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窗◇ 科技一向导 2015年14期 基于DCT变换的图像模糊度估计算法 聂爱玲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参考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对高斯模糊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利用DCT系数变换指标作为评价标 准。通过对图像数据库中的高斯模糊图像与原始的无失真图像的DCT系数的对比来评价图像的清晰度,从而得出图像的质量好坏。并且利用 TID2008标准图像数据库.进行实验。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了本方法的总体效果较好。 【关键词】图像质量评价;无参考;图像余弦变换(DcT) 无参考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是指在完全没有原始图像的参与下 对被测试图像来进行质量评价。大部分的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或者盲 评估都是基于失真类型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它们对 被测试对象进行评估时.仅仅只适用于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失真问题 (如块效应、模糊效应和振铃效应)。 这里我们就利用DCT变换的方法对模糊图像进行质量评价。 经过DCT变换后.一幅图像的能量基本上集中在右下角的高频 部分.高频部分体现了图像的纹理特征。所以图像模糊的原因也有可 能是因为图像细节的丢失.也就是因为图像的高频分量损失造成的。 所以.评价一幅图像的清晰与模糊程度.可以通过该图像的高频分量 来衡量。 皮尔逊相关系数(CC)N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ROCC)。 斯皮尔曼系数在第二章中.已经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下面简单介 绍一下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皮尔逊相 关系数.也称为积差相关(或积矩相关)系数。 两个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到一1之间。通常用P或 r表示。假设有两个变量x、Y,那么两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通 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 ∑ 一 一-j pX,ly= (1-5) 图像模糊度的估计方法的核心主要就是提取图像的特征向量。在 基于DCT变换的图像模糊度估计方法中,提取图像的特征向量是关键。 DCT变换和图像模糊之间存在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图像进行DCT 变换.用变换后的DCT系数的规律来判定图像的模糊程度。也就是说,可 以把图像DCT变换之后得到的DCT系数作为模糊图像的特征向量。 下面就是提取这个特征向量方法: Quality对应非线性回归后的客观质量值 Quality=13llogistic啦2, 一B 3))邙4x邙5 非线性回归函数采用含的Logistic函数: logisit c 11一 01-6 (1-7) 本文采用的是TID2008标准图像数据库提供的高斯模糊图像质 (1)从TID2008标准图像数据库中。选取一幅原始无失真图像记 量评价数据库进行仿真的实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为图像1 然后再选取与之对应的高斯模糊的图像记为图像2。 第二章中已经对该数据库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里选取25幅无失真的 (2)对图像1和图像2进行DCT变换.得到DCT系数矩阵C: C11 C12 C21 C2z C1 C2 : c(i,-,) : : 1 C 2…c (3)提取矩阵的对角线向量Js: s:(c C22,… ),r=min (1-2) 0 0 (4)将Js转化为对角线矩阵 : Cl1 0 …原始图像和其对应的高斯模糊的100幅图像进行实验 BC算法是一种定义在网格图上的用来最大化纠错编码的后验概 率的算法,主要用于卷积编码。这种算法以它的发明者的名字命名,分 别是Bah1.Cocke,Jelinek和Raviv。这个算法对于现在的迭代的纠错 编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Turbo码和低密度部分检错编码 JNB算法是一种刚可见模糊算法.是针对模糊图像提出的一种算法。 以下用这两种算法与本文算法进行比较 几组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在TID2008数据库中不同评价方法性能比较 M0DEL CC SROCC SS , 0 C22…BC算法 JNB算法 0.8547 0.7171 0.9272 0.8l54 0.7O45 0 8907 0 0 …C, (1—3) 本文算法 假如说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的性能检测指标CC和SROCC的 向量s就是模糊图像的特征向量.可以用向量s进行模糊图像的 值在0.9~1,这时就可以认为这种评价算法性比较好了。从表1-1中可 质量评价。为了更好的表述其特征.对向量s取对数: 以看出与Bc算法和JNB算法相比.本文中用到的算法得到的值是最 S d :ln(s)=(In(CI),1n(C2 …,ln(C )) 1-4 9~1,可见本文的算法性能优越。 s 为特征向量,.s为DCT系数的对角线向量,G为对角线向量 接近于0.。 的第个系数 具体运算步骤如下: (1)将等待评价的图像进行DCT变换。 (2)根据文中提到的特征向量的提取方法,提取它的特征向量 。 (3)建立特征向量与模糊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这里具体用的是 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模型来建立的 (4)用特征向量.s 一进行支持向量回归训练学习,从而得到图像 质量预测模型 (5)根据图像质量预测模型.预测图像质量分值 该算法的实现过程如图1—1所示: I量分值I 图1—1算法实现框架图 如图1—2、1—3、1I4中纵坐标均表示图像的主观质量分值.横坐标 下面选择两种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来比较实验结果.分别是 表示图像的预测质量分值,每一个点表示一幅图像的(下转第247页) 205 ◇科技之窗◇ 科技一向导 2015年l4期 渡过程上的阶跃响应。图5是工作点{12,7.51的阶跃响应(蓝线是真实 2.2参数优化 权重函数中的待定参数需要用输入输出数据和调度变量估计,开 系统的,红线是仿真模型的)。 环实验收集的数据表示为: ZN={u (t),L,U (t),y(t),P。(t),P2(t)) 其中.假设采样点的个数足够大。另外,也假设输入有足够高阶 持续的激励.并且线性无关。参数估计由最小化损失函数获得: N N N I2 ,(p)= e( )2:, [,,( )一 (£)]‘ ,Y(¨-2. .2 .. (P,(t),P ( )y (t)) (12) 其中e(t)是全局模型的输出误差。因为目标函数厂(8)和0的关系 是非线性的.用变步长高斯牛顿法进行参数优化。 3.算法仿真 用一个风力发电机机理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在仿真中,风速用风 速模型产生.桨距角的设定值加上GBN信号,保证高阶的持续激励。 图2.3是从仿真系统中获得的输入输出数据。采样时间是0.5秒,数据 分为辨识和交叉验证两组,样本容量都为34,000。 图4交叉验证 图5阶跃响应 4.结论 本文研究风力发电机的建模问题.针对其动态非线性特性.提出 双调度变量的LPv辨识方法 该方法在不同工作点辨识多个局部线 性模型.用权重函数插值局部模型构成全局模型 其中局部模型的结 构为OE结构:权重函数用高斯函数 用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机理仿真 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复杂的动态非线性系 统 本文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所提方法应用于真实过程的建模并设计与 模型相适应的控制器。 【参考文献】 [1]E.A.Bossanyi,Wind turbine control for load reduction【J】.Wind Energy,2003(6): 229—244. [2]D.Saheb—Koussa,M.Haddadi,M.Belhamel,M.koussa,and s.noureddine,Modeling 图2实验输入测量值 图3实验输出测量值 and Simulation of Windgenerator with Fixed Speed Wind Turbine Under Matlab- 用本文所提方法进行辨识.根据仿真系统的响应。线性模型的阶 [3]Y.C.Zhu and Z.H.Xu,A method of LPV model identiifcation for control【JJ.Int. 次选择为1阶 用渐进辨识法辨识局部线性模型的参数171。调度变量 Fed.Autom.Control,2008:6-11. 分别为风速和桨距角.工作点选择为: [4]G.Ji,J.Huang,K.Zhang,Y.Zhu,W.Lin,T.Ji,S.Zhou,andB.Yao,Identiifcatio p1.1=6.pl2=10.pl3=14 ,,Simulink叨.Energy Procedia,2012(18):701-708. n and predictive contro1 for a 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boiler[J].Know1.一Based Syst.. 2013『45):62—75. p2.1=3,p22=6,p23=9 ,,(13) Huang,G.Ji,Y.Zhu,and P.van den Bosch,Identiifcation of multi—model LPV 辨识得到模型后,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确认。把用于交叉 [5]J.s with two scheduling variables[J].J.Process Control,2012(22):1198-1208. 验证的数据通过LPV模型获得仿真输出.与输出的测量值比较,结果 model[61A.Junyent-Ferr6,0.Gomis-Bellmunt,A.Sumper,M.Sala,andM.Mata,Modeling and 如图4所示 control of the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turbine叨,Simu1.Mode1.Pract. 计算输出误差率,erⅢr= y,2010(18):1365-1381.1 168-1 182. × 00%,所提方法的误差 Theor『7]Y.Zhu.Multivafiable process identiifcation for MPC:the asymptotic method and ts applications『J1.J.Process Control,1998(8):101—1 15. 率为8.06% ̄fl 10.1%。交叉验证可能还不足以确认模型,还需要测量过 i(上接第205页)质量分值,理论上来说每—个点都应该分布在图中的曲线 [1]Meng Chen,George Bailey.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Data Hiding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Research Group of 上.但是在实际中.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现实中可以这样认为,这些点 rent Communications Broadband Service Assurance Division Rockville,MD 的分布离其曲线越近说明其算法越好.越准确 第一幅图为JNB算法的分 Spi布图.第二幅为BC算法的分布图,第三幅为本文算法的分布图,根据上 [21R.Rom.On the Cepstrum of Two—Dimensional Functions,IEEE Trans.Inform. 图可看出.第三幅图中每个点基本都在曲线附近.这就说明了以上三种 Theory,1975,IT-21:214 ̄217. 算法只有第三种算法和人的主观质量评价算法的结果最相近.也就是说 J 20850,USA. [3]谢小甫,周进,吴钦章.一种针对图像模糊的无参考质量评价指标[J].计算机 [4]袁万立,李朝锋结合HVS及SSIM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评价方法.计算机工程 本文的算法与人的视觉特征最相符,有力地说明了该算法的优越陛。● 【参考文献】 工程与应用,20lO,3O(4):921~924. 与应用.2013.49(1):210~212. (上接第115页)是真正具有自愈功能的网络结构,因此也被称为自愈 必须要不断优化传输网络.提高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为人们未来通 环。自愈环主要分为通道倒换环与复用段倒换环、单向环与双向环、二 信构建大容量大带宽、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传输网络。 纤环与四纤环。目前在SDH中多数使用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四纤 双向复用段倒换环、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以及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参考文献】 四中结构的环型网络 [1]孙学康,张金菊.光纤通信技术(第三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9,128— 134. 5.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传输网作 [2]陆书恒基于宽带城域网的技术特点及传输网络优化探讨[M】.中国新技术新 为其他业务网的基础.在整个通信网络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产品,2010(19)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