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教学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72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72页活动1和2)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非洲 ②最寒冷的——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书74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海洋 陆地 给予指导。
内容小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最炎热?哪一块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1月气温 高 低 7月气温 低 高 冬暖夏凉 冬冷夏热 这两幅气温分布图,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教师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高低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显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教师精讲点拨】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我们一般是1月放寒假,7月放暑假,而家住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小朋友他们几月份放寒假?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5
—、基本巩固1、2、3、7、8 二、综合运用:1、4、5、10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测定
气温
日变化 年变化
《气温和降水》教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以图析文 合作交流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二、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3、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提问: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根据书77“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逐月绘制表示气温的点在示范几个月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并找学生示范。
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条形。最终完成整张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
(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 2、阅读方法
学生合作利用书77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
1、 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
补充: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昆明的平均气温约为23℃。 2、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 3、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师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内容小结: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一、 降水:
(一)、降水形成的条件:1、 2、
(二)、降水类型:1、对流雨 2、地形雨 3、锋面雨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分布规律:①、 ②、 ③、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