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2013年7月第29卷第7期 SHANXI J OF TCM Ju1.2013 Vo1.29 No.7 ・15・ 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疗效观察 张艳刘静君 摘要:目的:观察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46例。 结果:46例中痊愈3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中医药方法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经间期出血;滋肾调经方;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13)07—0015—01 经间期出血即西医排卵期出血,是指两次月 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 血,可伴少腹一侧或两侧胀痛,腰酸,乳胀,白带量 多,透明如蛋清样,或赤白带下。若迁延失治,出 血增多或时间延长可发展为崩漏,甚至影响到受 孕。2012年3月至12月,导师以滋肾调经方合二 至丸治疗本病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6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其 中年龄最小者l9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2年半;有流产史者28例,其余均为无流产史 者。 1.2诊断标准:(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2)出血 具有规律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持续2 —3天,或长达6—7天,出血量少于月经量。(3) BBT呈双相,出血发生在高低温相交替时。(4)连 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5)B超及妇检均排 除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属肾阴虚证 。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熟地黄24 g,山茱萸9 g,枸杞子、菟 丝子、桑椹、淫羊藿各15 g,香附、陈皮、墨旱莲各 12 g,黄精、女贞子、炙甘草各9 g。若阴虚内热较 重,出血较多,可酌加小蓟、地榆、仙鹤草、芥穗炭 以凉血固经止血;伴腹痛腹胀明显,加柴胡、郁金; 伴口苦咽干、舌苔黄腻,加黄柏、薏苡仁;伴少腹刺 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加蒲黄、茜草;令患者经净 3天开始服用,服用至血止,每日1剂,水煎,分早 晚两次空腹温服。并嘱服药期问忌食辛辣、生冷 等食物。1个月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经间期出血停止后,连续观 察3个月经周期未再复发;有效:经治疗出血量减 作者简介:张艳(1986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 学(济南250014);刘静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少或白带夹血丝,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出血 量及伴随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46例中,痊愈38例,有效4例,无 效4例,总有效率91.3%。 4讨论 中医认为经间期为阴长至重,由虚至盛,由阴 转阳的转化阶段,转化的条件为冲任阴精充盛,精 化为气,阴转为阳。由于肾之阴精不足,转化不利, 但又不得不转化,以至于子宫血海的固藏受到一定 的影响,故排卵的同时出现阴道出血现象。本病发 病之根本是肾阴亏损,遂致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氤 氲之时阳气内生,内动的阳气与虚热相加,则致伤 络、迫血妄行,以致出血。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及 育龄期妇女,随着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及 生活压力增大,女性多因思虑过度,忧愁郁怒而暗 耗精血,或郁怒化火,损伤肾阴而致。 滋。肾调经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补血养阴, 填精益髓;山茱萸、枸杞子、桑椹均入肝肾经,滋补 肝肾之阴,助君药培补阴精之力,且山茱萸酸涩,可 固涩止血,桑椹性寒兼有凉血之用;黄精甘平,入脾 肾经,补脾益肾,化生精血,《本草纲目》谓:“补诸 虚……填精髓。”菟丝子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 助阳,淫羊藿补肾助阳;女贞子、墨旱莲甘寒,入肝 肾经,滋补肝肾兼凉血固冲止血;香附疏肝理气止 痛,调畅气机,引药直达病所;陈皮理气健脾,防诸 滋腻之品碍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重在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则阴精充盛,血热得清,冲任得固,出 血自止。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03. (收稿日期:2013—04—11) 本文编辑:李艳萍