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5期(总第136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Oct.2019 No.5(Serial No.136)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混合式
教学模式探究
李 玲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形势与》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升《形势与》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适应于高职院校《形势与》的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70(2019)05-0025-03
2019年3月18日**总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坚持“八个统一”的方向上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那么,如何按照总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探究的问题。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
[1]
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形
高职院校的《形势与》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教学模式仍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结论: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教师教学模式仍然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上课班级人数过多,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最典型的就是高职院校近几年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笔者进行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与思政课教师数量增长相对不平衡的矛盾,高职院校《形势与》课堂上学生人数较多是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结论:大班授课虽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受教学时间和人数的,课堂师生大范围的互动实施难度很大。教师在大班授课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不容易照顾到多数同学,多数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无法发挥其主体作用,
·25·
势与》课程教师要针对目前青年学生思想和学习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
一、《形势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很难被激发
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笔者对山东省六所
作者简介:李 玲(1984—),女,黑龙江绥化人,济南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上课积极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形势与》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实。[2]
(三)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
高职院校专科生的学习时间是三年,期间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训实习,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仅为两年。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学生普遍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业课学习和实践上。通过笔者的调查显示,对于《形势与》课程的重视程度,50%的学生认为不是十分重要;42%的同学认为《形势与》课程对专业课程无帮助。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调查显示,学生更愿意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英语、计算机以及考职业资格证中去。结论:目前学生存在学习功利现象,认为《形势与》课程与就业实际联系不密切,对《形势与》课程的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授课模式再单一,一味的理论讲解,照本宣科,课程枯燥,忽视现在学生的关注点,无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出现学生上课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3]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形势与》的教学模式必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的“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网络、移动通讯、移动支付大量应用推广。因此,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普遍受到欢迎。《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顺应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呢?国内外学者对其都有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斯隆联盟的界定:“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揉合了两种历史上各自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即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线教学及面对面教学。”[4]
(二)《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然性
·26·
1.促使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对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师需要加强建构互联网与《形势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线课程。这样,教师与学生才会达到线上线下比较灵活的交互。所以,《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2.缓解大班额的,师生互动更加频繁目前,《形势与》课程大班额的授课现象较为普遍,师生互动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以发挥主体性交互的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的高传输效率,打破时空界限,在保证面对面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在线教学,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和时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比如,教师可以提前把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平台布置下去,学生可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等方式完成规定的自学内容。学生完成的任务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上传。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中进行互动、答疑、讨论。
3.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要应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就要让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势与》课程是具有时政性魅力的课程,与时政关注点结合密切。《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魅力,抓住学生喜欢使用移动通讯的特点,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时政学习主动性。混合式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自主化、探究化的空间与机会,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主动去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对《形势与》课程提升学习兴趣,变得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三、《形势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所以《形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必须有网络教学平台。山东省自2016年开始,为加强《形势与》教学 “依托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形势与(山东高校专版)》数字化学生学习辅导资料,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高校形势与课教学资源库” [6],为我省教师灵活运用网络课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此网络课程的优点:与我省《形势与》教材同步,更新速度快。此外,每个学生一个账号密码,授课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在平台的学习进度,便于对学生进行学习监督和考评。
目前,我省已经为《形势与》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充分的网络数字学习资源,笔者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初步进行了《形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其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网络自学阶段、课堂教学讲授阶段、课后考核提升阶段。
(一)课前网络自学阶段
课前教师通过上传教学计划及教学任务,学生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完成自选专题的网络学习。同时,对于要在课堂上讲解的专题,教师把学习要求以及课堂上小组分工所要讨论的问题或探究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同学们,这样,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初步的网络视频自学。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为例。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如讲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背景和波澜壮阔的历程”。学生进行网上视频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
(二)课堂教学讲授阶段
课堂教学讲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去。授课开始,小组同学可以进行分组式问题讲授;或者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学生已经提前对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讨论时间中,以组为单位把各自观点进行快速整合。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到每一组的讨论中去,适当给予评论或者提示等等。第二个环节,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最后,进入专题教
学重点部分讲授。在这个讲授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时政热点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和正面的反馈。这样,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正确理解。
再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为例。因为前期同学们的课程自学及任务完成,所以授课开始环节可以采用学生展示。小组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历程”进行PPT讲解,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适当内容补充。随后教师进行改革开放40周年巨大成就的展示,然后抛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呢?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建设成就与后40年改革开放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各小组同学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这时,教师适当对每一组同学讨论进行倾听及提示。之后的环节,小组同学派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本节课重点“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宝贵经验及启示”进行讲解。
(三)课后考核提升阶段
《形势与》课程虽然每学期授课课时较少,但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学生的考核形式建议采用过程性考核,如:平时网上自学课程占三分之一、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占三分之一、课后的作业部分占三分之一。课后的作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论文;小组微视频;小组PPT展示等等。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为例”。课后作业可以小组PPT展示“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小组微视频人物采访 “改革开放40年对生活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教 育的通知[Z].[2004]13号.
[2] 昃晨.淄博市高职高专《形势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调查与对策研究[D].大理大学,2018.[3] 刘杭.非线性学习视角下混合式学习平台设计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6.
[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5] 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17.[6] 鲁高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形势与课建设的意
见 [Z].2016.
(责任编辑:孙建霞)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