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略得当,突出主题——写好主体
一、知识引标:
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要用许多材料,但对于所选取的材料,并不是一视同仁平分秋色的描写,去议论去记叙,否则就会变成流水帐。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便是次要材料,该略写。
详写就是要做到浓墨重彩,或生动具体,或说理透辟;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当然,这里就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二、方法导引:
如何做详略得当、突出主题呢?这要看写作什么文体,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等。
一般来说,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而发生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就该写略写。有些文章采用总叙,分叙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总叙应详写,其他的方面就应略写。议论文以论理为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理宣扬某种主张,所以,议论部分应详写。
应试作文一定要打造亮点,我们可以通过安排详略来打造吸引阅卷教师的亮点。
1、点面结合法
如果写作议论文,当你手头有很多材料,且都是紧扣中心的,怎么办?采用点面结合法,对其中的某一个材料作重点分析以紧扣中心、突出中心,其余材料采用排比句的形式,以示验证。如果是记叙文则把重要的事情,即最能突出中心的事情详写,其余则一笔带过。否则就会平铺直叙,记流水帐。
2、烘托渲染法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突出某人的思想性格,你就可以多角度描写来烘托渲染以达到突出人物某一思想性格的目的,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对于单个描写来说这些描写是略写,但对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某一方面来说这又算是详写。
3、主次分明法
如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也会有主有次,我们对主要原因作重点分析,对次要原因一笔带过;如某些现象的利弊也会有主有次,我们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必须分清主次,对主要的利或弊,要作重点阐述,其它只要说清楚明了就可以了。
4、侧重叙说法
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文如何引述材料而言的。议论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道理,要把重点放在说理方面,但有些同学在叙说故事的时候,常常不厌其烦,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宛然一篇叙事文章,还有的同学为了增加现实感和真实性,喜欢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加描述,这就必然要占很多篇幅,留给议论分析的余地就很小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所侧重地叙说材料,即与中心论点有关的内容就叙说,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就少叙或不叙,议论文叙写材料不要求完整,只要求能为论证中心服务。
5、情理结合法
一篇文章不可能纯粹地写情,也不可能纯粹地说理,特别是应试作文。从历年的高分作文看,一般都做到了情理结合。如果是议论文,在议论的基础上穿插一两句抒情的文字,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是以抒情为主的文章,千万不要忘了穿插几句耐人寻味的富有哲理的话,它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如果是记人叙事的文章,能够穿插几句饱含情感的议论性的句子,它必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水到渠成法
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时,还可采用逐层释理,环环相扣,最后才水到渠成地简明地阐明某种观点。这种方法逻辑性强、说理透彻,对观点的阐法深刻。
7、点扣中心法
很多同学非常注意在开头和结尾处扣题和扣中心,而在中间却不太注意用一两个词或简洁的一1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两句话点扣一下中心。其实,在文中的主题部分,特别是在那些与中心不是显性联系的内容上扣一扣题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是用一句简洁的话甚至是一个短语或一个词也好。这样既可以防止文章偏离题意,又可以突出中心,还可以提醒阅卷教师:我没有跑题,我处处在围绕中心来写作。当然,这种方法不能滥,那些直接表达中心的句子,如果一篇文章满眼都是那就成了废话了。
三、佳作引读
2005年黑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
如梅在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
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错过了漫天的芳华,难道这冷寂的位置,她就难以拥有花的价值了吗?梅花只是无声兀自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的慰籍,给多少彷徨的灵魂以重新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冷嘲热讽和细雨绵密的润泽又有什么,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赋予我美丽的背景,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大千世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并不容易。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者比比皆是,有时别人眼中光鲜的位置倒教人走向心灵的迷失。
曾在报上读到一个颇有文采的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国企的工作不要了,与她相敬如宾、时间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开了她,她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在漂泊不定。也许她原来的位置正
躲在暗处笑她。而我,纵然没有她决然相弃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徐本禹泪流满面,看到袁隆平永远质朴的气质,不禁想,他们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我们?保送研究生徐本禹埋头在乡村小学,或许有人疑惑他的价值是真的符合其位,他用全国人民对农村教育的空前关注做出回答。登上世界农业科技之巅,依旧躬耕陇野的身影给我们的启示何止万千。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
【简评】本文的得分点有以下四点:一是标题有图画美,就像一首小诗,一下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独梅傲雪美境中去了!二是题记引用诗词形成抢眼的亮点;三是素材的筛选详略得当,说到女性文学青年则极尽详写之能事,点到徐本禹、袁隆平则一笔带过,大家熟悉的也就没有必要详写!四是最后点题,简洁而用语精美:“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
四、误区导诊
在行文过程中,无论是叙写故事,抒发情感,还是阐述道理,我们都要注到有详有略,切忌平均使用笔墨。有些同学记事就记流水帐;记人就让人看不出哪是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说理则想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引述材料则不厌其烦,娓娓道来,仿佛在写记叙文,或者心中没有读者,大家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材料就一笔带过,而那些读者已烂熟的材料却大写特写。
作文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要善于抓关键环节,要切中要害,突出重点。要做到心中有话题,笔下有主旨;心中有读者(阅卷教师),笔下有情感;心中有构思,笔下有详略。
五、考场导练
1、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2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是一闪即逝。”
请以火花和浪花的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挠啊!我们遇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了;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我们无论做哪一件事,如果失利,就应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蛮干一气——我们是人,是有头脑的人啊!”
第三个人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蚂蚁,两个人的看法和见解截然相反,他们得到的启示迥然有异,到底谁对呢?”
智者答道:“两个人都对。”
问者感到困惑:“怎么会都对呢?” [要求]请任选“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智者”说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