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之气与元气
“元气,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六腑之元气病也。”
“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入门级的了解,本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先说下,该书分三卷,卷上:辨外感内伤主要要把握的症如:阴证/阳证,脉,寒热,手心手背,口鼻,头痛,筋骨四肢,渴否,外感八风之邪,辨气少气盛,辨外伤不恶食,辨劳役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等;卷中:内伤脾胃的各种;卷下:用药遣方。其中也讲述了李杲所在时代背景既“壬辰药祸”,当时战乱京师被围后,城民断水缺粮,不蔽风雨,最后围城之困解后,大波大波的人患上表面上看似像伤寒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其书中有体现,待会再说,
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的时代又要赶上那时候了,不同的是现在是饮食过甚,从而导致脾胃疾病及各种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以后。
个人理解:脾胃之气与元气当并重,它们是互荣共损的关系。书中始立补中益气汤证:“脾胃之证,始得之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补中益气体现的治法:“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脾胃气虚,则元气不足,怎么会使医生误判为外感疾病呢,主要是,内伤脾胃,脾胃不足→元气不足→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
阴火上冲→气高而喘,身热,烦,渴,头痛,不任风寒(恶寒),脉洪大
脾胃之气下流→气血化生无源→荣亏卫弱→不任风寒←外邪侵袭
↓
恶寒,头痛,脉浮
“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
补中益气汤方: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 炙甘草 已上各五分 人参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洗 白术已上各三分 早饭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