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充县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2011级

西充县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2011级

来源:爱玩科技网
西充县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2011级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

南充市2008—2009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总体来看难度适当,有一定的区分度。考试结果高分不多,低分比例一般,中间分值多,主要集中在60—76分段。试题结构紧跟高考试题模式。现就评卷场的信息作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试题设臵的形式和高考一致,内容考点可行。难度一般,错一题有一定的比例,分数集中在10分至14分。

二、四大题部分。这一部分试题得分一般。11题从学过的古文中选题,相当好,学生得分高,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本。第12题从课文中选取的5句课文原文填空得分不高,说明学生不太重视默写背诵。第13题诗歌鉴赏得分不高,学生的答题极不规范,这一部分学生答题无从下手,乱答一气,说明学生对诗歌鉴赏较陌生,不懂答题模式,望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这部分材料选择小小说虽然紧跟今年高考,但是小小说毕竟在四川高考中出现的机率小。学生得分低,原因是不懂怎样答题,最严重的是第14、15题,学生对‚有什么作用‛无从下手。另外第17题也考的‚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非常简单,学生动不了笔。

- 1 -

说明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模式不清楚。这一部分试题共设臵了三道‚作用‛题不恰当,有违高考模式。

四、语言应用题部分。这部分试题设臵比较合理。提取关键词得分低,学生把握不住关键信息。第19题得分高,学生的思维活跃。

五、作文部分。作文是材料作文,学生的审题有难度。作文的材料不丰富,很多学生作文空洞,言之无物。最要紧的是作文的卷面差,书面不整洁,乱写乱画的多。

总之,高一上期语文试题设臵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监测的效果,反映出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为后期教师教学提供了参考,是成功的。

※数学※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该套试卷基本情况

该套试卷选择题10个,填空题4个,每个均为4 分,解答题5个,共计100,题型设计与高考一致,题量也符合高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2、试卷知识分布

高一本期学习的是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这两章内容。从全卷考查的知识分布来看,应该说抓住了重点,特别是解答的17、18、19题达到了高考的要求,但对于三角函数的坐标定义法没有考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3、试卷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与类比

- 2 -

的思想③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④配方法

二、案例分析

1、选择题学生一般做错3至4个,出现错误的答案集中在3、8、10这三个小题,它们的正确答案都是D,学生基本全都错选为C。

2、填空题做错最多的是 14题,其次是12题,14题的正确答案是‚±1‛,做错的学生基本上都只填了‚1‛,体现了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

3、15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不能将(sina+cosa)用tana表示。 ②有些学生直接由tana=3去求sina、cosa的值,但结果出错的较多,这是由于用平方关系sin2a+cos2a时多值问题处理不当。

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表达或理解共线单位向量。

4、16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1问中学生不能把C及其|C|表示出来,或表示出来后对|C|= 25x210x5不知道如何求最值,得3、4分

2

的学生较多,第2问由于第1问没有做对或做出来导致无法作答,但多数学生向量夹角公式能准确书写。

5、17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相当多学生写了很多但得分为0。②不能将边角关系单一化,从而导致化简不了1+tanAcotB= 程想当然,没有明确思路。

6、18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特殊点坐标求出错较多。②第二问中函数图象变化的具体操作过程叙述不清,特别是周期变化中横坐标应伸长到原来的两倍,但很多学生做成了缩短到原来的两倍或伸长到原来的倍,相位变化中平移方向出错较多,将向‚右‛做成了向‚左‛。

2C。③化简过b12- 3 -

③得分两极化严重,动笔做的学生多,得0分的学生却不少。

7、19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不能将f(x)转化为关于sinx的二次函数。②计算a、b的值不正确或不能舍去不合题意的值。③求最值时学生不能正确的分类讨论或知道要讨论但不知道按什么标准讨论。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常规教学的落实,督促学生在细节处过关。

2、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题的能力,强调一些数学常用结论的作用并让家生记住它们。

3、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和训练,如解答题17题属于解三角形的知识范畴,这也是高考的重点,但学生做的情况是相当不理想。

※英语※

一、试题结构和特点

试题结构合理,试题容量大,知识考查全面,语法知识的考查也覆盖了高中一年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选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听力理解:听力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语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试题共4大题,20小题。听力部分材料所设臵的情景丰富、真实,语速恰当,试题难度适中。

整体来看听句子,选答语这部分答得不理想,因为每个句子只读一遍。

- 4 -

因此基础较差的考生还没反应过来,题目都已经读完了。第6、8、9失分较重。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错得较严重的题目分别是12、15、20小题。12小题B项干扰很大,因为考生既听到homework也听到exams。而15小题是考查时间,在7:20的基础上再转一个弯,它的难度是增加了很多,因此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它也是一道有区分度的题目。在听18~20小题的过程中,由于这段对话较长,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而且20小题是设在最后的两句里,学生更容易疏忽了答案。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这是往年比较容易失分的题。今年它的得分率挺高的。

单选选择:单项选择考查考生对语句结构和语境的理解以及考生的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语境考查考生词汇、语法基础知识和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单项填空题的测试重点是语言知识的运用,主要是测试考生在正确理解语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再考查对语法规则的识记,而是设臵了微型语境,臵语法知识的考查于情景之中,突出了对语用能力,把语法规则运用于语言交际的能力的考查。答得较差的题有30、31、38、40小题。30小题很多考生分不清either和neither。因此错选了C选项。31小题也是对borrow和 lend的用法不理解。38小题多选C项的。考生对40小题的被动语态的掌握得不好。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主要通过阅读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

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整体答题效果不错,45小题考查到感叹

- 5 -

句的引导词,学生分不清用how还是what。48 小题部分考生没有顾及到both…and…的用法。

阅读理解:对照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

理解能力,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但是简单的判断推能力比较弱。A篇是关于保持身体健康的文章,所隐含的信息很明显。但51和54错的人较多。51选D或B的人很多,对于文章中提到的7种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数乱了。54是根据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很多人错选A项。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用排除法来进行猜测。因为锻炼是exercise,跳跃是jump,跑步是run,都是他们学过的单词,只有stretch是陌生的生词。B篇是关于B篇关于年青人与成年人在某次活动中学会和平共处,强调团队协作精神。56题的得分率是全卷中最高的。58小题学生在理解文章时会断章取义,多选B项。60小题大正确率也很高。

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旨在加强对学生初步写作能力的测试,今年的

命题中给考生提供了中英文较多的写作信息,让考生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所以考生对此题不再会出现思路茫然,无从着手的现象。为此也减少了考生的失分;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有了很好的保障。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书面表达式考生最薄弱的环节,是失分较大的题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平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错失了形成英语思维的关键期。到了高年级由于有些考生能力的,基础差不扎实,表达不妥当,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或产生歧义还较常见,在单词拼写、句型和语法方面错误还较多。主要错误有:

- 6 -

(1)部分考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书面表达仍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空白作文或抄写前面阅读文章段落和信息词。

(2)基础知识不落实,单词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百出,大量的单词写不起;或用别字,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大小写概念模糊)。

(3)不能用英文正确表达含义,表达不地道的现象非常普遍。如: ①常见的单词拼写错误

②上下文缺乏过渡词,语不成句,内容贫乏,衔接过渡不自然。 ③句子结构模糊,语序混乱。 ④全文中时态运用混乱。

⑤一些固定句型,习惯表达不会运用。

⑥母语痕迹明显,不会用英语思考,英语表达能力较差;出现了一些chinglish现象。

(4)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基本功不扎实,语句错误篇章不合理也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两极分化较大,合格率偏低。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两极分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任务依然艰巨。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

- 7 -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仍应引起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3、依纲靠本重视不够。考前有些学校热衷于模拟训练,热衷于给学生做所谓的难题,而没有突出教材的指导作用。本次考题中有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及指导用书中找到原型,但考生的答对率并不高。

4、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今年高一试卷中有许多试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但考查的结果却暴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些题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

5、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中国式的英语较多,拼写错误也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对今后复习工作的几点启示

1. 注重基础,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用好现有的教材,全面训练、全面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侧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词汇、短语、句型毫无疑问是学习英语最基础、最关键的,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使英语课堂教学从认知型转向能力型。

2. 积极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正确使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法创设有效的交际情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早日培养学生自

- 8 -

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做题的习惯。在写作训练时多强调篇章结构和语言流畅性的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必过于局限在语法点上,还应引导学生:(1)熟悉背诵一定量的范句、范文,要有一个系统的安排。(2)加强学习态度的教育,杜绝作文出现空白卷。(3)加强对单词的识记和课文背诵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学生愿学、乐学。

※物理※

就整体而言,本卷试题的难度不大,物理模型较常见,常规题占大多数,适合高一学生的水平,但有一定的区分度,由于题目主要考察了力学中的主干知识的主要理论,所以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都能如实反映,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好的同学能得80分左右,对基本知识能灵活应用的同学能得90分以上,而对基本理论没掌握到位的同学是很难得到分的,有利于鼓励先进,激发后进生。但有以下题失分较多:

1、填空题,得分率较低的是18题第2问,这一问失分有两个原因:A、部分学生不会处理纸带,不能算出初、末速度,而导致不会算动能增量。B、部分学生误认为机械能守恒,而直接用动能增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16题、14题得分率较低,14题主要因为数据的设计不够合理,对结果也没作‚保留根号‛的要求,所以部分学生想将210开方,但又开方出题而失分。

- 9 -

2、19题,丢分主要出在a、无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的原始公式,而直接写成了

GMg=R2。b、g与go不分,R与r不分。C、结果错误。

3、20题,本题主要考察平抛运动的规律,但部分同学数学功底不够,解方程组出错,犯4=4的低级错误较普遍。

4、21题,本题综合性较强,虽是常规模型,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不会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合速度。

※化学※

本次考试共有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8个,每个3分,共54分;填空题3个,共25分;实验题1个,共14分;计算题1个,共7分。抽样分析,最高分为100分(只有西中1人),最低分为3分,平均分估计在56分左右。

选择题平均得分大约在38分左右,其中错误率高的有10、12、16、17、18题。10题误选(C)的同学较多,而C是‚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若溶液中有Ag+要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肯定是否有SO42-,所以此题最佳选项应为(D),即‚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12题误选(D)的同学较多,他们只注意到玻璃中的SiO2要与碱液反应,但没有注意到生成的硅酸盐具有粘性,覆盖在瓶壁上,从而阻止了玻璃与碱液的进一步反应,所以玻璃试剂瓶能够盛装碱液,但瓶塞不能用玻璃塞。16题误选(A)、(D)的同学较多,原因是元素推断错误,本题根据图示可推出X为氦,Y为氟,Z为硫,从而可断定A、B、D选项均错。17题

- 10 -

是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错选(A)、(D)的较多,选(A)的学生把小苏打拆成了3Na+、H+、CO32-,选(D)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还有H2O生成,因此H+、OH-是删不掉的。18题误选(B)的同学较多,关键是他们没有抓住产生1molCO2,平均消耗碳酸盐100g(此处不需注意每mol碳酸盐只能含1molC),而CaCO3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所以杂质中有的摩尔质量要大于100g/mol,有的应小于100g/mol。

填空题平均得分大约在10分左右,其中20题的得分较低,本题涉及填试剂和书写离子方程式,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21题(4)小题命题有误,因为在①—⑨号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没有两性的,估计⑥号应为第三周期ⅢA族元素,也许是命题意了或印刷错误。

22题是有关合成氨的实验题,出现在高一期末考试中有点不适。一是氮族元素高二上期才学;二是设问和给分值得商榷,特别是(2)问‚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NH3、H2、N2‛,共6分,许多学生只答NH3得2分,此空分值偏重,检验气体,应指明检验NH3,否则学生误解为NH3、H2、N2圴要检验。22题平均得分在4分左右。23题大部分学生得2分得满分的较少。

综上所述,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们:

1、狠抓基础,特别是化学式、元素符合和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等的书写。

2、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常见仪器的用

- 11 -

途,常见试剂的保存和使用。

3、加强基本计算的训练。 4、加强规范性答题。

※政治※

本年度考试原袭前几年的题型和题量,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时政填空题。基础题识记内容占85%.理解内容占15%,试题难度小,区分度不大,得分率较高。以西充中学为例,文科第一层次班级人均得分92.9分,二层次班级人均得分80分左右,第三层次班级人均得分77分左右。对于监测文科班学生学习效果没有多大意义。理科班平均得分35分左右,及格率为3%左右,对理科监测也没有什么意义。

对试题的建议:首先,要重视试题的质量,要注意审题,避免出现24题那样的错误答案。其次,要注意区分度,适当加大部分试题的难度, 以利于对文科生的考查。

对教学的建议:本次试题全部是基础,85%属于识记内容,但还有相当部分文科生不及格,文科生最低得分10多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忠实于教材,夯实基础,在提高识记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

- 12 -

西充县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2010级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

南充市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沿袭了高考语文的试卷格局。从全卷看,命题立足于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对高考考点知识的考查,对高三的复习应考工作有指导意义。所以,试卷从总体上看,既有助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上进一步落实高考考点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和高考试卷一样.保持七个大题,其中一、二、三大题为客观选择题,10个小题,共计30分;四、五、六、七题为主观题,14个小题,共计为120分;题目顺序和主客观题的分值和高考试卷完全一致,其考查内容分为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填空、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和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二)试卷长度保持稳定。今年的语文试题仍保持了21个题的题量。全卷的阅读量约为8000字,考生需要书写的文字量仍为1000字左右。从阅卷情况看,多数考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思考,绝大部分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答完试卷,多数考生有多余时间进行检查。

(三)考查的能力层级和考点指向稳定。从考查的能力层级看,今

- 1 -

年考查的‚识记‛即A级题目为4个小题,总分为14分;考查‚理解‛即B级的题目为6个,总分为30分;考查‚分析综合‛即C级的题目有4个,总分为18分;考查‚表达应用‛即D级的题目有2个,总分为75分;考查‚鉴赏评价‛即E级的题目有3个,共13分。

从考点指向上看,仍然集中在字音、字形、词语理解、文言词语释义、病句辨析、筛选提取文中信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识记名句名篇、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仿句、写作表达等多年来反复考查的内容。试卷对标点符号运用、文学常识的考察没有涉及。

(四)试卷的整体难度稍大。从全卷看,试卷立足于对考点知识的考查。因此,全卷的难度偏大。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一)在命题原则上,命题原则与素质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09年《考试说明》等三个大的方面保持高度一致。

(二)在命题立意上:

一是题量适当,保证学生思维的时间,提高语言材料的思考含量,注重试题的思维价值;

二是立足与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和基础知识;

三是注重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题中强化人文意识和人本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个体生存的内心与环境;

四是在试题中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生

- 2 -

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

(三)、在试题取材上:

一是在试题取材的方式上,试题在取材上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教材以及和教材相关的语文读本;第二种是鲜活的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等。

二是在试题取材的难易上。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成语运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几乎集中在常见常用的语言现象上,自然,平实,考生感到亲近。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文言语句与高中文言文基本一致。现代文阅读选取的是蒙古族散文家鲍吉尔.原野的《天真》,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字浅显,富有情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不多,易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四)、强化语言知识、技能等多种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语言基础的考查部分大多数选取了生活中的素材:‚人文性‛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特点,‚实践性‛强化了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关联,‚诗歌欣赏‛是学生应具备的鉴赏评价能力之一。‚仿句‛题要求学生注重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作文题以‚看在眼里‛为话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生活,提高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提倡写眼中所见的真情实感,反对闭门造车、瞎编乱造、‚为作文而作文‛的错误趋向。增强了作文表达对实际生活的实用功能。

(五)、强化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只着眼于语言本身,触及不到思维的深层次训练,语言的生命力将大大萎缩。因此,语文教学,其实质是运用语言这一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

- 3 -

考。今年的试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

(六)、强化整体感知和整合能力。强化整体,在整体中解决局部问题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学生掌握较差的,本套试题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强化:如第6、7、10、11,12、14、15、16、17题。这些试题考生要准确回答,必须要有较高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整合能力,才能切合题意,准确表达。

(七),强化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应用意识。阅读的过程就是检索、筛选、梳理、简化、分析、综合、提炼、转化、整合、应用信息的思维过程。阅读的基础性任务就是寻找信息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分析、综合、提炼信息点。缺乏信息意识、就难以快速地理清阅读文段的思路。如第5、6、7、11、12、14、17题。

三、得分情况:

(一)整体统计(样卷100份)

据抽样统计,试卷难度为0.,平均分为96分。 (二)分项统计(样卷100份)

客观选择题

题号 应得分 平均分 得分率(%) 67 65 80 56 86 67

1 3 2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9 3 10 3 1.95 2.4 1.7 2.6 2 1.78 2.7 2.3 2.4 59 90 76 80 - 4 -

主观表述题

题号 11 12 8 4 50 13 5 3 60 14 4 2 50 15 4 2 50 16 10 6 60 17 5 3 60 18 5 3 60 19 4 2 50 20 6 4 67 应得分 10 平均分 得分率(%) 6 60 四、错误类型及建议

(一)、第一大题的主要问题

从得分率上看,第2、4题的得分率偏低。分析其原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尤其是对字词的掌握、理解不牢,似是而非,造成失分普遍,实在可惜。应强化基础训练,加强字词的落实,力求在选择题上少失分。

(二)、第二大题的主要问题

从得分率看,第6、7题得分率偏低。分析其原因,学生在寻找信息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分析、综合、提炼信息上,尚不成熟,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整理归纳能力。缺乏快速捕捉信息的意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依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较差。应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三)、第三大题的主要问题

从得分率上看,9题得分率不理想。该题考查文言句式。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似是而非,文言句式相关知识的掌握不成体系。不全面。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文言语句中,就不能融会贯通,正确运用,造成失分,

- 5 -

实在可惜。

(四)、第四大题的主要问题

第11题是文言翻译题。不少学生存在着对关键字词漏译、改译或不译的情况。例如,题(1)小题,很多学生对‚诚‛(译为:果真,真的)、‚虽‛(译为:即使。但不少学生译为‚虽然‛)的翻译不准确,(2)题中‚全‛的翻译,文言句式(反问句)的理解,学生掌握较差。

第12题是诗歌鉴赏题。鉴赏题是对学生的文学修养,理解分析能力,审美情趣的综合考查和评定;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从抽样的试卷情况看,第(1)小题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第一问写景的角度,知道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答题,但对第二问的写景角度就茫然无所知了,不知道要从实写和虚写两个角度来答题。古代诗歌中如何写景的相关知识不成系统,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多数学生能读懂诗歌,知道诗歌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严士元的惜别之情,却不能做出详尽的解答。学生缺少一种整体的视角,缺少一种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能将诗句中的留白通过诗句间的关联想象补充出来,故在答题中答不到要点上,造成失分。

第13题的名句积累考查,两个小题都力求避免对名句死记硬背的考查,加强对名句本身内涵的理解性考查。不少学生平时不注重对名句内涵的理解,加之记识面窄,对已有的、经常考的名句记得较为清晰,对较为生疏的名句,记识得就比较差。同时,学生记识的程度还不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张冠李戴,二是印象模糊,三是字形错误,别

- 6 -

字普遍如;‚陨‛写为‚殒‛、‚鹜‛写为‚骛‛。基于此,教学中应注意:第一,注意名篇的整体记诵,不封闭孤立,只言片语的记诵名言名句。第二,注重平时积累,尽量避免突击背诵,猜、押题的情况。第三,充分理解名句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名言名句名篇的功能,让名言、名句、名篇在阅读、写作和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意识地强化文化熏陶和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记诵的名言、名句和名篇有助于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并在经常性地的运用中进一步领悟和牢记名言、名句、名篇,以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第四,交给学生一些记诵名言名句的方法,加大理解记忆的含量。

(五)、第五大题的主要问题

此大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领悟,筛选提取文中信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鉴赏评价,分析和理解。根据对试卷的抽样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对文段的整体感知不深,抓不住要点。如14题。题干本身明示学生要联系全文未理解作者所说的天真,但一些学生难以将文中的相关信息加以筛选,从而得出正确而简洁的答案。信息筛选不得要领。第二,关键要点梳理不准,抓不住关键信息。在筛选、提取文中相关信息时,许多学生提取的要点不全,不注重对信息的整合,甚至将错误的信息作为要点答题。如16题。第三:不少学生未分析文中词语的具体含义,造成严重失分。如第17题,‚最妙‛二字的含义在文中有说明,只要稍作分析便可得出。

总体情况是得高分者少,信息遗漏,答案不全,整合信息的能力差。由此可知,学生对文段整体感知能力亟待提高。

- 7 -

(六)、第六大题的主要问题

此大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试题灵活性较强。 第18题是对联题,该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对联知识,而且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与连贯,试题的综合性较强。抽样分析表明学生缺少对联的相关知识,没有根据上联调整下联的句序与词序,造成失分,这是该题失分的普遍现象。

第19题是仿句题。学生在仿句的基本要求(形似意合)上做得差,没有认真审察原句,从结构和内容上写出与原句相似的句于,造成失分。

第20题是仿写题。该题除了要求学生遵行仿写的基本要求,还要学生调动对课本知识的积累。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积累上,积累不多。因此难以调动有限的知识积累,仿照示例造出合理的句子。

(七)、第七大题的主要问题

作文是话题作文,话题是‚看在眼里‛。应该说,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从试卷抽样分析中,仍发现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第一,在审读题干的要求上和对题意的把握上做得不好。题干明示是以‚看在眼里‛为话题作文,但仍有不少学生所写内容与关键词话题毫无关系,既未明提,也未暗合,所写文章的内容,游离命题之外。

第二,在内容方面,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 l、文章空乏无物,无病呻吟。

2、缺乏现实生活的内容,文章的现实感不强。 3、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不高。

4、追求热点,却把握不住,显得生硬牵强,甚至有‚预制‛之嫌。

- 8 -

5、所选材料细碎,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难以有效支撑自己的观点。 6、思路不明,观点不清。

第三,在表达形式方面,各种文体都被选用,但出现了盲目追求形式新奇的趋向。

总之,即将备战高考的老师们通过此次考试,应及时地发现问题,在以后的复习迎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地探索高效复习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数学※

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比例与高考比例完全一致:选择题12小题共60分,填空题4小题共16分,解答题6小题共74分,其中文理科不同卷。

一、知识分布(此处只涉及解答题知识分布)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涉及内容 三角函数 反函数 数列 概率 立体几何 圆锥曲线 分值 12 12 12 12 12 14

- 9 -

全卷除了高三数学(全一册)未涉及以处,包含了高一、高二的所有内容,并且包括了高考解答题的必考内容: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立体几何及圆锥曲线,可以说为学生进入高三复习做好了一个铺垫。

二、学生错误及案例分析

(1)选择、填空题从所做的结果来看,再次映证了得选择、填空题得高分这一说法,做好选择、填空题的学生得分都不会太低,从高分学生看,选择、填空题最多错误也就在3个左右,甚至对特差生来说,全卷仅靠选择、填空题得分,其中选择题的3、10小题,填空题的1、4小题为学生错误较多的题。

(2)解答题的17、18两题文理科同题,17题的三角函数题是高考必考题。从结果看,学生做对的相对较多,错误类型大部分都属过失性失分,18题的反函数出现在解答题中,学生基本都能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但大部分学生要么未给出反函数定义域,要么所给定义域错误。

(3)其余4小题文理科都不同,其中19、21、22三个小题只是个别问题设臵不一样,但20题概率文理科所考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尽管如此,所考的内容都为相互事件。从结果看:19题数列题、20题概率题由于较为简单,所做结果也较为理想。21题立体几何几乎所有学生都利用了向量解决问题,但第二问中很多学生没有找准线面角。22题圆锥曲线本来就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可以按固定模式解决一部分,但满分率几乎为零。

- 10 -

三、反思总结

由于高二学生刚上完新课,还未进行系统复习,本次考试却包含了高三数学(全一册)内容外的所有内容,所以效果不太理想,但也有惊喜之处,全县有一个满分150分。从学生所做结果分析表明教师一定要强调选择、填空题的重要性,得选择、填空题得高分,同时建议教师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不要忽视几何方法。

※英语※

一、试题结构和特点

该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立足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强化知识运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总体难度适中。 二、考情分析

1、从抽样分析的情况来看,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深难度较适中,一般中等成绩得分率都在60%以上,部分优秀学生整个选择题在95分以上(总分100分),相对来说完形填空较难,反映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高,补全对话错得多的是62题,几乎90%以上的都错了。

2、短文改错

学生在答题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一是答题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目有按照教师平时训练是的要求去答题,致使有的地方做对了也没能得分,如71题,正确的是在about和take之间加动词不定式符合to,应在这两

- 11 -

个单词之间加一个漏字符号,但很多同学都是直接在后面横线上加一个to。

二是学生基础差,75题的month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很常用的单词,很多同学连它的复数形式都不知道。69题的but应改为and,有的同学没有搞清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而没有改。

3、书面表达

一是整体基础较差,想找到完整的句子不容易,即使是优秀学生, 也有不完整的句子,总之受中文影响较重。

二是审题不准,导致很多同学写成了书信形式,结尾都是yours或yours ever,或写书自己的名字。

三是书写较差,卷面不整洁,单词乱写,让阅卷教师都不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失分较多,得分不高。

三、教学建议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本,对课文内容分析透彻,要求学生熟读熟背重点短语、句型,对词汇的掌握一定要落实到句子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扎实到位。

2、寓教于乐、以趣促学

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

- 12 -

英语,乐学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掌握好课本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多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多挑选一些富有哲理,贴近生活的英语短文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

4、加强指导,训练到位

加强写作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构思、书写、 行文规范等方面的训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失性失分。要训练学生写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物理※

一、试卷整体评价

1、试卷知识点分布合理,基本覆盖了高中一、二年级的基本知识点。 2、试卷重难点突出,能够基本突出高中阶段知识的重点和考点的知识。

3、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全县试卷的平均分大约在65分左右,能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且对学生已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总结、评估作用。

二、学生解答试卷的主要问题

1、选择题:第1、8题属于最基本的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掌握,或模糊不清,第5题属于基本原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考查,

- 13 -

但知识载体变化以后,学生就不能解答,说明知识迁移存在困难,第11题属于基本原理的计算题,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字母的运算能力有待加强。

2、填空题:第13题反映出学生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第18题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U-I图象不熟悉,不知道U-I的关系,对于‚奇点‛的处理也存在问题。

3、计算题:第19题,①对于运动过程清楚;②不会利用作图来建立物模型,帮助理解。第20题,①由于该题叙述较长,不能快速地获取有用信息;②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第21题,①对电磁学模型和力学模型原理不清楚;②不能在两种模型上找出其中的联系。

三、教学建议

1、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模型,基本技巧的学习。

2、加强对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练习,对于知识交叉点的模型应进行重点突破。

※化学※

一、试卷总体评价

南充市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总体难易度适中。全县平均分相对较低,高分段人数较少。整张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 14 -

1、知识点覆盖面广。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高一高二阶段所学化学知识。其中又以高二知识为主,具体分布如下:有机试题约占30%(分值,下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约占12%,实验题约占16%,计算约占12%,元素及其化合物约占14%,离子反应约占14%,物质结构约占12%,氧化还原反应仅约占2%。从数据上看,试卷基本上覆盖了高一和高二化学教材上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现有的高中化学知识水平。

2、在难易题上有一定区分度。本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虽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少。

3、题量略偏多,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30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学生虽能完成,但由于题量大,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思维容量也较大,使很多学生没时间检查试卷。

4、试卷还应适当增加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5、试卷考题与高三理综较好地接轨。试卷的部分选择题的题型是高考理综题型设臵,卷II中也有三个大题与理综题设臵相似。

二、试卷错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部分:

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1、6、10、12、16、17、25

- 15 -

1题是基本常识题,一些高分考生也容易错选答案。6、16题是实验题,错选的学生较多,说明实验技能较差。10题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前三个选项为定量的离子方程式,看来这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17题是基本知识,概念问题,仍然难倒少数高分考生。25题是一个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计算,很多同学错误的原因是没考虑水电离对溶液的影响。

填空题部分:

27题(1)得分差的原因是答案不规范,不按要求写名称,而写成化学式;(2)题现象不能准确回答;(3)题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较差,这也是平时学生的缺点。28题中的(4)(5)小题是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很多学生书写产物不完整,或产物不正确;(6)小题错误的原因较多回答的是稀溴水,这说明酚与溴水的实验中为什么用浓溴水并没有正确掌握。29题得分很差,说明学生实验方面问题较大,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知识储备不足,答题经经验不足,部分同学还存在严重的方向错误,也可能是时间较紧,思考不足。30题中(1)中的第二个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较多;(2)、(3)小题的计算是本卷的难点所在,得分很差,分析、计算能力还待提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化学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题目的编制总离不开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应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从全县的试卷上看,

- 16 -

为什么题的难度适中,却平均分不高?这就说明了很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较大问题,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本学期主要学有机化学,高一和高二上期的化学知识有所遗忘。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强化实验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由于实验耗时费力,淡化实验,或是讲实验,不演示实验。从全县学生答卷来看,实验得分非常差,这就是问题。然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不仅要激发兴趣,获取知识,更要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平时练习及时反馈。从全县学生答卷来看,平时学生的易错题仍然是考试的多错题,所以我们平时的练习不仅要做到精,还要做到有一定的密度并能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给学生纠正。

※生物※

试题难度比较适中,既考查了基本知识,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学生

- 17 -

答题中的主要问题是:

一、选择题部分。失分最多的部分题是7、13、14、20、22、31、37、40题,平均得分大约在25—45分左右,最高分为满分50分,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概念辨析和识图分析。

二、非选择题部分

41题,光合作用有关坐标曲线,第1小题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很少有学生回答正确,说明对于坐标曲线转折点认识不清,第2小题认识乙图B点条件,很多同学的答案为光合作用强度和CO2浓度,而图上B点是光饱和点,第4小题C点内部因素是叶绿体中很多学生答成酶量,在光合作用中横坐标是光照强度饱和,说明吸收光量少,应该是色素的含量。

42题中主要失分是第4小题,表格记录项目,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回答。

43题和44题总的说简单,但学生规范性语言使用较差:1、基因型书写不规范,将ddTT错写成ddDD无意义,把常染色体上Aa错写成XAXa等。2、可用书本语言,把‚明显缩短育种年限‛错写成‚时间短‛。

45题,对反射弧结构认识模糊,把a代表‚效应器‛错写成‚感受器‛,传入、传出神经不分,突触小泡形成错认为与‚线粒体‛有关,递质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错写成‚识别性‛。

46题难度较大一些,首先学生对生态系统主要成分错写成生态系统

- 18 -

各种成分,第(3)小题学生回答不全面,不能同时回答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方面意义,同时把‚提高能量利用率‛错写成‚提高能力传递效率‛,第(15)小题计算很少有人正确,说明学生对食物链传递计算方式分不清。

※政治※

一、选择题

1、取消了多项选择题,试题命制形式与高考接轨。 2、存在的问题

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比如4、18、22、25题中的‚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等观......点,学生理解不到位,误判为正确观点。

②把握不准材料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必然联系,比如12、19、21题中的‚人们的科学素养不同,对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改革开放30年成就体现什么哲学主题‛、‚‘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成功说明什么道理‛等正确答案与材料意思表示联系很明显,但学生不能去准确把握这种联系,导致误选失分。

③不明白命题意图:比如16题关于大学生村官典型时政给我们的启示,有考生把‚大学生到农村去任村官更能实现人生价值‛选作正确答案。

- 19 -

二、填空题

此题均为当前国内外标志性重大时政,但学生把握不准,平时关注不够。

三、简答题 1、记忆不牢固。

2、回答不完整:比如33题,新时期怎样才能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很多考生把总体要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答漏。

3、没审清楚设问,把‚怎么样‛回答成‚为什么‛,比如31题怎样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

四、论述题

1、不能从现实材料到理论知识寻找契合点,比如36题第(1)问,‚人类生态价值观的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多数同学未能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去分析,而仅是就材料述材料。

2、未能准确区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各种知识板块,比如36题第(2)问,‚认识论观点谈启示‛,部分考生则运用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

※历史※

2008—2009年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随着今天阅卷的结束也划上了一

- 20 -

个句号。通过试卷分析,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各位老师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13、14、15三个小题,由此可以看出高二文科生的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还需要着重培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如15题。

二、材料题。第25小题第(1)小问回答不全面,第(2)小问没有依据材料作答,第(3)小问对材料的理解不够,由此可见,应加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6小题第(2)小问,回答时忽视了苏联对东欧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第(3)小问也忽视了苏联这种经济方式的积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没有抓住关键词:宏观。

第27小题第(1)小问,没有答出表现,第(2)小问则答不出不能实现的大背景,第(3、4)小问回答较可以,第(5)小问基本是泛泛而谈。

第28小题,总的来说学生不能运用书本知识,照抄原文较多,具体表现在:第(1)小问变化答得不够全面,第(2)小问回答新态势时也不够全面,第(3、4)小问则回答较好。

综观材料题,学生相对缺少概括、分析和对比能力,并且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希望在未来一年的时间内加强训练。

- 21 -

※地理※

1、选择题部分错得较多的是6、8、13、14、24小题,其中第6题错误率达90%,主要是学生对局部地区的经纬度分布不熟悉,加之对文字信息的提取及应用能力欠缺;第8题主要是部分学生对图中的A港口不能准确定位;第13题的错因①索马里半岛附近季风洋的成因不能准确分析。②对热点地区的关注不够。14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传统农业判断不准,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估计过高,并且没注意题中的传统农业这一提示,易误选B、D两项。第24题的错因主要是学生将‚该半岛所在大洲地形‛误理解为‚该半岛地形地势‛造成误选D。

2、26题中主要错误在第(2)问中学生对一些农作物的分布条件不清楚,第(5)问中学生不能全面分析古‚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的原因,学生只分析了水源,没分析到地形、食宿条件。

3、27题第(4)问中不能从雨季开始与结束时间确定。

4、28题第(1)问对江南地区河流经流夏季比例较小的原因不能进行逆向推导,夏季经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降水少→副高控制。

5、29题中的第(4)问主要是高三选修课学习造成得分较低。 6、30题得分较好。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