃 恐一落贾胡,唯利是图,得不沦于沙吒利与异域,斯幸矣!”同 样的记述也见于柳诒徵为《铁云藏龟拾遗》所作的序言中。 可见,叶玉森收存甲骨既是出于他对甲骨文的热爱,更是出 于他的民族气节,他是担心甲骨落入外国列强之手而挺身而 出,他不但承担了刘鹗之后保存甲骨的重任,还承担了继续 能够用他们赢弱的身躯承担起千年的文化重负,也许这就是 王懿荣、刘鹗与叶玉森的甲骨情结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注释】 ①见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分会主办的<南社 研究网》首页南社简介。 解释甲骨文的重任。据<镇江人物辞典》统计:“1934年出版 的孙海波《甲骨文编》,正编所录《说文》所有之字共765,其 中王国维释25字,郭沫若、唐兰等各释2字,而他(叶玉森) 却释24字。与罗振玉、王国维并成为研究甲骨文三大家。” 【2]132—133 ②引自裴伟《叶玉森小传》电子稿。 ③见白曾然《中泠诗钞·后序》。另有一说,称丁传靖、叶玉 森、吴清庠三人为“京口三子”者,见于《镇江文史资料》第十 三辑,228页。1987年12月江苏省内部报刊准印证(IS)字 第3291号。 在中国历代关及民族安危的战争中,开始总有不少武将 在战斗,但到最后还在抵抗的,经常是文官,这是一件非常奇 怪的事,恐怕也与中华文化的气节传承有关。 (余秋雨《问卜殷墟(3)>) 王懿荣是这样,刘鹗也是这样,叶玉森同样是这样。 虽然将王懿荣、刘鹗与叶玉森三人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前 ④《镇江日报》,1983年1月1日星期六第四版。 ⑤陶凌云,《谁是破释甲骨文字的第一人>,华夏经纬网<古 今杂谈》栏目2009—02—06。 ⑥刘鹗先生与南京浦口地皮公司程家芬,杂家刘鹗《刘鹗后 人的专著·专注文摘》http://www.XIIXC.neffle/i ̄e.htnd。 ⑦柳曾符《叶玉森先生事辑》,《镇江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1987年12月江苏省内部报刊准印证(1S)字第3291号。 后相继收藏甲骨,但是王懿荣、刘鹗的死却都与甲骨无关,王 懿荣慷慨殉国,刘鹗积极于实业救国却冤死,只有叶玉 森,他是实实在在地为甲骨而死,死得凄怆、悲凉,却也同样 感人。 据柳曾符《叶玉森先生事辑》及裴伟《叶玉森小传》所 【参考文献】 [1]千家驹.铁云藏货·序[c]//刘鹗.铁云藏货.中华书局, 1986. 述回,叶玉森5O岁以后,由于生活困窘,家庭负担较重,一度 托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1888~1955),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外交部特派员)介绍,试图向研究院出售家藏甲骨未果。 [2]马德泾,等.镇江人物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上接第5页) 学书报资料中心,1989. 于是黛玉忧郁,别人忧郁;黛玉哭泣,别人哭泣;黛玉失恋,别 人难免生幻灭之感;黛玉死亡,许多人认为这是人世间永久 的遗恨。”[6]猫一个多么典型、多么有魅力的形象啊。鲁迅曾 总结过一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2]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3]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85. [4]恩格恩.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 1972. 那么,曹雪芹正是采用了这个方法,在现实人物的基础上,杂 取多个女神合成了一个林黛玉。 [5]方克强.原型题旨:红楼梦的女神崇拜[J].文艺争鸣, 1990(1). 【参考文献】 [1]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