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原电池》教学课例

《原电池》教学课例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Ⅰ】 实 验 步 骤 1、铜片插入稀硫酸 2、锌片插入稀硫酸 现 象 无 产生气泡,放热 用动画展示实验现象 铜片上产生气泡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电流计指针偏转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引出】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Cu Zn 【讲解】

负极(锌片):失电子

Zn-2e=Zn2+ (氧化)

正极(铜片):得电子

2H++2e=H2↑(还原)

总反应:Zn+2H+=Zn2++H2↑(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的方向?

锌 铜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e-

导线(外电路):负极(失e-氧化反应) 正极(得e-还原反应)

电流I

阴离子

溶液(内电路):负极 正极

阳离子

原电池的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用动画展示原电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池微观原理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实验探究Ⅱ】

按右图所示, 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有什么现象? 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且铜片和铁片上均无明显现象(即:无电子定向移动)

【问题】上述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吗?为什么? 【实验探究Ⅲ】

在探究实验2的装置中架上盐桥连通,看有什么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流通过电路,是原电池装置。 【问题探究】

(1)确定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原电池中的两个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负极(锌片): Zn -2e =Zn (氧化反应)

2+-正极(铜片): Cu + 2e = Cu (还原反应)

2+2+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 Zn + Cu (2)判断电子的流动路线及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趋势? 阳离子 -e 锌极 铜极 锌极 阴离子 铜极

【问题】然后取出盐桥,又将看到什么现象?

电流计指针回到零点,说明无电流,未构成原电池。

【问题】盐桥起什么作用?

【讲解】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

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判断依据 电极材料 电子流动方向 离子流动方向 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 负极 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电子流出 阴离子移向电极 氧化反应 电极溶解 正极 较弱或能导电的金属 电子流入 阳离子移向电极 还原反应 电极增重或产生气泡 四.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1.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 以铜锌原电2.结合电解质溶液,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池为例 3.写出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式 【练习】

1.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用多媒体展2.判断下列原电池的正负极?

示图片题目 3.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