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与护理对策 李月娥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68(2013)05-0516-02 53710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 一切不安全事件。血透室是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场 所,血液透析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 在的潜在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患者 的治疗效果,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血透 室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我院 近年来存在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护理对策,供同行们参考借鉴,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血透室建于1995年,由原来的2台血透机增加到 现在的32台血透机,连续肾脏代替治疗机(CRRT)2台。 现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医生3人,技师1人,护理人员 13人。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对各种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药物中毒等患者进行了16 510例次血液透析治疗,期 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523例次,其中内瘘穿刺口出血有 108例次,中心静脉置管口出血、凝血各56例次,漏血92例 次,低血压1l8例次,肌痉挛69例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脱 落24例次。 2 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护理对策 2.1 出血 2.1.1 内瘘穿刺口出血 2.1.1.1原因分析①内瘘过早使用,尚未成熟的内瘘静 脉壁薄弱。②反复穿刺同一点,穿刺点易渗血。③由于穿 刺技术差,穿刺失败导致血管壁穿孔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 2.1.1.2护理对策①掌握内瘘使用的时机,内瘘成熟至 少需要4周,故建议内瘘术4周后再使用,8~12周更为理 想…。②有计划地使用内瘘,动脉端穿刺点距离吻合口大 于3 cm,并且进行绳梯式、纽扣式穿刺。③穿刺失败时立即 压迫止血,另选其他部位血管进行穿刺,在透析过程中随时 观察血肿情况,如果血肿继续扩大,立即停止肝素的泵入, 同时加大压迫的范围和力度,并冰敷血肿处。 2.1.2中心静脉置管口出血 2.1.2.1 原因分析①患者贫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②导管扩张管直径过大,皮肤松弛。③患者活动过度。 2.1.2.2护理对策①置管过程中,手持扩张器,用力扩 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尽可能不用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血红蛋白<60 g/L者给予输血,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 拉导管,避免强行剔除穿刺口的血痂以免引起出血。②选 择合适的导管扩张管;给予环绕导管做穿刺口单重或双重 荷包缝合均可止血。③置管后嘱患者减少局部活动,卧床 休息。局部加压,冰敷均可奏效。 2.2凝血 2.2.1 原因分析①追加肝素管未接上或接上但夹子没 有打开、血透机的肝素泵失灵。②血管通路不畅,导致血流 量不佳引起凝血。③输血时引起透析器凝血。④输液时液 体输完未及时接上导致空气进入管道引起透析器凝血。 ⑤无肝素透析时不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⑥串联血液 灌流增加体外循环血量。 2.2.2护理对策①上机后再次核对肝素追加量,检查在 透析过程中肝素追加量是否有效运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 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对出现上机后忘记打开肝素夹子、血 透机的肝素泵失灵导致凝血的案例,要及时召开全科护士 会,指出问题所在,引以为戒,要求人人参与风险防范管 理 ,防范于未然;做好血透机的保养、维修工作,淘汰年久 失修的机器;②如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侧孔紧贴血管壁所 致,可调整患者体位或一手固定导管的两翼,另一手轻轻转 动导管,以改变导管尖端的位置,从而恢复满意的血流量; 如果是因为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血流速度缓慢,应即刻 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必要时输入浓缩红细胞悬液补充血 容量,如血压过低,可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维持血压;如果是 因为内瘘血管自身问题而导致的血流不畅时,应嘱咐患者 注意保护好血管,透析结束24 h后局部湿热敷,做好动静脉 内瘘的护理。③透析前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象,条件 允许的患者将血液制品放在透析结束前30 min输入,如果 需要立即输入血液制品,可适当追加肝素的剂量,必要时在 透析结束后以相同单位的鱼精蛋白进行中和。④血液透析 过程如需生理盐水快速滴注应有医护人员在机旁观察,如 需滴入静脉铁剂,应在透析结束前1小时应用,并调节滴数 在30’滴/min,血透机发出透析结束的声音后即可准备回 血。⑤设定好闹钟,间隔15~30 min阻断动脉端管路,用生 理盐水100—150 mL在泵前快速冲洗透析器和管路,并注 意观察透析器及管路是否有凝血情况,如静脉压力逐渐上 升或突然升高达300~400 mmHg,排除静脉穿刺针部位肿 内斟 2013年10月 第8卷第5期 517 胀、管路打折时应做好回血准备,以防透析器、管路完全凝 血。⑥灌流器要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推荐的方法做好预 冲,使灌流器充分肝素化。对患者每次肝素用量及灌流器 或透析器凝血分级情况给予正确评价并及时反馈,以便指 导医生调整肝素用量。 2.3漏血 2.6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脱落 2.6.1 原因分析过度牵拉导管。 导管留置时间长、人体对缝线的排斥、 2.6.2护理对策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使其了解中心 静脉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做到自觉维护导管。在使用过程 中禁止牵拉导管,若发现导管翼缝合线松动或脱落应给予 再次缝线固定;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给予适当镇静,必要时 2.3.1原因分析①透析器、管路及患者血管通路连接不 紧密。②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针头滑脱。 在患方知情同意下予以恰当的约束;如发现导管不完全向 外脱出时,应原位缝合固定,切勿试图将导管重新送回血管 内;如确有必要送回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2.3.2护理对策①透析器及管道系统连接口较多,预冲 时检查各侧管的小帽子是否旋紧,同时夹紧各夹子,防止血 液从侧管漏出,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引血进行透析后3分 遇导管意外脱出时应立即压迫穿刺点20~30 min,确认无 钟再次检查各连接口有无漏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危 出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创面。 害降到最小。②内瘘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并叮嘱患者穿 刺侧的肢体保持不动,必要时约束穿刺侧的肢体;定时察看 3体会 穿刺针位置变化及固定情况。 血透室是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场所,血液透 2.4低血压 析技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属于高风险 2.4.1原因分析①有些患者不能规律透析,体重增长超 操作 。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 过干体重的3%,在有限的时间内超滤量大。②随着代谢产 不断提高,但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及对医疗结果的期 物的排出,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使得水分向组织或细胞内 望过高,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因此,要减少血液 移动,致有效血容量下降;③透析前或透析中服用降压药。 透析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对 2.4.2护理对策①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血液透析 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充分认识,并具备敏 的知识,告知水钠的重要性,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 锐的观察力,认真观察病情,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透析的 不超过体重的3%,若体重增长过多,可增加透析频率或延 顺利进行。 长透析时间。②有研究表明 ,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 方法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③对于容量依赖型 参考文献 患者,透析当天暂时停用降压药。④对于易发生低血压的 [1] 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0. 患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 [2] 马秀青.缓解护理工作压力源对护理风险控制的影响[J].齐鲁 10~15 min测量一次血压,尽早发现血压下降征象并及时 护理杂志,2010,16(1O):94—95. 处理。 [3]彭银燕,邝沛玲,符霞.低温可调钠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疗效的 2.5肌痉挛 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74—1675. 2.5.1 常见原因主要与短时间内大量超滤脱水有关。 [4]潘向红,黄克茜.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血液透析过程肌痉挛的效果 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2):184—185. 2.5.2 护理对策减慢血流量,减慢超滤量或暂停超滤, [5]李敏,王恒进.标准操作规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泵前输入等渗盐水150 mL,非糖尿病患者予50%葡萄糖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3. 40 mL加入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如症状缓解 (收稿日期:2013-06-28修回日期:2013-09-03) 不明显,即予穴位按摩可获得明显效果 。 (上接第497页) 志,2005,15(3):182. [4] Ohno Y,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ospirone hydrochlo— [7]Shapiro DA,Renock S,Arrington E,et a1.Aripiprazole,a novel atypl‘一 ride,a novel antipsyehotic agent[J].Nippon Yaknrigakn Zasshi, cal antipsychotie drug wiht a unique and robust pharmacology[J]. 2000,116(4):225—231.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3,28(8):1400—1411. [5]Kaneda Y,Kawamura I,Fujh A,et a1.Imapet of a switch from typi— [8]Potkin SG,Saha AR,Kujawa MJ,et a1.Aripiprazole,an antipsychotie ealantipshchotic drugs on quali ̄of life and gonadal hormones in with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and rispefidone vs placebo in pa- 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Neuro Endoerinol Lett,2004, 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ehizoafective disorder『J].Arch Gen 25(1—2):135—140. Psychiatry,2003,60(7):681—690. [6]童建明,杨正春.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